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这个模式就得使科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这个模式的建立上,笔者从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有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这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把盐给全部吸收了。”汤中无盐,索然无味,有盐,无汤,更难下咽。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味美可口,可见,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科学知识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科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从当今教学的三驾马车“上课、作业、考试”上去改变。
1 上课——建立“交流与共舞”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学生不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我讲你听” ,“因为你什么都不懂” ,在课堂里经常会出现“听牢,我再讲一遍!”的提醒声。其实学生在上初中科学课时,并非“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在小学的科学课中,还有通过书本、电视、电脑等,已经获得了不少的科学知识。还有现代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传递的,而是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以下是笔者在听优质时获得一个比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供参考:
课题:厨房中的科学知识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厨房里的各种物品。
教师引题:“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厨房,许多同学还在厨房里帮爸爸妈妈做过饭、做过菜,可你们知道厨房里那些科学知识吗?”
新课教学:学生讨论后分类归纳
电学板块:
1.1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等电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工作的?在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能内能热传递
1.2 抽油烟机的原理是什么?在使用过程中它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
关键词:电能机械能原理: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交换
1.3 微波炉特点及加热原理是什么?
关键词:特点: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原理:电能电磁能内能
1.4 厨房中的电灯?
关键词:电流的热效应电能内能光能
力学板块:
(1) 电水壶原理:连通器
(2) 菜刀的刀刃薄原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各种器具柄有花纹:增大摩擦
(4)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热学板块:
① 液化气的装入:压缩体积的方法。
② 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否则,会烧坏,为什么?
③ 100 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 100 摄氏度的开水烫伤严重。
最后,教师总结:厨房中有科学,生活中处处皆科学,望同学们深入生活,发现科学现象,解决科学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知识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例如:在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笔者找来了三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编号A、B、C,并排放在讲台桌上,每个杯子里放入等量的水,A杯中放入40克盐,搅拌后杯底有余盐;B杯和C杯中分别放40克糖,搅拌后杯底没有余糖;再在C杯中放入40克糖,搅拌后发现糖又溶解了一部分,杯底有余糖。
做完这个活动后,笔者得出结论:A杯是盐的饱和溶液,C杯是糖的饱和溶液,B杯是糖的不饱和溶液。
本来对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经过这么一生活化后,变得容易理解了。
2 作业——布置“做中学”的课外作业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的掌握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从做中学。
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拿出了两个鸡蛋,要学生找出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先让学生动手。
2.1 把鸡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鸡蛋迅速扭动,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
2.2 待鸡蛋转动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按停鸡蛋瞬间,并立即缩手。
活动结束后,问学生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鸡蛋转得很顺利,则为熟蛋;反之,则为生蛋;缩手后不再转动,则为熟蛋;反之,缩手后能自动再转几下的,则为生蛋。
最后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进行分析: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反之,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又因为熟蛋被按停时,蛋壳、蛋白和蛋黄都全部停止,缩手后就继续静止。反之,生蛋在按停时,只是蛋壳暂时停止,但蛋白和蛋黄因惯性仍然转动,故缩手后,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下。
3 考试——让“指挥棒”指挥“流行歌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教师通过这个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可以指挥“交响曲”,培养少数人为目的的精英教学;也可以指挥“流行歌曲”,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需要考试命题的生活化,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生活化的一个考题。
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
以上是笔者在使科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在“上课、作业、考试”三方面的一点教学体验,同时,笔者也深知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在只是开始,尚有更多的路要走,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舒鹏程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浙江 教学月刊社
[2]钟祖荣 刘维良主编《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朱清时主编《科学》(七—九)年级实验教科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这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把盐给全部吸收了。”汤中无盐,索然无味,有盐,无汤,更难下咽。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味美可口,可见,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科学知识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科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从当今教学的三驾马车“上课、作业、考试”上去改变。
1 上课——建立“交流与共舞”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学生不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我讲你听” ,“因为你什么都不懂” ,在课堂里经常会出现“听牢,我再讲一遍!”的提醒声。其实学生在上初中科学课时,并非“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在小学的科学课中,还有通过书本、电视、电脑等,已经获得了不少的科学知识。还有现代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传递的,而是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以下是笔者在听优质时获得一个比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供参考:
课题:厨房中的科学知识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厨房里的各种物品。
教师引题:“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厨房,许多同学还在厨房里帮爸爸妈妈做过饭、做过菜,可你们知道厨房里那些科学知识吗?”
新课教学:学生讨论后分类归纳
电学板块:
1.1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等电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工作的?在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能内能热传递
1.2 抽油烟机的原理是什么?在使用过程中它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
关键词:电能机械能原理: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交换
1.3 微波炉特点及加热原理是什么?
关键词:特点: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原理:电能电磁能内能
1.4 厨房中的电灯?
关键词:电流的热效应电能内能光能
力学板块:
(1) 电水壶原理:连通器
(2) 菜刀的刀刃薄原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各种器具柄有花纹:增大摩擦
(4)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热学板块:
① 液化气的装入:压缩体积的方法。
② 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否则,会烧坏,为什么?
③ 100 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 100 摄氏度的开水烫伤严重。
最后,教师总结:厨房中有科学,生活中处处皆科学,望同学们深入生活,发现科学现象,解决科学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知识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例如:在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笔者找来了三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编号A、B、C,并排放在讲台桌上,每个杯子里放入等量的水,A杯中放入40克盐,搅拌后杯底有余盐;B杯和C杯中分别放40克糖,搅拌后杯底没有余糖;再在C杯中放入40克糖,搅拌后发现糖又溶解了一部分,杯底有余糖。
做完这个活动后,笔者得出结论:A杯是盐的饱和溶液,C杯是糖的饱和溶液,B杯是糖的不饱和溶液。
本来对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经过这么一生活化后,变得容易理解了。
2 作业——布置“做中学”的课外作业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的掌握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从做中学。
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拿出了两个鸡蛋,要学生找出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先让学生动手。
2.1 把鸡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鸡蛋迅速扭动,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
2.2 待鸡蛋转动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按停鸡蛋瞬间,并立即缩手。
活动结束后,问学生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鸡蛋转得很顺利,则为熟蛋;反之,则为生蛋;缩手后不再转动,则为熟蛋;反之,缩手后能自动再转几下的,则为生蛋。
最后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进行分析: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反之,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又因为熟蛋被按停时,蛋壳、蛋白和蛋黄都全部停止,缩手后就继续静止。反之,生蛋在按停时,只是蛋壳暂时停止,但蛋白和蛋黄因惯性仍然转动,故缩手后,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下。
3 考试——让“指挥棒”指挥“流行歌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教师通过这个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可以指挥“交响曲”,培养少数人为目的的精英教学;也可以指挥“流行歌曲”,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需要考试命题的生活化,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生活化的一个考题。
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
以上是笔者在使科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在“上课、作业、考试”三方面的一点教学体验,同时,笔者也深知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在只是开始,尚有更多的路要走,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舒鹏程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浙江 教学月刊社
[2]钟祖荣 刘维良主编《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朱清时主编《科学》(七—九)年级实验教科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