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一所学校赖以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动力。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校园孕育出来的,她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和谐及和谐校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笔者倾向于这样的表述:所谓的和谐,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校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和万事兴",构建和谐校园,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它是其他和谐的前提,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办事作风上坚持"公平公正",自我修养上坚持"正己垂范",要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实现成员角色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同享,以相同的价值取向凝聚和引导班子成员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进取。其次,干群之间的关系。学校的各级干部既是利益的拥有者,更是职责的承担者。对师生,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为师生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处理好干群之间的矛盾,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干群之间的友谊,呈现和谐的工作空间。 第三,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工是知识的传授者、学校的管理者,相互之间须在配合协作中出色的完成办学任务。而要实现和谐相处,真诚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要做到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应以诚相见,以真交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气度、谦逊的品格,重塑新时代的教职工关系。第四,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老师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又一关键。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第五,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作为共同的受教育者,他们首先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关系。但由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所以彼此间的矛盾时常引发。这既严重伤害学生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和谐校园的生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作为学生自身要珍惜同学间的友情,遇事要多方面的考虑,尤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问题的来由。同学间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换位思考,要检讨自己,宽容别人。这样,构建和谐校园的愿望才会实现。
二、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她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工在学校管理者的领导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这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系统,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职工的潜能如何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关键是要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无论对教职工的工作量划分、年度考核、各项荣誉评审,都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标准,一切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决不能为了逃避责任,而采取所谓民主,制造职工之间的矛盾。科学民主,才能使教职工心齐、气顺、劲足,从而让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专心工作又和谐相处,在教书育人这个讲台上无私的奉献她们的光和热,使学校不断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由教职工和学生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和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及每名师生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战略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校园建设的规律,现阶段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统一,规范办事程序。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教研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人才辈出的基地,使学校不辜负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是学校为之奋斗的目标,其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以此为己任,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让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工作成为现实。
和谐及和谐校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笔者倾向于这样的表述:所谓的和谐,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校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和万事兴",构建和谐校园,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它是其他和谐的前提,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办事作风上坚持"公平公正",自我修养上坚持"正己垂范",要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实现成员角色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同享,以相同的价值取向凝聚和引导班子成员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进取。其次,干群之间的关系。学校的各级干部既是利益的拥有者,更是职责的承担者。对师生,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为师生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处理好干群之间的矛盾,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干群之间的友谊,呈现和谐的工作空间。 第三,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工是知识的传授者、学校的管理者,相互之间须在配合协作中出色的完成办学任务。而要实现和谐相处,真诚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要做到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应以诚相见,以真交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气度、谦逊的品格,重塑新时代的教职工关系。第四,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老师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又一关键。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第五,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作为共同的受教育者,他们首先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关系。但由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所以彼此间的矛盾时常引发。这既严重伤害学生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和谐校园的生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作为学生自身要珍惜同学间的友情,遇事要多方面的考虑,尤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问题的来由。同学间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换位思考,要检讨自己,宽容别人。这样,构建和谐校园的愿望才会实现。
二、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她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工在学校管理者的领导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这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系统,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职工的潜能如何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关键是要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无论对教职工的工作量划分、年度考核、各项荣誉评审,都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标准,一切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决不能为了逃避责任,而采取所谓民主,制造职工之间的矛盾。科学民主,才能使教职工心齐、气顺、劲足,从而让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专心工作又和谐相处,在教书育人这个讲台上无私的奉献她们的光和热,使学校不断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由教职工和学生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和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及每名师生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战略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校园建设的规律,现阶段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统一,规范办事程序。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教研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人才辈出的基地,使学校不辜负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是学校为之奋斗的目标,其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以此为己任,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让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工作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