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琪来到广州市天府路小学(以下简称“天府路小学”)当校长之时,“和美文化”已在这里扎根多年。
十余年做校长的经验,给了她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何将“和美”的种子再往深处植入、往外围拓展,是她刚来那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8年初,她集全校教师之力,启动对和美特色课程的研究,分年级进行和美文化探索,并于今年10月正式实施跨学科的年级主题课程;又致力于和美精神的探究,通过开展和美德育工作坊、和美讲坛等形式,力图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对和美精神感同身受。
如果说和美教育的起步是和谐校园的根基,那么和美特色课程及和美工作坊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就是其向内生长的能量。
让“和美文化”落地生长,是欧阳琪的愿望,也是天府路小学的希望。
打造和美特色课程,让文化落地
欧阳琪对美有独特的理解。“天府路小学选择了和美文化,我是认同的,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需求,同时也会成就别人。”谈到和美文化,她表情淡然,眼里却闪着光,“文化怎么落地,怎么外显为自觉的行为,这件事并不容易。”
这件不容易的事欧阳琪做到了。
2018年,初入天府路小学,欧阳琪感受到和美文化力量的同时,也发现,虽然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相处和谐,但缺少文化渗入。2006年就开始做校长的她,十几年来都在关注特色课程,研究如何传承各个学校的文化。彼时,她敏锐找到了在天府路小学发展特色课程的抓手——基础课堂。
当欧阳琪提出要打造和美特色课程的时候,由于特色课程涉及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对老师的科研素养要求很高,老师普遍信心不足:“我们真的能把这件事做好吗?”顶着质疑,欧阳琪开始找老师单独谈话,谈的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把她对特色课程的理解跟老師们做交流,告诉他们,趁年轻就该多尝试,即使是不成功的尝试,也胜于不经实践的推论。天府路小学的教师们平均年龄只有32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他们身上的热情被欧阳琪点燃了。
随后,和美特色课程的打造过程按部就班又别出心裁:把跨学科课程作为下一步的方向,随后启动教师学习计划。课程实施半年前,每个课程的负责人已经确定。同时,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学生指导中心这三大中心,由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负责人并不是学校的行政班子成员,课程与行政分离,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
没了行政压力的负责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放手去干,带领老师们努力做课程研究,并去重庆等地考察。回来后开始研究课程主题,确定了分年级来开设主题课程的思路。
2019年10月8号,和美特色课程正式在天府路小学实施。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六个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玩法”:
一年级主题是“玩转职业林”,开展职业初体验,开启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二年级主题是“破解水密码”,跨学科学习,从不同角度破解水密码;三年级主题是“探秘植物界”, 走进大自然,深入了解花花草草,拉近孩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四年级主题是“遨游海陆空”,探究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带领孩子了解未来的交通世界;五年级主题是“印象大岭南”,走近骑楼、感受广彩魅力,揭开岭南文化的面纱,引领高年级的孩子跳出自我,走向社会,感受文化;六年级主题是“大美大湾区”,了解粤港澳,解读大湾区,成为学生了解未来的一扇窗。
参与课程设计的老师介绍说,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头脑一热就定下来的,而是充分考量各个年级学生的理解与创造能力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主题课程历经了六次修改”,最终目的是带领孩子们关注自我、探索世界。每个年级主题课程的研发团队都由1名课程负责人和数名课程核心组成员构成,他们来自不同学科,为同一主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学科视角。
据了解,每个年级的主题课程将在10周时间内完成,每周二下午2:30至4:00开课。课程包括准备课(年级大课)、探究课(分班课)、展示课等多个阶段。在集体大课环节,课程组老师将通过视频及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之后,学生将从兴趣出发,运用阅读、项目式学习、研学等学习方式开启探究旅程。最后,学生将在展示课上将研究成果分享出来。
比如:一年级的“玩转职业林”主题课程在展示课环节,课程组计划搭建职场T台秀、迷你招聘会、职业游园等平台,让孩子们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年级还有阅读课、博物馆学习等课程。“本质是以任务驱动形式,带动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以游戏过关为主,高年级采取过关+答辩的方式。”欧阳琪说。
和美特色课程的设置成了欧阳琪向内发展“和美文化”的抓手。在她看来,“项目式学习的前提是老师课程观的改变。从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改变方面来说,项目式学习是给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学习环境,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基于任务和目标,展开学习。此外,跨学科主题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将改变和提升天府路小学所有老师的课程领导力。只有老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了,老师的课程观得到优化,才能反哺学科教学”。
“学校的主旋律不应该是约束,而应该是激发。激发出学生不断生长的动力,吸收知识营养并释放出来,便可影响其他方面的能力”,欧阳琪同时还认为,和美特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孩子在普通课堂上“当家做主人”,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和美课程还可以带动教师队伍的发展,让老师们感受到一名普通的老师在研讨探究中的立足空间,使其能通过对某一领域的研究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三年级的“探秘植物界”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面对大千世界中的花花草草,眼中闪动着好奇的光芒,由眼及心,绽放出创新创造的美感。“这种成功感和归属感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课程老师由衷感叹,这也是和美教育的魅力所在。
开展和美主题工作坊,让精神传承
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与雨果的感受相同,欧阳琪在打造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也不忘和美精神的积淀。
