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文采斐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世不朽的名篇佳作大多文采斐然。如果说主题是一篇作品的灵魂,那么文采就是它的华丽外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言的品质、品味,做到让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
  对于高品质的语言来说,华丽的包装(比如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当剥去了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这些外在的东西之后,看不到思想的闪光,那么这样的语言是寡淡无味的。鲁迅的作品《故乡》文末关于“希望”的那段论述,之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除了运用了生动的修辞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对希望的认识,是那样精准到位。如果缺乏对这一问题长期而深入的思考,他不会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更不会把希望和路巧妙的联系起来。看似妙手偶得之语,恰是苦心孤诣的明证。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我想这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思辨性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当你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社会,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你所见到的一切的时候,那时,你的语言才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笔端才会有惊人之语、警策之句,哲理之思。
  二、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情景再现。如果能够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才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离不开词语的推敲和修辞的运用。古今中外,重视推敲词语的典故比比皆是。贾岛重视推敲词语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要重视词语推敲的故事同样是尽人皆知。词语推敲得好,确能起到一字传神的效果。鲁迅作为语言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请看《药》中的一句话: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抢、扯、裹、塞、抓、捏这几个词就把一个刽子手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足见这位语言大师的推敲功力。词语的推敲离不开日常的细心观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于是也就有了各异的行为方式。这才有了推敲的必要。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离不开修辞的巧妙运用。张晓风在《春之怀古》中这样写道:“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修辞的巧妙运用顿时让春天有了生命、活力和人情味,避免了叙述的直白、刻板。能写出这么美的春天的作家一定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正是由于这份热爱,才能激发他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看来,运用修辞非刻意为之,而是情之所至。
  三、提高语言的形式美和灵活性
  在语言形式方面尽量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结合,正常句式和变式句的结合。运用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正常句式和变式句的并用,可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产生美感。《岳阳楼记》中的文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醉翁亭记》中的文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等都是长短骈散结合的典范之作,使人读之如饮甘霖,如沐春雨。
  四、提高语言的文化意蕴、文化内涵
  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篇文章要想内涵丰富,除了作者要有独立的思考,还要重视旁征博引,博采众长。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这样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看似信手拈来的引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活画出了春风拂面时的柔和、飘逸和清新之感,言简意赅,令人称快。除了引用,还要重视活用、化用,往往会收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当然,引用也好,活用、化用也罢,都离不开日常积累,正所谓:“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其他文献
21世纪,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面对这样一个知识和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公民的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了必需,这给当前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从2001年起开始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从事多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发觉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本
期刊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做到悟文、悟情、悟新,达到“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文意,自我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案例描述】  我引导学生读一读31段“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追问:“如果猫能说话,它会说什么?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要想掌握英语,需要这四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构成了英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听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不懂就意味着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会说和读;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也就意味着无法开展写的活动。  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学中的“仁政”与“兼爱”,就是教师要宽厚、仁爱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去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陶行知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即使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慈爱的劝导也总比严厉的斥责更有育人的力量。  爱学生首先得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实施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
期刊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谈情说爱,让学生自由地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花季。  一、亲其师而安其学,让学生热爱语文  1、以爱获取学生的心。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亲近你。  2、以知识的魅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上好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和课题,也是我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锻造锤炼成“好老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文本,教师优先。好教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
期刊
语文素养的积淀,要以阅读为前提,文言文的教学也必然如此。小学生只有不断地大量阅读文言文文本,才能在阅读体验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积淀知识,生成智慧,提升素养。那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言文文章中淘金,挑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呢?我从选材,从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开始;挑选故事性强的文言故事。挑选文言故事;文章的篇幅要短小精悍,说理叙事浅近易懂几个方面出发,精挑细选、汇编成册,并且给她取名叫《“小古文”读
期刊
选择班主任工作,就是选择了责任,就是选择了奉献。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他是否关注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注重细节,就要有责任心,就要有爱心,就要有丫鬟的“腿”,就要有婆婆的“嘴”。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能使师生亲密合作,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苗苗》,故事情节是这样的:苗
期刊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下面说一下我读后的感想。  一、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
期刊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来来我们教师一直倡导学生主在学习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作业这一环节也不例外,我认为我们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