浅析《前方》的内涵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方》是曹文轩创作的一篇含义隽永的哲理散文,相比于其他散文作品,这篇散文的主题更深刻,内涵也更为丰富。作者从独特的视角深层次地剖析了人类离家的原因,表达了对人类困苦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人类未来的一丝隐忧。下面,笔者就深入解读该作品。
  一、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理性思考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早在数十万年前,地球上已经有人类了,那时的人类没有家,只能依靠本能生存,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朝另一个地方迁徙。在迁徙的途中,人们不停地朝前进发,没有人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或许是肥沃的草地,或许是绵延的沙漠,或许是吃人的猛兽,或许是万丈悬崖,但是我们的祖先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无法预知未来,只能被动地不断前行。对于人类从古至今的这种迁徙行为,或者说离家的行为,作者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且指出:“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作者发现,人类即使有了家,还是会渴望离家,因为在家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充满刺激性”。作者不仅对人类离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找到了人类会产生这种行为的深层原因,即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为了生存,人类一直在不断地迁徙。长期以来,人类生活在离家的诱惑与回家的渴望之中,家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广阔,吸引着无数的人走出家门,去探索,去冒险。可是,家外面的世界又是危险的,我们要时时刻刻小心应付,离家太久就会感觉身心俱疲,回家的渴望又开始变得浓烈。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样的矛盾便无法消除。作者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对人类孤单境遇的感性同情
  “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作者将车上的一位男性旅客作为重点描写的对象,对其面部表情进行放大特写,突出了男子的眼神。根据作者的描绘,我们不难想象,这位男子是一位旅客,他或许正在归家的途中,或许正准备离家远行,但无论是哪一种境况,都说明他现在只身在外,独自飘零,这样的境遇无疑是令人同情的。如果他是离家远行,那么他的神情更能表明他的处境:或许,这位男子是迫于生计奔波在外,或许是准备去投奔远亲,或许他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毋庸置疑的是男子必须自己面对那不可知的未来,这种处境反而让人倍觉孤独。“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卻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道出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表达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感性同情。作者用含蓄而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在旅途当中的种种感受,并引用钱钟书的《围城》,对这种感受进行了详细的诠释,隐晦地表达了对人类孤单境遇的同情。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身份,有着怎样的家世地位,一旦踏上旅途,他(她)就是一个浪子,必须面对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必须独自忍受孤单与寂寞,作者的这种同情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体的,而是面向所有人的。
  三、对人类坎坷前途的隐约担忧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回顾了整篇文章,在理性思考人类离家的原因和感性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之后,将目光再次投向描写对象:“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作者用一个问句收尾,显然,这个问题是永远都没有答案的,没有人可以回答出来。即使是坐在同一辆车中的旅客,他们将要到达的前方也全然不同:有的人回家,有的人远行,在他们当中,有些人会满载而归,有些人可能会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没有人知道前面等待着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作者看似是为了这一车旅客的前途担忧,其实是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担忧: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袤,但是个体在其中却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也许上一刻还交着好运,下一刻噩运便突然降临,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需要不停地前进,不管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梦想,抑或是为了其他,即使是什么都不为,还是必须前进,因为人生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从生到死的单向旅程,没有人能回到昨天,也没有人能陪你走到终点。
  《前方》是一篇非常耐读的文章,每一次读它,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都会对人类的悲剧命运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照和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来开拓自己的视野,获得全新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以听、说、读、写、看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注重英语学习活动化。这些目标在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支撑下促进了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并日益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实践。为探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新教学模式实效,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采用多模态理论指导教学。  一、多模态概述  模态是一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冬去春来,分家了。  雅可夫舅舅分在了城里,米哈伊尔分到了河对岸。  姥爷在波列
期刊
随着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深,对于新时代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英语。然而,母语负迁对于高中生学习英语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学习,需要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母语负迁移的概述  母语迁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母语的正迁移和母语的负迁移。母语正迁移对于我们语言学习是有积极的作用的。而负迁移指的是在原有语言体系中所获取的语言理
期刊
6.模特  模特们也许会晒出自己奢华的生活方式,但现实是大量的辛苦工作、高强度的日程安排,而且收入也没你想得那么高。  模特们似乎总是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享受游轮上的豪华假期,穿着设计师制作的最好的衣服。然而,模特们必须遵循高强度的日程安排,还要一直面对保持完美身材的压力。  在接受时尚杂志《V10gue》的采访时,贝拉·哈迪德坦承:“我每天早上都想哭,我午饭休息时间也想哭,我在睡觉前也想哭。我1
期刊
长久以来,生活——真正的生活,好像立刻就要开始了。然而总是有些障碍,有些事需要先处理,有些工作还没有完成,时间像是一位要侍奉的主或者是一笔要偿还的债,然后生活才能开始。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这条路。因此,好好珍惜你擁有的每一个瞬息,尽量多地去珍惜,因为你正在和一些特别的人、那些足够特别的人一起分享你的时刻。  珍惜你的时间。别浪费太多到学习、工作或是为一些并不重要的
期刊
我们大多数时间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些时间常被琐事虚度掉了。  生命苦短,我们都在不断老去。现在正是时候与父母敞开心扉,来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你不时听到别人说,自己有多么后悔没有在父母在世的时候与他们多说说话。现在你有这个机会。一定不能留下遗憾。  1.跟我说说你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故事吧?  家族史不仅仅是一张族谱和一本家庭相册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家族中发生的各种奇闻异事。知道一点关于你家
期刊
在人类中新发现的证据显示含有高脂高糖“垃圾食品”的典型西方饮食能快速破坏大脑对食欲的控制。  狂吃华夫饼、奶昔和类似的高脂食物一周后,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年轻健康的志愿者在记忆力测试中成绩欠佳,而且对垃圾食品更有食欲,甚至在吃饱之后还想吃。  研究结果表明问题出在海马体,这个区域在大脑中控制记忆力,帮助调节食欲。我们吃饱以后,海马體被认为会使美食记忆不再活跃,从而降低食欲。  海马体受损的话,对
期刊
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同时又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北京在世界上以古建筑著名。紫禁城里的宫殿,分布在城郊的庙坛园林,每个单位都包括一系列的建筑物,各有艺术上的不同风格,综合看来,又如同整体的一部分;是用故宫皇城大建筑群作中心,在五百年前北京建都总计划中就定下来,经过累代创修而陆续完成的。设计规模的雄伟、协调、明朗,以及每一建筑物装饰的华美精细,都给人留下不易忘记的深刻印象。  这些建筑物近年来有一部分
期刊
美国的阿瑞桑那、尼哇达和新墨西哥三州是以风景出名的。许多的画报和杂志,如《阿瑞桑那公路》《阿瑞桑那画报》之类,专门从事风景宣传,招引有钱有闲的人前去游览。  出名的“大峡谷”“卡尔斯伯石钟乳洞”“玫化木林”等都在这一带。  这都是些穷荒不毛的沙漠地区,除了风景,什么出产也没有。因此,这几州主要就靠风景卖钱。  那些风景究竟怎样一个瑰奇法呢?我不妨从日记中摘几句文绉绉的话,作为介绍:  好土不见,满
期刊
一、语篇分析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语篇理解、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英语完形填空题是以语篇为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