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思想性的课程,通过老师讲述式的授课方式是无法达到目标要求。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争辩,是同学们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达到课程既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平台;主动学习;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让我们的大学生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从而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说,《形势与政策课》已经成为大学生倾听国家声音,把握时代脉搏,自觉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极其重的课程。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认知层面
  1.理解国内国际大势
  《形势与政策》课要依据当年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让同学们掌握我国重大政策出台的国内、同际背景,认识到我国大政方针制订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坚定地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地一致,严格贯彻、积极地宣传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
  2.了解国内国际大事
  每一年国内国际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事件,同学们对这些事件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程度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些事件深层次的问题,很多同学还不能充分地认识,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错误地认识,我们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让学生对这些大事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从而为自己的日常实践提供科学支撑。
  第二、能力层面
  在《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我们对“大势”和“大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能够自觉地正确分析各种重大问题,通过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三、形成坚定的思想
  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发牙,自觉地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时刻地严格要求自己。①
  《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就是把我们的大学生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知识灌输的方法来进行,要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最终所有的知识才能变成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才能够达到。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当前来看,所有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都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一个课程班最少也在100人以上,甚至有的个别教学班达到200多人。笔者对全国40余所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从笔者的调研来看,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课形式大多数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讲述式教学方法。绝大多数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的上课状态都是老师很用心地在讲台上讲,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在做其他作业、玩手机等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听课者寥寥无几,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短时间内,把班额减下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目前的条件下,利用现代化的条件,为教育教学服务。很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都在不断进行着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做到由以教师讲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形势与政策课起到应有的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为在大班授课条件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以前讲述式的课堂中,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问卷来看,不到30%的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认知层面,对国内国际的大势、大事有了充分地了解。不到10%的同学达到了能力目标,有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而达到思想教学目标的同学寥寥无几。可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低的。
  近几年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利用的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把多数的时间留给同学们,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教学的效果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2017年笔者任课的班级的调查问卷显示,84.6%的同学能够达到认知目标,73.8%的同学能够达到能力目标,45.1%的同学能够达到思想目标。课上老师改变一点点,学生就会给你一个想不到的奇迹。
  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7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引进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优慕课),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批成员,到清华大学接受平台使用方法培训,在培训中感受到了该平台功能的强大,为我们全面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了技术条件。随后笔者申报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混合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开始了在《形势与政策》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程改革。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欢迎同行们批证指正。
  (一)课程设计
  采用混合课程组织教学,课程设计是第一步,有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是一门好的混合课程的前提条件。混合课程的灵魂是老师由课程的讲述者变成课程设计者,学生由被动地听课者变成主动地思考者。
  课程设计分为一门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每一次课的具体设计。总体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内容。每一次课的设计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课前学习的任务、学生课中参与课堂的论题和参与方法、学生课后反思和答疑讨论、学习成果提交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等内容。
  (二)微視频的录制
