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0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已经走过4个年头,每年都会有5000~7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带着自己的青春梦想走进西部。而这4个春秋过去后,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在西部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扎根西部,我无怨无悔
“我曾经无数次想像过这里的贫穷程度,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惊呆了。”当生长在东北黑土地的小伙子彤衍第一次踏上西部,望着名副其实“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夜耕作的“西部人”时,禁不住唏嘘。
2005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彤衍正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快毕业了,这个计划可能会成为他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几天后,彤衍向校团委提交了毕业后到西部志愿服务的申请。虽然这种选拔极其严格,但作为学生会干部,大学4年表现一直非常优异的他还是有信心能够如愿。
一想到西部的戈壁、草原、蓝天,彤衍就觉得自己心里很纯净。但当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一想法讲给女友听时,她不干了。以彤衍优异的成绩,哈尔滨师范大学响亮的招牌,找份满意的工作不成问题,她觉得他没有必要去西部吃那种苦。
“我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我只是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西部的师资力量贫乏,孩子穷得连课桌都没有,如果大家都怕吃苦,他们也许永远不会懂得知识如何改变命运,永远走不出大山。”彤衍期待用他的耐心解开女友的心结,但却无用,他们分手了。
这年8月,彤衍和十几个志愿者踏上了开往甘肃的列车。刚刚报名服务西部时,他只是单纯地想为西部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之前对西部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影视节目中。
两年的时间,彤衍顺利完成了一个师范院校学生到高中化学老师的角色转变。彤衍说:“没有人能够真实体会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聪明调皮的孩子们从最初爱找老师哥哥的麻烦,到现在由衷地喜欢上我的化学课,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时光荏苒,两年很快就要过去了。身边很多同来西部的支教教师差不多都已走光。彤衍却对这里充满眷恋。当初为什么会到西部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别人听起来也许有些矫情的主旋律,却深深触动着彤衍。
彤衍很瞧不起那些来西部“镀金”的人。来到西部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履行当初“服务西部教育,踏踏实实做两年教师”的承诺,拿着国家补助终日无所事事。
为了西部那些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彤衍决定留下来,他已经和服务所在地续签了合同。
志愿时,我们无业;志愿后,我们失业
相比另一些人,彤衍是幸运的,他感受到了理想实现之间源自心底的甘甜。和他相比,很多志愿者却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王晓是某著名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2005年大学毕业前夕,宣传栏上公示的支援西部建设者名单吸引了他。无心插柳的王晓给校团委打了个电话,咨询能否再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没想到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很快被审批下来。
但现实却并不像他想的那样。“知道我那两年都在西部做什么了么?”西部归来的王晓常和朋友这么调侃,“我将人生最为美好的两年都送给了办公室的地板。”
王晓本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他梦寐以求的校园去教书,因为他报名的是一所小镇的中学,但和他一起的志愿者们绝大多数都被安排到了市委的各个部门,最后,他也被分配到了市委办公室,整天做一些打字、打扫卫生的工作。
王晓说:“很多人认为我们志愿服务是有所图,其实很多志愿者当时来西部的想法都很单纯,都是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思。城市太浮躁,我们以为这里是会让我们心灵感受宁静的地方。”
和王晓一样,很多志愿者都感觉现实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好。物理专业的高峰被分配到甘肃某县城中学,学校领导说希望他能带几个班的历史课,高峰很惊讶,这样做是对自己,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后来他自己带了6个班的物理课。用高峰自己的话说,虽然每天累得要死,但总比虚度光阴好。然而结束志愿者生活已1年的高峰至今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当年考公务员的时候,他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因为他不算应届毕业生。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在2003年联合作出决定,参加计划的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8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服务单位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等等。
王晓曾报考国家公务员在甘肃的岗位。按照相关的规定,志愿者应该统一加5分,但王晓被告知,只有考省级公务员才有加分的优惠政策,报考国家公务员不计算在内。
王晓说:“当初很多志愿者来到西部,也许不是单纯冲着国家的优惠政策来的,但是当结束志愿期时,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原来承诺的那个样子,就有些接受不了,有时甚至忽略了自己这两年在西部的所得,心理开始不平衡了。”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群远赴西部的大学生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将西部作为跳板,期望两年之后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将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眼前就业压力的一种被动逃避。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发现,现实与预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两年后的今天,王晓、高峰们离开西部的脚步有些踉跄,这段“西部生活”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仍未可知。
志愿西部,请先准备好
对于心中的遗憾,已结束支教生涯的驿朋却看得很开,他觉得志愿者们有些失望、有些抱怨都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看到了问题,也说明他们心中存在着对未来的期待。
驿朋对他的志愿者朋友们说:“我们不能因为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感情上受到了一些挫折,就被失望和怨愤的情绪所掩埋。也许在西部这两年,我们没能做出之前期望的成绩,但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确实了解到一些情况,也更加明白我们将来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是一群有社会责任心的青年,那付出这两年的时间就是很值得的。”
西部计划项目县的工作人员王伟说:“来到西部其实是大学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过渡,在这里,他们也许只能从事一些微不足道,甚至很枯燥的工作,不见得会轰轰烈烈。但怎样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其实才是志愿者们要努力做的。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历练。”
为什么到西部去?这是很多志愿者走进西部前、离开西部后,常常被问到,以及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又到了西部服务报名的季节,仍有许多大学生希望成为西部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或许他们的脑海中也在反复琢磨着。
