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基础》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金融基础》新颖适用的教学方式,创新金融教改思路, 提高金融教学质量,使学生了解、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教学;教法;创新
《金融基础》是中职金融事务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它渗透到市场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既涉及理论政策,又涉及实务操作技能,既涉及宏观,又涉及微观,内容结构有其特殊性。在新课改背景下, 创新金融教学思路, 提高金融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讲授基本理论的教法创新
(一)例举说明
即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动脑思考,达到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堆砌、复杂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通过举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消化吸收。例如,讲“金融的概念”,通过例举一则中药品广告用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来说明金融概念是对货币资金的融通调节。
(二)设疑启发
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能力;旧课提问,可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问能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理解。比如:讲“保险类型”,通过提问学生:“发生在你身边、或是你亲眼所见的保险业务真实案例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出保险类别的一般内容。
(三)图示讲授
图示讲授就是将需要用大量语言或文字来表述的内容,以图表、图形等形式来表述,它具有直观、简明和易在大脑储存的特点,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例如:“银行体系、货币制度类型”的讲授时,采用“图形”表示,就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又如:“税目、税率”的讲解,采用图示方法,通过纵横栏目的交互对照,形成对认识对象的一目了然,给学生以新颖的视觉刺激。
(四)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通过投影、录音、录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分析案例、情景教学、双主体互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五)增补内容
考虑到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形势要求,及时把最新的金融法规、理论动态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带有启发性的重点问题,增补分析应用方面的复习思考题。比如:补充合同保全措施的“代位权”、“撤销权”;增加《金融法》中股票、债券的新鲜知识和《票据法》的基本规定等,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
二、突破重点、难点的教法创新
(一)专题研讨
组织专题研讨,有助于对难点、疑点的突破。教学中适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专题性问题,交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谈感想、论观点、畅说己见和看法。对研讨得出的答案,合理的予以肯定,错误的意见用善意纠正。通过讨论,师生间进行了思想交流,教学相长。例如:在《金融法》讲授中,以“加强现金管理”为题,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紧密联系实际,总结经验和不足,进而影响并规范其以后的金融行为。
(二)对比分析
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法”,是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充,有利于纵横向知识的联系和巩固。形象生动的对比,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鲜明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概念,把握重点。如:债券与股票的讲解,通过对比,使学生准确把握其内涵,实现记、思结合。
(三)化简讲授
对教学中复杂、难懂的问题,进行高度提炼、高度概括,用“化简”讲授来突破。如:合同不成立即:“条款不具备”;合同无效即:“条款不具备,内容不合法”。简化浓缩的实质,无论从听讲的内容上,还是在思维的反应上,都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听课压力、记忆压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强化记忆。
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教法创新
叶圣陶同志说:“凡有能力,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金融知识教学,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缩短“理论→实践→应用”的过渡期。在加强金融知识的实践性教学上,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实务操作”来实现。
(一)案例分析
金融知识教学离不开案例教学。教学中,通过分析某一方面的案例,条分缕析地介绍某一方面的金融业务知识。案例要精选自现实生活、报刊杂志、近期发生的真实而又典型的案例,要有针对性,用案例分析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去释解条文、阐述金融现象、金融问题、货币现象、市场规律等。如:例如,讲商业银行业务时,笔者列举如下案例:2005年,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同时准备上市。但是,中行与建行当时都发生了一个案件:中行某一家银行行长携巨款潜逃,建行总行行长张某在采购某系统时涉嫌收受外商贿赂。我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上述问题对哪家银行上市影响大?学生热烈讨论并有种种答案与理由,我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共识,中行影响最大。因为中行的内控机制存在有重大缺陷,其安全性受到损害。而建行只是涉及外部问题。因此当年建行如期上市。在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银行内控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二)实务操作
强化金融实践性教学,学为所用,是《金融基础》学科的教学目的。在金融实践性教学中,狠抓两个环节:校内仿真模拟和校外顶岗实训。学生在校内,边理论学习,边仿真模拟。如:商业银行会计,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真帐模拟操作和会计电算化同步操作;银行柜台业务,通过金融实训平台,演练银行储蓄、贷款流程、转账业务、利息计付、证券投资、保险理赔、公司理财等金融业务。学生在校内完成一定阶段的实训后,还要走出校门,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校外顶岗实训。这样做,最终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也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创新需要不断探讨。要使教学方式更为适用,不仅要“请进来”(即聘请金融行业专家讲课),还要“走出去”(带学生到金融企业调查、实习等),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景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F];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2.
