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提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可见整体性教学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实现起到助推作用。本文作者就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整体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效能提升,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
学生作为自然社会的客观存在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实践者。由于学生受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个体之间能力上的差距,导致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而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放置在促进和发展学习能力和效能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等内容的分析,可以明晰的看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和提升整体学生能力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提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美国教育学家安第斯·劳格斯也指出:“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只有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出教学活动本质和内涵,任何教师必须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近几年来,本人结合学科教学纲要和新课标内容,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整体性教学进行了探究实践,现进行简要阐述。
一、在目标制定上,要体现整体性,实现每个学生学有目标
教育成功学指出,目标是行动的内在动力,是前进的方向。切合实际的目标能够对教学活动进程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由于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不能认清自身学习实际,经常发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确定学习目标,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现象。加之,许多教师只注重效率,忽视学习目标制定,从而对学习效能产生消极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还是在学习目标布置上,都要紧扣学生学习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设定的目标范畴内找到“位次”,开展有的放矢地学习活动。
如在“相似形”教学内容的准备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待进生提出“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求相似比或相似系数”基础性教学目标要求;向中等生提出“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能准确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学习要求;向优等生提出“明确相似与全等的关系”拔高性学习要求,并在教学目标揭示环节,让各类型学生对照各自目标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推进整体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在问题设置上,要体现层次性,实现每个学生实践技能获得提升
例题1:已知函数y=(2m+1)x+m-3。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且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
例题2:已知y-2与x成正比,且当x=1时,y=-6,若点(a,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a;
例题3:已知函数y1=kx-2和y2=-3x+b相交于点A(2,-1),(1)利用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有:①y1 通过对以上三道例题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例题是有关“一次函数”方面知识点内容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设置这些问题时,根据整体性教学原则要求,结合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的表现及其学习效能等方面因素,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而设计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教学活动,实现了“人人获得发展进步”新课改要求,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本质要求。由此可见,整体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关注学生主体因素,更要利用数学问题内在特性,通过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等因素探析,对现有数学问题分析,放大数学问题形式的多变性、数学问题内涵的丰富性等特性,创新设计出具有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分析、解答问题的活动时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解答过程中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三、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全员性,实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增强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的双边活动。由于学生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自身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不能及时客观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发挥教学评价双边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问题解答、重难点教授、问题辨析等环节,设计教学评价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素养和解题水准,开展生生互评、师生点评、二次评析等多种教学评价活动形式,让全体参与到学习活动活动中,既能对问题解答进行科学指正,又能及时认清不足,掌握思维解答正确途径,为以后更好开展有效学习提供方法论。
如某教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时,先向学生设置“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求证:AB=AC”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问题内容初步感知,接着向学生出示某学生解题过程,用启示性和鼓动性语言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解答过程评价活动,并将评析时机放置到中下等学生身上,请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代表进行现场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评价活动成效及解题方法,从而提升学生逻辑辨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整体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人人获得发展进步、人人掌握所需知识”是新课改教学的根本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问题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上,都要时刻面向每个学生,才能为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催寨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
学生作为自然社会的客观存在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实践者。由于学生受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个体之间能力上的差距,导致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而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放置在促进和发展学习能力和效能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等内容的分析,可以明晰的看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和提升整体学生能力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提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美国教育学家安第斯·劳格斯也指出:“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只有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出教学活动本质和内涵,任何教师必须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近几年来,本人结合学科教学纲要和新课标内容,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整体性教学进行了探究实践,现进行简要阐述。
一、在目标制定上,要体现整体性,实现每个学生学有目标
教育成功学指出,目标是行动的内在动力,是前进的方向。切合实际的目标能够对教学活动进程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由于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不能认清自身学习实际,经常发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确定学习目标,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现象。加之,许多教师只注重效率,忽视学习目标制定,从而对学习效能产生消极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还是在学习目标布置上,都要紧扣学生学习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设定的目标范畴内找到“位次”,开展有的放矢地学习活动。
如在“相似形”教学内容的准备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待进生提出“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求相似比或相似系数”基础性教学目标要求;向中等生提出“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能准确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学习要求;向优等生提出“明确相似与全等的关系”拔高性学习要求,并在教学目标揭示环节,让各类型学生对照各自目标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推进整体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在问题设置上,要体现层次性,实现每个学生实践技能获得提升
例题1:已知函数y=(2m+1)x+m-3。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且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
例题2:已知y-2与x成正比,且当x=1时,y=-6,若点(a,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a;
例题3:已知函数y1=kx-2和y2=-3x+b相交于点A(2,-1),(1)利用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有:①y1
三、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全员性,实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增强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的双边活动。由于学生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自身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不能及时客观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发挥教学评价双边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问题解答、重难点教授、问题辨析等环节,设计教学评价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素养和解题水准,开展生生互评、师生点评、二次评析等多种教学评价活动形式,让全体参与到学习活动活动中,既能对问题解答进行科学指正,又能及时认清不足,掌握思维解答正确途径,为以后更好开展有效学习提供方法论。
如某教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时,先向学生设置“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求证:AB=AC”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问题内容初步感知,接着向学生出示某学生解题过程,用启示性和鼓动性语言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解答过程评价活动,并将评析时机放置到中下等学生身上,请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代表进行现场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评价活动成效及解题方法,从而提升学生逻辑辨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整体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人人获得发展进步、人人掌握所需知识”是新课改教学的根本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问题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上,都要时刻面向每个学生,才能为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催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