到西部去,就是要履行一个志愿者的职责:付出和奉献,感受响彻每一个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心底的声音:“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扎根西部,我无怨无悔
“我曾经无数次想像过这里的贫穷程度,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惊呆了。”当生长在东北黑土地的小伙子彤衍第一次踏上西部,望着名副其实“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夜耕作的“西部人”时,禁不住唏嘘。
2005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彤衍正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快毕业了,这个计划可能会成为他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几天后,彤衍向校团委提交了毕业后到西部志愿服务的申请。虽然这种选拔极其严格,但作为学生会干部,大学4年表现一直非常优异的他还是有信心能够如愿。
一想到西部的戈壁、草原、蓝天,彤衍就觉得自己心里很纯净。但当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一想法讲给女友听时,她不干了。以彤衍优异的成绩,哈尔滨师范大学响亮的招牌,找份满意的工作不成问题,她觉得他没有必要去西部吃那种苦。
“我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我只是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西部的师资力量贫乏,孩子穷得连课桌都没有,如果大家都怕吃苦,他们也许永远不会懂得知识如何改变命运,永远走不出大山。”彤衍期待用他的耐心解开女友的心结,但却无用,他们分手了。
这年8月,彤衍和十几个志愿者踏上了开往甘肃的列车。刚刚报名服务西部时,他只是单纯地想为西部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之前对西部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影视节目中。
两年的时间,彤衍顺利完成了一个师范院校学生到高中化学老师的角色转变。彤衍说:“没有人能够真实体会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聪明调皮的孩子们从最初爱找老师哥哥的麻烦,到现在由衷地喜欢上我的化学课,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时光荏苒,两年很快就要过去了。身边很多同来西部的支教教师差不多都已走光。彤衍却对这里充满眷恋。当初为什么会到西部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别人听起来也许有些矫情的主旋律,却深深触动着彤衍。
彤衍很瞧不起那些来西部“镀金”的人。来到西部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履行当初“服务西部教育,踏踏实实做两年教师”的承诺,拿着国家补助终日无所事事。
为了西部那些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彤衍决定留下来,他已经和服务所在地续签了合同。
志愿时,我们无业;志愿后,我们失业
相比另一些人,彤衍是幸运的,他感受到了理想实现之间源自心底的甘甜。和他相比,很多志愿者却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王晓是某著名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2005年大学毕业前夕,宣传栏上公示的支援西部建设者名单吸引了他。无心插柳的王晓给校团委打了个电话,咨询能否再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没想到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很快被审批下来。
但现实却并不像他想的那样。“知道我那两年都在西部做什么了么?”西部归来的王晓常和朋友这么调侃,“我将人生最为美好的两年都送给了办公室的地板。”
王晓本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他梦寐以求的校园去教书,因为他报名的是一所小镇的中学,但和他一起的志愿者们绝大多数都被安排到了市委的各个部门,最后,他也被分配到了市委办公室,整天做一些打字、打扫卫生的工作。
王晓说:“很多人认为我们志愿服务是有所图,其实很多志愿者当时来西部的想法都很单纯,都是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思。城市太浮躁,我们以为这里是会让我们心灵感受宁静的地方。”
和王晓一样,很多志愿者都感觉现实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好。物理专业的高峰被分配到甘肃某县城中学,学校领导说希望他能带几个班的历史课,高峰很惊讶,这样做是对自己,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后来他自己带了6个班的物理课。用高峰自己的话说,虽然每天累得要死,但总比虚度光阴好。然而结束志愿者生活已1年的高峰至今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当年考公务员的时候,他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因为他不算应届毕业生。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在2003年联合作出决定,参加计划的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8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服务单位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等等。
王晓曾报考国家公务员在甘肃的岗位。按照相关的规定,志愿者应该统一加5分,但王晓被告知,只有考省级公务员才有加分的优惠政策,报考国家公务员不计算在内。
王晓说:“当初很多志愿者来到西部,也许不是单纯冲着国家的优惠政策来的,但是当结束志愿期时,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原来承诺的那个样子,就有些接受不了,有时甚至忽略了自己这两年在西部的所得,心理开始不平衡了。”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群远赴西部的大学生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将西部作为跳板,期望两年之后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将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眼前就业压力的一种被动逃避。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发现,现实与预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两年后的今天,王晓、高峰们离开西部的脚步有些踉跄,这段“西部生活”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仍未可知。
志愿西部,请先准备好
对于心中的遗憾,已结束支教生涯的驿朋却看得很开,他觉得志愿者们有些失望、有些抱怨都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看到了问题,也说明他们心中存在着对未来的期待。
驿朋对他的志愿者朋友们说:“我们不能因为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感情上受到了一些挫折,就被失望和怨愤的情绪所掩埋。也许在西部这两年,我们没能做出之前期望的成绩,但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确实了解到一些情况,也更加明白我们将来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是一群有社会责任心的青年,那付出这两年的时间就是很值得的。”
西部计划项目县的工作人员王伟说:“来到西部其实是大学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过渡,在这里,他们也许只能从事一些微不足道,甚至很枯燥的工作,不见得会轰轰烈烈。但怎样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其实才是志愿者们要努力做的。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历练。”
为什么到西部去?这是很多志愿者走进西部前、离开西部后,常常被问到,以及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又到了西部服务报名的季节,仍有许多大学生希望成为西部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或许他们的脑海中也在反复琢磨着。
到西部去,就是要履行一个志愿者的职责:付出和奉献,感受响彻每一个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心底的声音:“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