[2] 邱成学,《金融基础》 [F];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关键词:金融;教学;教法;创新
《金融基础》是中职金融事务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它渗透到市场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既涉及理论政策,又涉及实务操作技能,既涉及宏观,又涉及微观,内容结构有其特殊性。在新课改背景下, 创新金融教学思路, 提高金融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讲授基本理论的教法创新
(一)例举说明
即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动脑思考,达到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堆砌、复杂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通过举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消化吸收。例如,讲“金融的概念”,通过例举一则中药品广告用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来说明金融概念是对货币资金的融通调节。
(二)设疑启发
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能力;旧课提问,可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问能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理解。比如:讲“保险类型”,通过提问学生:“发生在你身边、或是你亲眼所见的保险业务真实案例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出保险类别的一般内容。
(三)图示讲授
图示讲授就是将需要用大量语言或文字来表述的内容,以图表、图形等形式来表述,它具有直观、简明和易在大脑储存的特点,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例如:“银行体系、货币制度类型”的讲授时,采用“图形”表示,就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又如:“税目、税率”的讲解,采用图示方法,通过纵横栏目的交互对照,形成对认识对象的一目了然,给学生以新颖的视觉刺激。
(四)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通过投影、录音、录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分析案例、情景教学、双主体互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五)增补内容
考虑到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形势要求,及时把最新的金融法规、理论动态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带有启发性的重点问题,增补分析应用方面的复习思考题。比如:补充合同保全措施的“代位权”、“撤销权”;增加《金融法》中股票、债券的新鲜知识和《票据法》的基本规定等,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
二、突破重点、难点的教法创新
(一)专题研讨
组织专题研讨,有助于对难点、疑点的突破。教学中适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专题性问题,交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谈感想、论观点、畅说己见和看法。对研讨得出的答案,合理的予以肯定,错误的意见用善意纠正。通过讨论,师生间进行了思想交流,教学相长。例如:在《金融法》讲授中,以“加强现金管理”为题,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紧密联系实际,总结经验和不足,进而影响并规范其以后的金融行为。
(二)对比分析
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法”,是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充,有利于纵横向知识的联系和巩固。形象生动的对比,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鲜明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概念,把握重点。如:债券与股票的讲解,通过对比,使学生准确把握其内涵,实现记、思结合。
(三)化简讲授
对教学中复杂、难懂的问题,进行高度提炼、高度概括,用“化简”讲授来突破。如:合同不成立即:“条款不具备”;合同无效即:“条款不具备,内容不合法”。简化浓缩的实质,无论从听讲的内容上,还是在思维的反应上,都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听课压力、记忆压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强化记忆。
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教法创新
叶圣陶同志说:“凡有能力,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金融知识教学,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缩短“理论→实践→应用”的过渡期。在加强金融知识的实践性教学上,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实务操作”来实现。
(一)案例分析
金融知识教学离不开案例教学。教学中,通过分析某一方面的案例,条分缕析地介绍某一方面的金融业务知识。案例要精选自现实生活、报刊杂志、近期发生的真实而又典型的案例,要有针对性,用案例分析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去释解条文、阐述金融现象、金融问题、货币现象、市场规律等。如:例如,讲商业银行业务时,笔者列举如下案例:2005年,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同时准备上市。但是,中行与建行当时都发生了一个案件:中行某一家银行行长携巨款潜逃,建行总行行长张某在采购某系统时涉嫌收受外商贿赂。我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上述问题对哪家银行上市影响大?学生热烈讨论并有种种答案与理由,我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共识,中行影响最大。因为中行的内控机制存在有重大缺陷,其安全性受到损害。而建行只是涉及外部问题。因此当年建行如期上市。在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银行内控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二)实务操作
强化金融实践性教学,学为所用,是《金融基础》学科的教学目的。在金融实践性教学中,狠抓两个环节:校内仿真模拟和校外顶岗实训。学生在校内,边理论学习,边仿真模拟。如:商业银行会计,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真帐模拟操作和会计电算化同步操作;银行柜台业务,通过金融实训平台,演练银行储蓄、贷款流程、转账业务、利息计付、证券投资、保险理赔、公司理财等金融业务。学生在校内完成一定阶段的实训后,还要走出校门,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校外顶岗实训。这样做,最终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也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创新需要不断探讨。要使教学方式更为适用,不仅要“请进来”(即聘请金融行业专家讲课),还要“走出去”(带学生到金融企业调查、实习等),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景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F];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2.
[2] 邱成学,《金融基础》 [F];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