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此门课程的特点作为依据,并且与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对于课程的实践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适当地改革。提出要对绪论课进行强化,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规模地优化,构建一个合适的知识体系,并且将多媒体技术巧妙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以及技能。将排列图以及模糊矩阵的评价引入教学改革前后的比较评比。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学改革 计划
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专业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课程表中很常见的一门课程。它是以一种工程技术领域中交流的通用语言的身份存在的,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之前的所有教学活動中,此门课程大都是以偏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将实验课穿插进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的。但是,要想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则要求更加扎实地加强此门课程在实践中的学习。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原因以及必要性
此门课程因为其基础性以及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并且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综合应用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结合了互换性生产标准化之中的许多知识以及涉及计量学中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维修等多个方面,综合性极强。
第一,国家的标准处于一个动态化的状态,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此门课程在学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的国家标准。因为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我国的标准化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做到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免会出现一些新老标准共用以及混用的现象,知识的更新为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教学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国家标准较多,符号较多,其中的定义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都比较多,使得那些习惯了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整理的学生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对本门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就是教学的难度加大了。作为一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一般高校将此门课程安排在低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很有限,对于专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刻。此时要想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有效地学到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综合上述原因,不难看出,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此门课的授课形式以及内容都是有待于研究的。首先必须肯定的是,相较于过去的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关于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2 关于课程改革的计划
2.1课程改革的初衷
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以及对课程重要性的陈述,不难发现此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针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课程的改革问题。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实践才是最终的有效目的,这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其次,要重视现场教学,将较为抽象的内容尽量地做到具像,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接下来,要注重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要适当地将考核与学习穿插起来,自然地督促学生学习但又不对其施加压力。最后,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机械设计以及制造的热情,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统筹兼顾。
2.2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课程的改革内容是在课程改革的初衷以及目的基础上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一,要彻底地颠覆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结构,结合此门课程自身的特点,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要彻底与过去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告别,那种一味的基础知识灌输对于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的,要开创新型的、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的全新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争取打造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课堂,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实践操作,自发地学习。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在创新方面也会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样的人才才能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要丰富考核的形式以及方式。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此门课程大多采用理论知识考核的方法进行考核,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平时根本不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与练习,大都采取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突击背诵,这样得到的知识是生硬的,而且不能保持较久的记忆,是不能在实践中起到作用的。应当在考核中加大平时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实践分数所占的比例,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不断地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加深学习的印象,同时也是一种对能力的培养,锻炼出一种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好的职业习惯。
第三,要多加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贵越好,最重要的是合适,要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配套的真正能投入使用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实验室资源。对于实验室内实验用品的采购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让授课教师也参与到实验室器材的购置计划中,切实地与专业知识切合,还要注重试验仪器以及设备的先进性。此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多变的特点,因此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要为基础知识学习的加深以及巩固做好有力的实践支撑。同时,通过不断地实验可以不断地得出新的结论,可以不断地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也就在无形中又丰富了原有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两个相互依靠,互相促进的部分,缺一不可,一定要注重二者的结合与有效利用。
第四,要注重对课程所学知识的深化处理,尽可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使其能在实际的操作中积累经验,加强感受,能够有效地缩短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就业,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来讲,无疑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
第五,在注重教育方式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成功改革的有效保障。
3 结语
本文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有效地分析,客观地阐述了此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改革的目的着手,具体地罗列了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及立足点,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对课程的整个体系以及结构,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形式,对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深刻地研究与讨论。这只是课程改革前期的最基本的工作,这样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在后期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无法预估的问题出现,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挑战。但是,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好改革的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好教学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为所有兄弟学校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魏剑,晋芳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多样化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2):274.
[2]刘唯,蔡池兰,郑耀宗等.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49,51.
[3]朱定见,付正飞.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7(6):145-146.
[4]叶红仙,胡小平,纪华伟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44-45.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学改革 计划
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专业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课程表中很常见的一门课程。它是以一种工程技术领域中交流的通用语言的身份存在的,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之前的所有教学活動中,此门课程大都是以偏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将实验课穿插进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的。但是,要想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则要求更加扎实地加强此门课程在实践中的学习。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原因以及必要性
此门课程因为其基础性以及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并且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综合应用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结合了互换性生产标准化之中的许多知识以及涉及计量学中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维修等多个方面,综合性极强。
第一,国家的标准处于一个动态化的状态,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此门课程在学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的国家标准。因为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我国的标准化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做到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免会出现一些新老标准共用以及混用的现象,知识的更新为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教学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国家标准较多,符号较多,其中的定义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都比较多,使得那些习惯了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整理的学生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对本门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就是教学的难度加大了。作为一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一般高校将此门课程安排在低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很有限,对于专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刻。此时要想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有效地学到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综合上述原因,不难看出,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此门课的授课形式以及内容都是有待于研究的。首先必须肯定的是,相较于过去的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关于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2 关于课程改革的计划
2.1课程改革的初衷
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以及对课程重要性的陈述,不难发现此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针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课程的改革问题。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实践才是最终的有效目的,这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其次,要重视现场教学,将较为抽象的内容尽量地做到具像,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接下来,要注重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要适当地将考核与学习穿插起来,自然地督促学生学习但又不对其施加压力。最后,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机械设计以及制造的热情,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统筹兼顾。
2.2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课程的改革内容是在课程改革的初衷以及目的基础上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一,要彻底地颠覆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结构,结合此门课程自身的特点,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要彻底与过去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告别,那种一味的基础知识灌输对于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的,要开创新型的、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的全新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争取打造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课堂,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实践操作,自发地学习。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在创新方面也会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样的人才才能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要丰富考核的形式以及方式。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此门课程大多采用理论知识考核的方法进行考核,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平时根本不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与练习,大都采取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突击背诵,这样得到的知识是生硬的,而且不能保持较久的记忆,是不能在实践中起到作用的。应当在考核中加大平时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实践分数所占的比例,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不断地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加深学习的印象,同时也是一种对能力的培养,锻炼出一种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好的职业习惯。
第三,要多加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贵越好,最重要的是合适,要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配套的真正能投入使用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实验室资源。对于实验室内实验用品的采购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让授课教师也参与到实验室器材的购置计划中,切实地与专业知识切合,还要注重试验仪器以及设备的先进性。此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多变的特点,因此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要为基础知识学习的加深以及巩固做好有力的实践支撑。同时,通过不断地实验可以不断地得出新的结论,可以不断地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也就在无形中又丰富了原有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两个相互依靠,互相促进的部分,缺一不可,一定要注重二者的结合与有效利用。
第四,要注重对课程所学知识的深化处理,尽可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使其能在实际的操作中积累经验,加强感受,能够有效地缩短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就业,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来讲,无疑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
第五,在注重教育方式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成功改革的有效保障。
3 结语
本文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有效地分析,客观地阐述了此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改革的目的着手,具体地罗列了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及立足点,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对课程的整个体系以及结构,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形式,对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深刻地研究与讨论。这只是课程改革前期的最基本的工作,这样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在后期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无法预估的问题出现,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挑战。但是,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好改革的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好教学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为所有兄弟学校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魏剑,晋芳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多样化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2):274.
[2]刘唯,蔡池兰,郑耀宗等.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49,51.
[3]朱定见,付正飞.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7(6):145-146.
[4]叶红仙,胡小平,纪华伟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