十余年做校长的经验,给了她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何将“和美”的种子再往深处植入、往外围拓展,是她刚来那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8年初,她集全校教师之力,启动对和美特色课程的研究,分年级进行和美文化探索,并于今年10月正式实施跨学科的年级主题课程;又致力于和美精神的探究,通过开展和美德育工作坊、和美讲坛等形式,力图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对和美精神感同身受。
如果说和美教育的起步是和谐校园的根基,那么和美特色课程及和美工作坊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就是其向内生长的能量。
让“和美文化”落地生长,是欧阳琪的愿望,也是天府路小学的希望。
打造和美特色课程,让文化落地
欧阳琪对美有独特的理解。“天府路小学选择了和美文化,我是认同的,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需求,同时也会成就别人。”谈到和美文化,她表情淡然,眼里却闪着光,“文化怎么落地,怎么外显为自觉的行为,这件事并不容易。”
这件不容易的事欧阳琪做到了。
2018年,初入天府路小学,欧阳琪感受到和美文化力量的同时,也发现,虽然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相处和谐,但缺少文化渗入。2006年就开始做校长的她,十几年来都在关注特色课程,研究如何传承各个学校的文化。彼时,她敏锐找到了在天府路小学发展特色课程的抓手——基础课堂。
当欧阳琪提出要打造和美特色课程的时候,由于特色课程涉及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对老师的科研素养要求很高,老师普遍信心不足:“我们真的能把这件事做好吗?”顶着质疑,欧阳琪开始找老师单独谈话,谈的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把她对特色课程的理解跟老師们做交流,告诉他们,趁年轻就该多尝试,即使是不成功的尝试,也胜于不经实践的推论。天府路小学的教师们平均年龄只有32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他们身上的热情被欧阳琪点燃了。
随后,和美特色课程的打造过程按部就班又别出心裁:把跨学科课程作为下一步的方向,随后启动教师学习计划。课程实施半年前,每个课程的负责人已经确定。同时,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学生指导中心这三大中心,由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负责人并不是学校的行政班子成员,课程与行政分离,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
没了行政压力的负责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放手去干,带领老师们努力做课程研究,并去重庆等地考察。回来后开始研究课程主题,确定了分年级来开设主题课程的思路。
2019年10月8号,和美特色课程正式在天府路小学实施。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六个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玩法”:
一年级主题是“玩转职业林”,开展职业初体验,开启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二年级主题是“破解水密码”,跨学科学习,从不同角度破解水密码;三年级主题是“探秘植物界”, 走进大自然,深入了解花花草草,拉近孩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四年级主题是“遨游海陆空”,探究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带领孩子了解未来的交通世界;五年级主题是“印象大岭南”,走近骑楼、感受广彩魅力,揭开岭南文化的面纱,引领高年级的孩子跳出自我,走向社会,感受文化;六年级主题是“大美大湾区”,了解粤港澳,解读大湾区,成为学生了解未来的一扇窗。
参与课程设计的老师介绍说,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头脑一热就定下来的,而是充分考量各个年级学生的理解与创造能力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主题课程历经了六次修改”,最终目的是带领孩子们关注自我、探索世界。每个年级主题课程的研发团队都由1名课程负责人和数名课程核心组成员构成,他们来自不同学科,为同一主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学科视角。
据了解,每个年级的主题课程将在10周时间内完成,每周二下午2:30至4:00开课。课程包括准备课(年级大课)、探究课(分班课)、展示课等多个阶段。在集体大课环节,课程组老师将通过视频及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之后,学生将从兴趣出发,运用阅读、项目式学习、研学等学习方式开启探究旅程。最后,学生将在展示课上将研究成果分享出来。
比如:一年级的“玩转职业林”主题课程在展示课环节,课程组计划搭建职场T台秀、迷你招聘会、职业游园等平台,让孩子们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年级还有阅读课、博物馆学习等课程。“本质是以任务驱动形式,带动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以游戏过关为主,高年级采取过关+答辩的方式。”欧阳琪说。
和美特色课程的设置成了欧阳琪向内发展“和美文化”的抓手。在她看来,“项目式学习的前提是老师课程观的改变。从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改变方面来说,项目式学习是给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学习环境,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基于任务和目标,展开学习。此外,跨学科主题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将改变和提升天府路小学所有老师的课程领导力。只有老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了,老师的课程观得到优化,才能反哺学科教学”。
“学校的主旋律不应该是约束,而应该是激发。激发出学生不断生长的动力,吸收知识营养并释放出来,便可影响其他方面的能力”,欧阳琪同时还认为,和美特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孩子在普通课堂上“当家做主人”,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和美课程还可以带动教师队伍的发展,让老师们感受到一名普通的老师在研讨探究中的立足空间,使其能通过对某一领域的研究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三年级的“探秘植物界”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面对大千世界中的花花草草,眼中闪动着好奇的光芒,由眼及心,绽放出创新创造的美感。“这种成功感和归属感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课程老师由衷感叹,这也是和美教育的魅力所在。
开展和美主题工作坊,让精神传承
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与雨果的感受相同,欧阳琪在打造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也不忘和美精神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