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两种形式。就声乐而言,它是以歌曲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声乐艺术称为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嗓子就是声乐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作为乐器的嗓子一旦唱坏了就很难弥补和恢复。所以在这方面,声乐训练是一项需要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活动。
对于现在声乐高考生在选曲上一味求大的现状笔者深表担心。很多考生以为在考试中飙几个高音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作为考试主体,笔者认为,考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准确的了解自我,从而达到放飞自我的目的。
1 现象产生的背景
当前,“应试教育”、“升学第一”的观念长期固守在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桎梏。在各中学学期总结上也往往以升学率及获奖数目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考生在自己文化成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想通过艺术高考这一“捷径”圆自己的大学梦。
2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考生没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的全过程。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意思是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塑造心灵。笔者认为,音乐教育要发挥它特有的美育功能,运用情感渗透、潜移默化的特殊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操练、情感灌输。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呢?
首先,学生应该有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认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的耳朵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自己音乐鉴别能力,包括对音乐美丑的分辨能力和对音乐美的性质、类型、程度的识别能力等。
再次,要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必须要以音乐审美鉴别能力为基础,能比较鉴别才能领悟和评价音乐作品,达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把握和审美判断,进入审美境界。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2.2 考生对自身能力的把握不够
歌唱表演能否反映歌曲的丰富内容,是否能唱出人们的心声,取决于很多条件,首先要理解歌曲所展示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才能准确的掌握,其次歌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刻画内容、书写感情的工具,歌唱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的艺术质量和实际效果。口齿不清,吐字咬字太生硬,语调太平淡,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容表达好的。对于声乐专业考生来说,歌声缺乏训练也将影响其艺术效果。例如一些难度大、音域宽、句式长、强弱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声音既弱不下去,又强不起来,声音的张力和灵活性不够,亦或是由于呼吸浅而把一个完整的长乐句切成几个小段来唱,这样的再创作必然有损原作的完整性,强烈的情感也就无法抒发出来。人声作为一种“乐器”,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因此,声音的训练必须具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长,这对提高歌唱水平,发展声乐艺术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2.3 考生急于求成的心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声乐艺术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完整表达作品的真是意境和创作者的真实意图,更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更没有可能在评委那得到高的评价了。声乐基础练习跟扬琴的击弦练习,钢琴的手指快速练习、小提琴的功法练习等等一样,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练习,从而才能为完美的演奏搭好坚实的第十台阶。所以,考生不能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情况下就去炫所谓的“技巧”。真正的技巧只有当演唱者充分利用扎实的基本功,表达出作品的感情内涵时才称为技巧。所以,只能唱到A音就不要去挤着嗓子唱升A,花腔不够干净就不要拖泥带水地唱花腔。要给别人感觉你拿下那个作品是游刃有余的。学习声乐如果受技巧的束缚就不能随心所欲,只有练好技巧后抛开技巧,才能没有负担地投入音乐表演中。只有娴熟地掌握了技巧才能给作品赋予生命,才能用心灵去唱歌。
3 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对声音的训练。声音训练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发声方法应该是符合生理条件,音响原理的方法。发声器官的各个部分有其各自的功能。如气息使声带振动,共鸣使声音宏亮。但任何声音都不是仅仅依靠个别的器官单独作用,它依靠声带的振动,也需要呼吸做基础,同时共鸣器官也不可缺少。在发声过程中,他们的活动是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
在发声的过程中种种复杂的活动都离不开肌肉组织的机能作用。为了使发声器官各部分的机体活动逐渐适应歌唱的需要,就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声训练就是肌肉训练,发声时咽喉和口腔中的任何一个母音的产生,都是腔内肌肉活动的结果。根据发声器官的生理条件,既要使各个器官的机能得到发挥,又要使其适应整体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在发声练习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操之过急,过分强调音量,过早扩大音域就会过度加大肌肉的负担,对声乐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很有害的。
3.2 重视音乐中非技巧因素的训练。很多演唱者嗓音条件很不错,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歌怎么唱就是觉得“不够味”,归其原因就是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够。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对音乐的领悟、感受、体验和表达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歌唱表演属于二度创作,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方面。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再现,所以一定要先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而创造性就需要演唱者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歌曲。情感也是需要训练的,包括要学会运用表情和情感控制。人的脸部表情是人的外在情感,所以一定要坚持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习惯成自然后,演唱时就会一开口就有相应的表情,实际上表情通常与我们的内在情感一致的。情感的控制包括情感的收敛、抑制、释放等,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压”、什么时候该“放”一定要先很好理解作品和其文化背景。就像我们中国的音乐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一致,在情感上倾向于含蓄、节制。所以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处理歌曲,才能准确处理和表达各种歌曲的情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艺海无涯,所以当你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就等于选择了不断地积累,不断地超越。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细节,加上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笔者的这些文字其实就是想让湖南以至所有奋斗在艺术高考路上的考生对自己能够有一定的认识,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取得高考的胜利。
对于现在声乐高考生在选曲上一味求大的现状笔者深表担心。很多考生以为在考试中飙几个高音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作为考试主体,笔者认为,考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准确的了解自我,从而达到放飞自我的目的。
1 现象产生的背景
当前,“应试教育”、“升学第一”的观念长期固守在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桎梏。在各中学学期总结上也往往以升学率及获奖数目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考生在自己文化成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想通过艺术高考这一“捷径”圆自己的大学梦。
2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考生没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的全过程。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意思是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塑造心灵。笔者认为,音乐教育要发挥它特有的美育功能,运用情感渗透、潜移默化的特殊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操练、情感灌输。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呢?
