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把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引入中国,正式启动了中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以下简称KAB项目),并于2006年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院校进行项目试点。2006年8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点,6所院校通过项目组评估,成为全国首批“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对于KAB项目这样的“舶来品”,它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怎样的背景?它的本土化情况如何?目前试点院校已经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最近,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济系教师刘帆博士,他也是国内首批KAB项目主培训师之一。
记者:作为一个在全球推广的教育项目,您能介绍一下它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吗?
刘帆:它的兴起和发展与目前全球青年的就业需求有重要的关系。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年龄介于15岁-24岁之间的青年人口超过10亿;全球青年劳动力人口从1995年的6.02亿增长到2005年的6.33亿,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6.57亿;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内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在全球失业人口中,青年失业人口占到43.7%,而青年劳动力人口只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5%;全球青年失业人数从1995年的7,400万增长到2005年的8,500万,增长了14.8%。由此可见,从全球范围看,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劳动力的增长,我们必须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样,我国也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缺少就业机会的社会问题。以大学毕业生为例,我国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有413万人,而同年就业机会总量为166万个,供给与需求极不匹配。培养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在我国已经刻不容缓。此外,创业教育目前在中国教育中还是稀缺品。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在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教育已经成功地融入各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反观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晚,而且供给稀缺,目前课堂创业教育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阶段的MBA课程。
我认为,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校重要的社会责任。“毕业即失业”问题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失业有各种原因需要研究,但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无疑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校不能停留在只是培养就业岗位的需求者,而应更加关注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校的社会责任。
记者:虽然KAB项目在国内高校试点已经快两年了,但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熟悉。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近两年来该项目在试点高校的运行情况。
刘帆:KAB项目的定位是创业启蒙教育,通过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点全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创业基础知识;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力求达到四个目标:培养创业意识,鼓励大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职业选择;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地工作。
在我国KAB项目试点高校,我们是通过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的形式实施该项目的。该门课程对企业、创业等职场元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测量工具和团队游戏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基本特征和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运营的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过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较深入地了解职业环境和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而且还可以掌握和建立运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于2005年9月启动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9月~12月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教材为蓝本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编,目前《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试用本)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供KAB项目试点院校师生使用。截至到目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开办3期高校KAB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近100名,涉及52所高校。
各试点高校为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做了精心的准备,细化了教学目标。具体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商业)计划书撰写能力;选派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或职业规划从教背景的教师参加KAB项目的师资培训,获得从教资质后组成教学团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受训学生,根据“公平公正、兴趣优先、择优录用”的原则,从自主选课的学生中,经过测试、面试等环节,最终确定受训学生。
这门课的培训内容分为8个模块: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产生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创业准备——商业计划书。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采用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融入了讲授、模拟情景、分组讨论、辩论、商业模拟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创业人物分享、团体游戏、小组项目完成、小组成果分享、案例讨论等多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对8个模块逐一讲解实践。这种参与式教学方法既是这门课的特色,也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关键。
记者:作为试点牵头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推进KAB创业教育方面有哪些优势?
刘帆: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KAB创业教育的摸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6年5月顺利通过了KAB专家组的项目试点中期评估;7月提交的“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案例”获得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推荐案例奖”,授课教师应邀于去年9月参加了在英国约克举办的“国际创业教育节”;8月,承办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年度总结会暨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学校被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9月,授课教师应邀参加了在菲律宾举办的KAB项目区域主培训师培训,取得结业证书,成为国内3名首批主培训师之一,负责中国KAB师资培训;2007年3月受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托,学校成立了KAB中国项目监督与评估中心,负责测评试点院校的KAB课程教学质量。
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组织支持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学校作为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唯一一所直属高校,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学校各级领导的组织和政策支持;学校KAB学生助理团以及“践行促进会”等社团的大力支持。二是先行示范优势。学校的KAB创业教育在学校支持、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社会反馈等方面走在其他几所院校的前面。三是专业团队优势。学校KAB师资团队的4名教师均为经济学或管理学博士(含在读),该团队承担了改编《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部分工作。四是匹配“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的优势。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优势。学校现阶段的办学定位是努力办成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学型学校,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客观而言,创业教育无疑是很好的突破口之一,不仅可以“捷足先登”,而且深具拓展前景。学校办学特色之二是研究青年发展,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发扬学校青少年教育的传统优势,拓展青年研究的领域,解决青年面对的就业等社会问题。
对于KAB项目这样的“舶来品”,它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怎样的背景?它的本土化情况如何?目前试点院校已经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最近,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济系教师刘帆博士,他也是国内首批KAB项目主培训师之一。
记者:作为一个在全球推广的教育项目,您能介绍一下它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吗?