  混合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讲的知识点,老师要在课前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习在手机上利用优慕课APP在课前观看,提前学习知识。   老师录制的微视频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个微视频要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每个微视频要尽量只有一个知识点,突出重点内容。如果一节课有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就要录制成几个微视频。
  3.使用网络上的优秀微视频要控制在30%以内,尽量多地使用本学校老师(最好是任课教师本人或者课题组)录制的微视频。
  我们每一年上形势与政策课的过程中,都会有三个以上的专题,笔者建议要依据专题来组建团队,每一个团队重点研究一个专题,通过集体备课,确定讲述的内容,然后这个团队选择一两个老师来录制视频,然后把所有的视频集中起来供全体授课教师使用。这样,既能够减少老师们备课时间的投入,还能够提高视频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课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
  我们把课上要讲的知识点通过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上课的时间老师就要按照自己提前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课上学生自主的学习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让学让按照预设的方向去自主学习。
  在笔者混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采用过以下一些方法,引导学生的课上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1)讨论题目的设计
  全体同学课前学习视频,对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依据这个知识点的难点、重点设计一个讨论题目。这个题目的设定,一定要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所突破,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的题目是“我国当前为什么进行了一个新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在何处?”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同学们通过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与分享,对于我们当前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既把知识点掌握了,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2)小组分享
  上课告知同学们讨论题目后,先由每个人进行五分钟的思考,接下来进行小组分享,每一个同学首先要把自己对讨论题目的认识分享给小组成员,个人分享完成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小组内的共同意见。由小组的组长把大家的共同意见编辑成文本,上传到网络平台,分享给全体同学,全体同学在手机上快速浏览其他小组的留言。
  (3)班级分享
  讨论课的主持人从所有小组的留言中,选取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留言,让该小组派代表到讲台,把他们的观点详细阐述给全班同学。分享完成后,允许全班同学对其观点进行提问。在质疑和追问中,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会逐渐地深入。
  班级分享的方法,除了主持人选分享人员外,还有头脑风暴、团队列名等方法。
  2.辩论
  辩论是把一个问题辩明,让全体同学对这个问题认识更加全面、更深刻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可以依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辩论是题目。辩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前准备辩论,另一种是临时设计的即兴辩论。
  (1)对抗式辩论
  这种辩论的方式要在前一次课把辩论题目告知全班同学,用招标的方式选择两个辩论队的队长,由队长自己去组建辩论的队伍。由主持人来确定辩论的规则,把规则提前告知两个辩论队伍。
  比如,在学习中日钓鱼岛冲突这个问题时,笔者设计的辩论题目就是“中日钓鱼岛冲突会不会引起双方战争,中国是否应用武力驱逐日本巡逻船只?”在确立两个辩论队组成后,两个队伍都去争抢正方辩题“双方会开战,中国应该用武力来驱逐日本船只”,而对于反方则都不想要。经过笔者与一个队伍做工作,并指导他们如何查资料后,他们才接受了反方辩题。
  在辩论开始时,把全体同学也分成了两组,你支持哪一方,就到哪一方的一面,随时可以根据辩论情况来选择站队。等辩论结束,哪一方支持的同学多,哪一方获得胜利。笔者发现,辩论开始前,支持正方一组的同学达到95%。
  随着辩论的深入,反方深刻地剖析了中日钓鱼岛冲突产生的原因,是美国妄图通过岛鱼岛问题引起中日之间大规模的冲突,从而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同学们开始向反方移动。而本次辩论的最高潮,竟然是反方从钓鱼岛问题引申到了中菲仲裁案、南海问题,揭示出了这些问题深层次原因。等到辩论结束的时候,全体同学竟然都跑到了反方。
  这次辩论反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学们对中日钓鱼岛冲突产生的原因、我们党和政府对钓鱼岛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反方辩手,能够从中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一些问题,把复杂的问题,通过辩论提示出了其内在的规律,这是我们通过老师讲述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2)课堂即兴辩论
  即兴的辩论,一般是在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的基础上,主持人发现同学们在网络平台上的留言,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观点,要求这两个小组每组派两名成员到讲台展开即兴的辩论。
  除了前述的小组讨论、辩论等方法外,对分课堂、小组调研、演讲、调查问卷等方法也被老师们广泛地采用。
  (四)课后答疑
  在以前的课堂中,老师讲完课走人,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中,把课堂延伸为课前、课中、课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通过网络平台,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没有弄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对于提问,既可以是老师来回答,也可以是其他同学来回答。在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其他同学的回答得到解决的。
  (四)课程考核
  以前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成绩是以一张试卷来确定的,那仅仅是对认知层面的考核,而对于能力和思想方面的考核无法体现。在进行混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课前看视频10%,课上在平台留言20%,课上分享20%,考勤10%,作业(心得)40%。
  四、教学效果
  在老师讲学生听的讲述式课堂中,不管老师课讲得如何,都忽视了学生思考这个最核心的环节。在这种课堂中,一些课讲得非常好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地听,也会有一些思考,但不能深入地、系统地进行思考。是老师超高的讲课艺术吸引了学生,老师精彩的讲述带动了学生的一些思考,做到了“走心”。但是不能够做到让知识点变成学生自己的思想,也就是不能够做到“入心”。更何况还有一些老师,讲课没有办法让学生“走心”,导致学生不去听课,上课抬头率不高,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达成教学的目标更谈不上。
  通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改革,实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由“走心”到“入心的华丽转身,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同学们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达到了“入心”。
