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家庭的马术梦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杜莹一身马术装扮亮相母校重庆育才中学体育节,英姿飒爽的表演惊艳了开幕式一众嘉宾,也成为各大媒体的镜头焦点。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女已经在马背上驰骋9年,收了6个徒弟,是圈里小有名的马术“掌门人”。
  一定是富二代!一定是被“塑造”成的天才!各种猜疑声中,《家人》记者对谢杜莹父亲做了独家采访。故事的真相,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年薪4万也要送你学马术
  在女儿的兴趣爱好上,谢江华的教育方针是“惯”:孩子喜欢什么,当爸的都会努力去满足。游泳、田径、乒乓球……一般孩子的体育爱好谢杜莹都有涉猎,但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还是骑马。
  两岁时父亲带她游公园,小谢杜莹第一次见到马,就凑上去抱着马脖子不肯走。被父亲抱着骑在马上拍了照后,她的瘾更大了,公园、集市甚至只是路过拉砖的工地,只要看到马,有求必应的好爸爸都会抱女儿上去坐坐。后来,4岁的谢杜莹干脆小大人一样地宣布:“以后长途旅游(4公里以上),没有马我就不去!”
  孩子这么喜欢一件事,一定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天赋”。“我就是看不惯她喜欢骑马又骑不好的样子。在我的观念中,既然喜欢,就要做到最标准!”2001年,重庆还没有正规的学马场地,为了不浪费女儿的这份热情,谢江华翻遍整座城市,5年后终于在离家50多公里外的白市驿郊区找到相对专业的九滨马场。
  已经做好了学骑马不便宜的心理准备,到马场一打听,谢江华还是凉了口气:8800元一年,还是行业里最便宜的价格。此时他不过是汽摩厂的普通技术员,全家年收入才4万元左右,听说丈夫要耗巨资去实现女儿的骑马梦,妻子第一个反对。骑马有风险,女儿才8岁,受伤了怎么办?而且家庭经济条件远没富裕到可以一掷千金的地步,兴趣爱好这么多,学其他的难道不行?
  背着妻子,谢江华还是咬牙揣上学费来到马场。“能不能再便宜点?”他厚着脸皮对老板砍价,又捅捅身旁的女儿,暗示谢杜莹赶紧“父唱女和”,女儿的注意力却老早跑到奔跑的骏马身上,一双眼写满了“我好想骑”的心思。
  “老弟,为孩子奔波,你真是不容易,挺令人感动。再说,这孩子一看见马就恨不能蹦上去的眼神,像足了我当年。”马场老板豪气地一拍大腿,“给你个‘儿童价’,8800元学三年!”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马场毕竟太远,夫妻俩的工作又实在太忙,周末都难以抽身陪女儿去学马。难道因为没有家长陪,就要放弃吗?谢江华不愿意,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试着放手。
  “爸妈周末要加班,同时,爸爸也希望你有独立的学习能力,独自去马场,你能做到的对吧?”父母的话,女儿似懂非懂,但冲着对马的喜欢还是高兴地一口应下。
  8岁的孩子独自坐长途公交跋涉一小时到郊区马场,谢江华夫妇怎么可能不担心?为了保证女儿安全,谢江华对女儿提了一个要求:“随时让我能找到你。保持你的手机能畅通、告知马友们的电话号码。”而最初几个月,父亲每次都悄悄跟在女儿身后,目送她提着胡萝卜的小身影走上公交车,又坐立难安地等待平安到达的电话。几个月后,马友们和女儿都熟了,不管是上下车还是组织活动,都对小丫头多方照顾,这才让谢江华放下心。
  而独立不仅意味着独自前行,还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骑马不仅是享受在马上驰骋的快感,它也是一门学问,但那时国内根本没有专业系统的马术培训,父母更是一窍不通,“我不得不鼓励女儿自学。”
  喜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谢杜莹在马术这个新世界里贪婪地汲取知识,一有空就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她还像学徒一样亲自动手应证、熟悉和掌握理论,比如为了和马建立感情,她一到马场就帮着喂马、给马刷毛、清洁马舍。
  广交马友、观摩别人的技巧,就让谢杜莹在课余时间成了各大马展、交流会的常客。“为了这,她什么都敢做。”一次听说某马展上将有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出场,小丫头两眼发光地订了火车票,连夜赶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都不疲倦。为了试骑到宝马,她还冒充了“富二代”:脖子上挂着一部借来的高级单反相机,镇定地走近马主人:“这马多少钱?”她“随便”地打量着马的前胸、腰身和马蹄子。“30万元。”爱理不理的马主人看出小丫头的内行劲,虽然一身休闲装,但现在富二代也爱玩低调啊。“小姐是个行家,不妨上马试试。”计谋得逞。
