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高中体育常态化教學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指导下,合理安排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以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就成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当前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简介:李 彬(1992—),男,江西弋阳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体育教师,从事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促进高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而“常态课”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当前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关注的都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高中体育课程并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学校不给予体育课程合理充足的课时安排,体育教学设施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制,导致高中体育课程得不到学校与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学习到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也就沦为空谈。
2.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由目标来引领内容,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来开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后,不注重对教学计划的整体制订和对课堂设计的充足准备,在体育课上往往是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不到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大大削弱,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体育“常态课”的教学目标
体育“常态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对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地讲解和表达,而是对每一节体育课的具体规范和指导。因此要想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就要将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具象化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使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在学习“五人制篮球”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告知学生这节体育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规则以及一些基本的投篮技巧,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体育课快要结束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投篮比赛对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不敢在体育课堂上偷懒。
2.激发学生对专业体育学习的兴趣
高中体育课程与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有较大不同,其涉及更多的专业性体育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的玩乐心态都比较明显,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放松的,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因此要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思想,激发学生对专业性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切实获得锻炼。比如在体育课上进行田径类运动时,学生单纯地认为只是跑一跑而已,对准备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旁边为学生播放激昂的乐曲进行辅助或者引入一些舞蹈动作指导学生进行热身,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师的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热身方法。
3.发挥体育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
各高中学校的生源复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要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依靠体育骨干的力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比如在学习踢足球时,其对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灵活性有较高要求,教师就可以指定一些有足球基础的学生先做出颠球、绕杆等动作示范,通过真人的演示使学生对足球技巧和要领有直观的了解,促进学生在体育骨干的带动下进行更加高效的练习。
总之,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保障,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体育常态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合理的策略使体育课堂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志波. 煎熬与跨越——记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作课历程[J]. 体育教学, 2016(12):121-122.
[2]韩月仓.过劳则伤量度而行——谈常态体育课教学中的运动负荷问题[J].体育教学,2017(11):118-119.
关键词: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简介:李 彬(1992—),男,江西弋阳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体育教师,从事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促进高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而“常态课”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当前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关注的都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高中体育课程并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学校不给予体育课程合理充足的课时安排,体育教学设施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制,导致高中体育课程得不到学校与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学习到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也就沦为空谈。
2.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由目标来引领内容,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来开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后,不注重对教学计划的整体制订和对课堂设计的充足准备,在体育课上往往是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不到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大大削弱,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体育“常态课”的教学目标
体育“常态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对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地讲解和表达,而是对每一节体育课的具体规范和指导。因此要想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就要将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具象化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使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在学习“五人制篮球”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告知学生这节体育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规则以及一些基本的投篮技巧,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体育课快要结束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投篮比赛对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不敢在体育课堂上偷懒。
2.激发学生对专业体育学习的兴趣
高中体育课程与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有较大不同,其涉及更多的专业性体育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的玩乐心态都比较明显,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放松的,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因此要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思想,激发学生对专业性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切实获得锻炼。比如在体育课上进行田径类运动时,学生单纯地认为只是跑一跑而已,对准备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旁边为学生播放激昂的乐曲进行辅助或者引入一些舞蹈动作指导学生进行热身,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师的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热身方法。
3.发挥体育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
各高中学校的生源复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要提高高中体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依靠体育骨干的力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比如在学习踢足球时,其对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灵活性有较高要求,教师就可以指定一些有足球基础的学生先做出颠球、绕杆等动作示范,通过真人的演示使学生对足球技巧和要领有直观的了解,促进学生在体育骨干的带动下进行更加高效的练习。
总之,高中体育“常态课”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保障,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体育常态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合理的策略使体育课堂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志波. 煎熬与跨越——记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作课历程[J]. 体育教学, 2016(12):121-122.
[2]韩月仓.过劳则伤量度而行——谈常态体育课教学中的运动负荷问题[J].体育教学,2017(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