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淄博市开始了对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参照绿道的概念及国内外建设绿道的案例分析,对淄博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本地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淄博市的绿道总体策划和空间布局结构,并对淄博市的绿道网规划进行了意义分析与启示总结。
关键词:绿道;概念;国内外案例;淄博市;规划;意义;启示;总结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资源紧张、空气质量下降、生活污染加重、人均绿化面积减少等问题。《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三个突破中明确指出要展现绿色淄博、生态淄博的新形象。绿道规划和建设既是淄博建设生态文明和城乡宜居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绿色经济和做强旅游业的重要机遇。
1. 绿道概念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畅通的道路统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
1.1 绿道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绿道”理念来源于美国的波士顿公园系统,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均有实践的例子,亚洲的绿道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英译“绿道”——greenway,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在我国,绿道在景观设计中的概念是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是贯穿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1.2 绿道的构成要素
绿道由“绿廊+慢行道+配套设施”构成。绿廊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功能,是绿道的生态本底。慢行道是绿道休闲运动功能的主要载体。建设基本的配套设施是为了方便居民正常、安全地使用绿道。只有构成完整、串联成网的绿道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休闲、教育、经济多重功能。
1.3 绿道的分类
学术中根据绿道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对绿道进行了分类。在这里,我们根据形成条件和功能的不同,将绿道划分为:
(1)城郊型绿道: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50m,混合慢行道宽度不小于3米。
(2)城市型绿道:分为5小类:道路型绿道、山林型绿道、公园型绿道、结合防护林带型绿道、滨水型绿道。
2.国内案例分析
2.1 英国“绿链”
英国创造性地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绿链”,并且英国绿道系统不只是连接城市公园、景点和风景区等开场空间,还提出了绿道要连接学校、车站和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空间。这样“绿链”不仅成了城市的一条绿色生态长廊,而且还成了一条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紧箍咒”。
2.2 国外案例: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为超过3800 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3 国内案例:深圳绿道
深圳市绿道规划以绿为脉,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连接了全市13座山体,15个风景名胜区,1000个公园,12条河流,总长约2000公里。其总体空间布局结构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从而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3.淄博市绿道规划的初步设想
3.1 淄博市绿道网规划的本底条件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式城市,是由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托的多个城区构成。城区布局分散,城乡交错,布局舒展。有分散布局的几个城区,这是它区别于集中式城市的主要特征。淄博市五个城区构成的中心城区呈“T”形分布,分散的布局使城区与乡村相互交叉,联系密切,交流方便,发展协调。
在淄博市中心城区“T”形分布基础上向南向北链接沂源县和高青县,形成淄博市整个大十字发展格局,突出“南山、北水、东古、西商”的城市文化特色,依托各区域的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绿道网络。
3.2 淄博市绿道网的总体策划
(1)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以绿色为基底,串连山、水、园、林生态空间要素。
(2)整合地域资源:将功能分区与市民兴趣点分布紧密结合,活化绿道功能内涵。
(3)满足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市民游憩与出行需求,支持绿色交通方式。
(4)放大增值效益:加强绿道网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优化土地资源布局。
3.3 淄博市绿道网规划分级
根据淄博市组群式城市布局的特点和绿道功能以及规模的不同,淄博市绿道分为四级,分别是市域绿道、区间绿道、城区绿道和社区绿道四个级别。
3.4 淄博市绿道网空间结构布局
淄博市绿道网空间布局选择市域范围内两侧绿色基地条件良好的道路和河流水系作为绿道骨架,形成“一心五轴”空间结构,连接市域内山、城、湖、河、田等特色景观点,打造一个连续、紧密、关联感强的绿色网络体系。
在规划区范围内,各个区之间在淄博市独有的“组群式”城市模式的影响下,势必要求各个区之间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绿道进行连接通达,故形成多条分支绿道结构,此类绿道定义为区间绿道,建设区间绿道可以使市民便捷的到达各个区间的自然人文景点;在淄博城区,做了较为详细的绿道网规划,其接驳市域绿道和区间绿道,构建城区绿道,最大程度的契合城市与自然生态基质,与市域绿道和区间绿道共同形成“十字骨架、串连五环、多支渗透”的规划网络结构。
4. 淄博市綠道网规划的意义
(1)绿道不仅能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更重要是能让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
(2)绿道可以整合淄博市现状旅游资源,提升淄博市旅游服务水平;
(3)优化公共空间与绿化环境,提升居民休闲生活品质;
(4)建设绿道是加强淄博市各区县之间、城乡之间联系的新方式和实现城乡统筹的新路径。
结语:
我们结合淄博市的现状,对淄博市绿道的规划得出以下启示与总结:
(1)为增强绿道的通达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绿道所连接的节点不只是城市公园、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等开场空间,还可以连接学校、车站、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空间,来满足人们日常通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淄博作为重工业城市,绿道建设应结合工业区的改造,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建设宜居城市;
(3)绿道不仅起到环境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并且可以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能够给市民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绿道是串联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景点、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等,形成:“环山滨水、通廊串联”的绿道模式,根据淄博市绿廊分布特色分析看来,淄博市绿道以河流和城市道路绿廊为依托来建设绿道;
(5)绿道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各城区和城乡串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通道。
参考文献:
[1].淄博市政府.《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报批稿),2007;
[2].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徐文辉著;
[3].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VOL26,NO9:3109,2006;