  2019年春季学期笔者的形势与政策课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程的占到73.88%,比较喜欢的学生占24.63%,不喜欢的学生仅1.49%。95.2%的同学选择最期待上的课是形势与政策课。期待上这门课的理由中,96.3%的同学选择我们主动思考,在自己思考和同学们讨论、分享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89.71%的同学认为最喜欢的课堂形式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我们在讨论中认识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87.31%的同学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理解我国政策出台的背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对于以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94.85%的同学选择“希望让大家更多地思考,真正地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92.38%的同学选择“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述课程,而是设计课程,课堂上引导大家认真思考。”这些数据显示,同学们在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已经全部融入到课堂中来,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形势与政策课已经成为受同学们非常喜爱的课程,每一节形势与政策课都是同学们非常期待的精神大餐。
  注释:
  ①     夏依丁·亚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205
  作者简介:郝凤军,内蒙古赤峰人,1971年9月生,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探索高校党支部尤其是教师党支部工作规范与活力机制,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根本定位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逐渐重视,但是教师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具体实践提出发挥教师党支部活力的思考。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力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
期刊
摘要:智能鱼缸系统是将水循环、充氧、喂食、温度显示等功能集于一体,解决鱼缸设备集中控制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鱼缸工作状态实时监控,通过蓝牙技术实现信息传输,通过手机APP实现对鱼缸设备的智能控制。本设计使用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对于改造传统家庭鱼缸有实际意义,对大型水产养殖业发展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蓝牙传输;智能控制;Android;STC89C51;传感器  0 引言  为
期刊
摘要:在有效的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程,要结合新形势,不断制定更加完善的工作对策,以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希望通过本文实践研究,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途径  引言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效率,需要结合实际,提高对于党建工作开展的认识,从而才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证,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学校高层组织在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观念和材料的不断更新,综合材料对插画艺术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了剪贴艺术在插图中的合理运用,很大程度上也拓宽了插图的视觉语言,也扩大了插图创作的无限可能,营造出更丰富的情感语言和新颖的视觉效果。综合材料的运用在插图中极具装饰性,丰富了插图的语言和表现力,实现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插图;综合材料;装饰  1.综合材料在插画创作中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英国兴起于美国的“
期刊
摘要:极限的概念与计算贯穿了高等数学的始终,其中数列极限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求数列极限又是极限理论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几种计算数列极限的方法。  关键词:数列极限;比值法;根值法;Stolz定理;幂级数的和函数  一、利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计算极限  级数敛散性其实质就是部分和数列的极限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借助级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数列的极限.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
期刊
摘要: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中间,是一批特殊群体,心智上并不是完全成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体育游戏在大学生活中占有一定程度的比重,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游戏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据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治疗的作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效果不同。大学生适当的参加体育游戏运动有助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游戏;心理健康;治疗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期刊
摘要:情景认知理论主要讲的是知识与实践活动并行的理论,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中,情景认知理论是一种普遍的教学研究理论。本文将从情景认知理论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情景认知理论使用时所遵循的要求,提出自己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几点建议,探讨关于情景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紧密联系,以供后续教学参考。  关键词:理论;情景认知;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近年来,高校英语翻译工作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为使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高质地展开,我们必须在了解现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网络环境;信息技术;管理策略  在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以及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加强对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好的解决学生产生的海量数据问题,突出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优势,推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增强大数据意识、构建大数据管理体系,运用交换共享平
期刊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熊》和贾平凹的《怀念狼》同为反映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主题。而两位作家都在其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神秘意象的结构手法来展现他们的思想和写作意图。本文欲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神秘意象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神秘意象;共同之处;不同之处   对于同为存在在自然世界中的生命体如何才能和谐相处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外许多作家也纷纷把这个主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和探讨中。威廉?福克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