  能试骑就很满足啦,谢杜莹兴奋地向父亲报告“不虚此行”,一点不为囊中羞涩自卑。她不忘初心:见世面,更了解马术,这才是目的。
  马术带来的影响
  九年过去,谢杜莹成了马友圈里的骨灰级骑手,在关于马的问题上,答案几乎信手拈来。一次在马友的婚礼上,大家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成立了“门派”,推举17岁的少女成为“掌门人”。
  别人受益,女儿的变化更大,这是谢江华最大的感受。谢杜莹的朋友圈早已脱离同龄人范畴,马友们均比女儿年长,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丰富的经验与不凡的眼界对女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前看到电视里某个角色,女儿的评价是非黑即白;而现在,她会站在更客观的社会人的立场,体会到这个角色两难的境地,这已经超出了她这个年龄的理解。”
  马术还锻炼了女儿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完全超出谢江华的期望。
  “现在马术已经在向民间普及,你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不把这项运动推广到学校里?”一位朋友建议。但该怎么做?大家都一头雾水。谢杜莹却兴奋地一口答应了。
  她想到學校即将要举办的体育节,作为中间人,她一面建议马场主在校园里做一场马术推广活动,一面向学校毛遂自荐,在体育节上增加一个马术表演项目。得到双方同意后,她又制订了详细的准备工作流程:邀请马友帮忙,把爱马“铁皮”从青木关运到学校,准备表演的各项道具,做好宣传工作……
  “最后三方共赢。”谢江华对女儿的骄傲溢于言表。
  帮孩子规划未来
  学马术只是业余爱好,要走上职业之路何其难。女儿升入高二后要立刻考虑未来的路,这次,谢江华希望能尽自己的全力。
  独立的谢杜莹依然没有让父母操心,她把研究马术的专注力用到了学习上。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统筹各科知识、如何将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几种思维方式……在她看来,马术和学习是相通的。“她的理科成绩特别好。”谢江华说,“很懂得规划时间。平时该学习的时候会全心放在课业上。只有在周末等业余时间才会去钻研马术。而我们只是偶尔会叮嘱她注意学习,更多时候是放手让她自己去安排、协调。”
  “当你的爱好和事业能融为一体时,这是何等完美的存在!”谢江华道出想法。如果可以,他想让女儿“以马为梦”。
  “现在国内专业中,还没有正规的马术培训课程。但女儿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申请奖学金出国深造。经考察,费用也并非想象中的不可达成。而大的关键是,女儿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项目和社会实践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这也是我接下来帮助女儿规划的事情。”谢江华说。
  他辞了职,与朋友筹备一个马术活动国际交流平台,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把自己的事业同女儿的梦想牢牢地拴在一起后,他也必须抓起“缰绳”,给女儿创造更多的机会,开拓更广阔的道路。
其他文献
中国人在正月初一这天过了两千余年的春节,如今,人们开始重新为春节寻觅信仰。  民间至今将春节称为“大年”,言下之意,法律意义上的新年——公历1月1日只是“小年”,真正的年非农历正月初一莫属。  这自然是传统使然。从公元前102年开始,中国人有二千余年时间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才改用公历,以每年1月1日为新年之始。由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宣统皇帝尚未退位,北京和北
期刊
婚前,云儿觉得婆婆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没想到,她和大海刚结婚,婆婆就变了。  那天晚上,本是她和大海的洞房花烛夜。小两口正在床上卿卿我我,卧室门突然被推开了,水晶灯也一下亮了。小两口吓得赶紧把被子拽过来,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藏好。婆婆笑容满面地端着两杯牛奶:“还没睡吧。赶紧地,我热了两杯牛奶,补钙壮骨。”小两口尴尬地笑着,连连点头。  大海说:“妈,您出去时帮我们把门带上啊。”婆婆刚出去,小两口互相取
期刊