[4].张笑笑.城市游憩绿道的选线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17-25,2008;
[5].李团胜、王萍.绿道及其生态意义,生态学杂志,2001,20(6)::59-61。
关键词:绿道;概念;国内外案例;淄博市;规划;意义;启示;总结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资源紧张、空气质量下降、生活污染加重、人均绿化面积减少等问题。《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三个突破中明确指出要展现绿色淄博、生态淄博的新形象。绿道规划和建设既是淄博建设生态文明和城乡宜居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绿色经济和做强旅游业的重要机遇。
1. 绿道概念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畅通的道路统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
1.1 绿道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绿道”理念来源于美国的波士顿公园系统,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均有实践的例子,亚洲的绿道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英译“绿道”——greenway,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在我国,绿道在景观设计中的概念是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是贯穿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1.2 绿道的构成要素
绿道由“绿廊+慢行道+配套设施”构成。绿廊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功能,是绿道的生态本底。慢行道是绿道休闲运动功能的主要载体。建设基本的配套设施是为了方便居民正常、安全地使用绿道。只有构成完整、串联成网的绿道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休闲、教育、经济多重功能。
1.3 绿道的分类
学术中根据绿道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对绿道进行了分类。在这里,我们根据形成条件和功能的不同,将绿道划分为:
(1)城郊型绿道: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50m,混合慢行道宽度不小于3米。
(2)城市型绿道:分为5小类:道路型绿道、山林型绿道、公园型绿道、结合防护林带型绿道、滨水型绿道。
2.国内案例分析
2.1 英国“绿链”
英国创造性地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绿链”,并且英国绿道系统不只是连接城市公园、景点和风景区等开场空间,还提出了绿道要连接学校、车站和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空间。这样“绿链”不仅成了城市的一条绿色生态长廊,而且还成了一条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紧箍咒”。
2.2 国外案例: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为超过3800 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3 国内案例:深圳绿道
深圳市绿道规划以绿为脉,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连接了全市13座山体,15个风景名胜区,1000个公园,12条河流,总长约2000公里。其总体空间布局结构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从而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3.淄博市绿道规划的初步设想
3.1 淄博市绿道网规划的本底条件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式城市,是由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托的多个城区构成。城区布局分散,城乡交错,布局舒展。有分散布局的几个城区,这是它区别于集中式城市的主要特征。淄博市五个城区构成的中心城区呈“T”形分布,分散的布局使城区与乡村相互交叉,联系密切,交流方便,发展协调。
在淄博市中心城区“T”形分布基础上向南向北链接沂源县和高青县,形成淄博市整个大十字发展格局,突出“南山、北水、东古、西商”的城市文化特色,依托各区域的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绿道网络。
3.2 淄博市绿道网的总体策划
(1)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以绿色为基底,串连山、水、园、林生态空间要素。
(2)整合地域资源:将功能分区与市民兴趣点分布紧密结合,活化绿道功能内涵。
(3)满足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市民游憩与出行需求,支持绿色交通方式。
(4)放大增值效益:加强绿道网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优化土地资源布局。
3.3 淄博市绿道网规划分级
根据淄博市组群式城市布局的特点和绿道功能以及规模的不同,淄博市绿道分为四级,分别是市域绿道、区间绿道、城区绿道和社区绿道四个级别。
3.4 淄博市绿道网空间结构布局
淄博市绿道网空间布局选择市域范围内两侧绿色基地条件良好的道路和河流水系作为绿道骨架,形成“一心五轴”空间结构,连接市域内山、城、湖、河、田等特色景观点,打造一个连续、紧密、关联感强的绿色网络体系。
在规划区范围内,各个区之间在淄博市独有的“组群式”城市模式的影响下,势必要求各个区之间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绿道进行连接通达,故形成多条分支绿道结构,此类绿道定义为区间绿道,建设区间绿道可以使市民便捷的到达各个区间的自然人文景点;在淄博城区,做了较为详细的绿道网规划,其接驳市域绿道和区间绿道,构建城区绿道,最大程度的契合城市与自然生态基质,与市域绿道和区间绿道共同形成“十字骨架、串连五环、多支渗透”的规划网络结构。
4. 淄博市綠道网规划的意义
(1)绿道不仅能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更重要是能让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
(2)绿道可以整合淄博市现状旅游资源,提升淄博市旅游服务水平;
(3)优化公共空间与绿化环境,提升居民休闲生活品质;
(4)建设绿道是加强淄博市各区县之间、城乡之间联系的新方式和实现城乡统筹的新路径。
结语:
我们结合淄博市的现状,对淄博市绿道的规划得出以下启示与总结:
(1)为增强绿道的通达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绿道所连接的节点不只是城市公园、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等开场空间,还可以连接学校、车站、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空间,来满足人们日常通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淄博作为重工业城市,绿道建设应结合工业区的改造,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建设宜居城市;
(3)绿道不仅起到环境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并且可以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能够给市民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绿道是串联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景点、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等,形成:“环山滨水、通廊串联”的绿道模式,根据淄博市绿廊分布特色分析看来,淄博市绿道以河流和城市道路绿廊为依托来建设绿道;
(5)绿道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各城区和城乡串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通道。
参考文献:
[1].淄博市政府.《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报批稿),2007;
[2].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徐文辉著;
[3].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VOL26,NO9:3109,2006;
[4].张笑笑.城市游憩绿道的选线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17-25,2008;
[5].李团胜、王萍.绿道及其生态意义,生态学杂志,2001,20(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