首先,学生应该有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认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的耳朵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自己音乐鉴别能力,包括对音乐美丑的分辨能力和对音乐美的性质、类型、程度的识别能力等。
再次,要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必须要以音乐审美鉴别能力为基础,能比较鉴别才能领悟和评价音乐作品,达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把握和审美判断,进入审美境界。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2.2 考生对自身能力的把握不够
歌唱表演能否反映歌曲的丰富内容,是否能唱出人们的心声,取决于很多条件,首先要理解歌曲所展示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才能准确的掌握,其次歌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刻画内容、书写感情的工具,歌唱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的艺术质量和实际效果。口齿不清,吐字咬字太生硬,语调太平淡,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容表达好的。对于声乐专业考生来说,歌声缺乏训练也将影响其艺术效果。例如一些难度大、音域宽、句式长、强弱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声音既弱不下去,又强不起来,声音的张力和灵活性不够,亦或是由于呼吸浅而把一个完整的长乐句切成几个小段来唱,这样的再创作必然有损原作的完整性,强烈的情感也就无法抒发出来。人声作为一种“乐器”,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因此,声音的训练必须具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长,这对提高歌唱水平,发展声乐艺术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2.3 考生急于求成的心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声乐艺术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完整表达作品的真是意境和创作者的真实意图,更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更没有可能在评委那得到高的评价了。声乐基础练习跟扬琴的击弦练习,钢琴的手指快速练习、小提琴的功法练习等等一样,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练习,从而才能为完美的演奏搭好坚实的第十台阶。所以,考生不能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情况下就去炫所谓的“技巧”。真正的技巧只有当演唱者充分利用扎实的基本功,表达出作品的感情内涵时才称为技巧。所以,只能唱到A音就不要去挤着嗓子唱升A,花腔不够干净就不要拖泥带水地唱花腔。要给别人感觉你拿下那个作品是游刃有余的。学习声乐如果受技巧的束缚就不能随心所欲,只有练好技巧后抛开技巧,才能没有负担地投入音乐表演中。只有娴熟地掌握了技巧才能给作品赋予生命,才能用心灵去唱歌。
3 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对声音的训练。声音训练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发声方法应该是符合生理条件,音响原理的方法。发声器官的各个部分有其各自的功能。如气息使声带振动,共鸣使声音宏亮。但任何声音都不是仅仅依靠个别的器官单独作用,它依靠声带的振动,也需要呼吸做基础,同时共鸣器官也不可缺少。在发声过程中,他们的活动是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
在发声的过程中种种复杂的活动都离不开肌肉组织的机能作用。为了使发声器官各部分的机体活动逐渐适应歌唱的需要,就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声训练就是肌肉训练,发声时咽喉和口腔中的任何一个母音的产生,都是腔内肌肉活动的结果。根据发声器官的生理条件,既要使各个器官的机能得到发挥,又要使其适应整体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在发声练习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操之过急,过分强调音量,过早扩大音域就会过度加大肌肉的负担,对声乐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很有害的。
3.2 重视音乐中非技巧因素的训练。很多演唱者嗓音条件很不错,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歌怎么唱就是觉得“不够味”,归其原因就是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够。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对音乐的领悟、感受、体验和表达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歌唱表演属于二度创作,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方面。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再现,所以一定要先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而创造性就需要演唱者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歌曲。情感也是需要训练的,包括要学会运用表情和情感控制。人的脸部表情是人的外在情感,所以一定要坚持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习惯成自然后,演唱时就会一开口就有相应的表情,实际上表情通常与我们的内在情感一致的。情感的控制包括情感的收敛、抑制、释放等,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压”、什么时候该“放”一定要先很好理解作品和其文化背景。就像我们中国的音乐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一致,在情感上倾向于含蓄、节制。所以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处理歌曲,才能准确处理和表达各种歌曲的情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艺海无涯,所以当你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就等于选择了不断地积累,不断地超越。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细节,加上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笔者的这些文字其实就是想让湖南以至所有奋斗在艺术高考路上的考生对自己能够有一定的认识,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取得高考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