十多年前,我们还称兄道弟的时候,他是个内向的男孩,吃饭的时候低着头,走路的时候一声不吭,见了面仅仅是打个招呼便没有下一句了。十多年后,我们都已各自组成家庭,而他已成了一位沧桑的父亲,疲惫而坚强。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乐乐。上天真不公平,给了内向的他,一个自闭的孩子。那一年,这个宫内窒息差点亡命的孩子生下来后,所有的发育都差了一截。医生告诉他孩子的病症后,他抱着孩子,沉默了一个晚上。  自闭症不是绝症
期刊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与我同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地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就是这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两个人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不急不躁。东北人很少有这么温
期刊
吃了个“闭门羹”  周六,开了一辈子出租车的老杨,特地找同事调了班——女儿要带准女婿回家吃饭,这让老杨和妻子既激动又忐忑。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30岁了,还是第一次带男友回家呢。  这天一大早,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忙开了,洗肉、洗水果、切菜、炖汤……看着厨房里少许白烟在早晨的阳光中腾跃,老杨觉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味道。忙了大半个上午,11点半,门铃响了,老杨急忙去开门。  门外,女儿杨佳手里拎着一袋水果
期刊
远方亲戚来了   没有血缘关系、不知道远到哪个旮旯的远房表姑,同老妈神交多日后终于相逢在了我的婚礼上。  两个人其实正式建交也不过两月时间。那天老妈接到一陌生女人的电话,对方客客气气地问候,说了一堆老家的事儿后终于唤醒了老妈的记忆:是姥姥同村的老邻居,年轻时见过几次。  然后老妈就多了一个聊天的老姐妹,再然后听说了我的婚事,表姑当场就在电话里嚷起来:“今年我承包了二亩棉花田,正好小勇考上公务员要进
期刊
“读经典”是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挑选书籍的主要标准,“这些书一定要有用!”但父母眼里的“有用”和孩子理解的“有用”,往往有出入。有位妈妈就为女儿痛恨阅读而烦恼:“女儿只喜欢读《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没有教育意义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只能读妈妈为她挑选的那些书,女儿干脆罢读,以此抗议妈妈的逼迫行为。  因為父母的坚持而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的事并不少见。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没
期刊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茶籽油、亚麻油......食用油混着吃更健康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普及。可怎么混合才最好?北方人爱选花生油+大豆油组合,南方人多用菜籽油+玉米油组合,或者再来点橄榄油,其实都太粗糙。营养专家给出建议:针对家庭里“最需要”的那个人——考生、“三高”人群、老人与幼童,调制专属家庭的健康油。  认识这些油的营养价值  沒有一种油是完美的。以橄榄油、茶树油为代表的“油酸队”,以亚麻籽油、
期刊
与孩子们打了20年的交道,徐梦经常听到父母带着浓浓醋意的“抱怨”:“我们很想和孩子聊聊天,但没说两句他就自己去玩玩具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孩子就能和老师开开心心地说个没完?”“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奇怪的要求,问令人失措的问题,或者无故闹情绪,老师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呢?”  学会老师们与孩子的交流技巧,其实不难。  踢开尊重交流的“绊脚石”  尊重孩子是新一代父母通行的教育理念。但知道是一回事,实际
期刊
按照中国的家规,女儿不能太晚回家,无特殊情况,更不能在同学家过夜。但身在美国,到同学家去过夜却有很浓郁的教育象征意义:孩子已经足够独立了。  到美国没几年,女儿就被这种文化感染,在她看来,去同学家过夜还是一种人际圈的认同仪式。  于是“过夜”这件事,成了保守的中国妈妈与叛逆的美国女儿间的导火线。  怎么就是不理解妈妈的苦心  下班回家,进门就看到读8年级的女儿正兴奋地在客厅里打电话。回头看见我,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