刘帆:它的兴起和发展与目前全球青年的就业需求有重要的关系。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年龄介于15岁-24岁之间的青年人口超过10亿;全球青年劳动力人口从1995年的6.02亿增长到2005年的6.33亿,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6.57亿;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内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在全球失业人口中,青年失业人口占到43.7%,而青年劳动力人口只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5%;全球青年失业人数从1995年的7,400万增长到2005年的8,500万,增长了14.8%。由此可见,从全球范围看,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劳动力的增长,我们必须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样,我国也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缺少就业机会的社会问题。以大学毕业生为例,我国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有413万人,而同年就业机会总量为166万个,供给与需求极不匹配。培养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在我国已经刻不容缓。此外,创业教育目前在中国教育中还是稀缺品。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在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教育已经成功地融入各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反观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晚,而且供给稀缺,目前课堂创业教育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阶段的MBA课程。
我认为,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校重要的社会责任。“毕业即失业”问题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失业有各种原因需要研究,但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无疑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校不能停留在只是培养就业岗位的需求者,而应更加关注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校的社会责任。
记者:虽然KAB项目在国内高校试点已经快两年了,但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熟悉。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近两年来该项目在试点高校的运行情况。
刘帆:KAB项目的定位是创业启蒙教育,通过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点全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创业基础知识;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力求达到四个目标:培养创业意识,鼓励大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职业选择;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地工作。
在我国KAB项目试点高校,我们是通过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的形式实施该项目的。该门课程对企业、创业等职场元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测量工具和团队游戏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基本特征和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运营的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过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较深入地了解职业环境和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而且还可以掌握和建立运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于2005年9月启动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9月~12月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教材为蓝本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编,目前《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试用本)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供KAB项目试点院校师生使用。截至到目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开办3期高校KAB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近100名,涉及52所高校。
各试点高校为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做了精心的准备,细化了教学目标。具体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商业)计划书撰写能力;选派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或职业规划从教背景的教师参加KAB项目的师资培训,获得从教资质后组成教学团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受训学生,根据“公平公正、兴趣优先、择优录用”的原则,从自主选课的学生中,经过测试、面试等环节,最终确定受训学生。
这门课的培训内容分为8个模块: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产生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创业准备——商业计划书。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采用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融入了讲授、模拟情景、分组讨论、辩论、商业模拟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创业人物分享、团体游戏、小组项目完成、小组成果分享、案例讨论等多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对8个模块逐一讲解实践。这种参与式教学方法既是这门课的特色,也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关键。
记者:作为试点牵头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推进KAB创业教育方面有哪些优势?
刘帆: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KAB创业教育的摸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6年5月顺利通过了KAB专家组的项目试点中期评估;7月提交的“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案例”获得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推荐案例奖”,授课教师应邀于去年9月参加了在英国约克举办的“国际创业教育节”;8月,承办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年度总结会暨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学校被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9月,授课教师应邀参加了在菲律宾举办的KAB项目区域主培训师培训,取得结业证书,成为国内3名首批主培训师之一,负责中国KAB师资培训;2007年3月受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托,学校成立了KAB中国项目监督与评估中心,负责测评试点院校的KAB课程教学质量。
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组织支持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学校作为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唯一一所直属高校,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学校各级领导的组织和政策支持;学校KAB学生助理团以及“践行促进会”等社团的大力支持。二是先行示范优势。学校的KAB创业教育在学校支持、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社会反馈等方面走在其他几所院校的前面。三是专业团队优势。学校KAB师资团队的4名教师均为经济学或管理学博士(含在读),该团队承担了改编《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部分工作。四是匹配“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的优势。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优势。学校现阶段的办学定位是努力办成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学型学校,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客观而言,创业教育无疑是很好的突破口之一,不仅可以“捷足先登”,而且深具拓展前景。学校办学特色之二是研究青年发展,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发扬学校青少年教育的传统优势,拓展青年研究的领域,解决青年面对的就业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