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及社会的刺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焦虑、烦躁、漠视、自私、抑郁、嫉妒、仇恨等心理障碍,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在课堂上。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最贴近生活,也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应注重心理教育的渗透,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心理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涉及人生一切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存在偏差,就无法正确评价社会和自己,那么,在他眼里整个社会包括他自己都是扭曲和变形的。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激励学生立志向上,先人后己的典范文章。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以及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精神。此外,陆游的爱国、陶渊明的淡泊、李白的豁达、苏轼的豪放、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鲁迅的爱憎分明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课堂教学,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会悲观沉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教师可以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不如意之事时,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结合所学课文,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如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告诉学生艰难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是走向成功必须迈过的一个门槛,使学生逐步改变自己的脆弱心态,学会坚强、忍耐,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时代。知识经济呼唤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所以,培养大批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应站在新时期的新高度调整工作视角,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的角色要由主讲人、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把学生真正推到主角的位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由教导——听众、管理——服从式转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宽松的关系,把自由、快乐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随意表达、大胆沟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也才得以培育和形成。
2.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是发现新知识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中,学生认识能力不强常会产生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甚至可以怀疑、否定,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勇于创新。这样让学生努力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通过逻辑推理,进一步发展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让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充分尊重并保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精心选择创新思维训练点,充分展示训练过程,激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充分体验学习、思维的愉悦,不断强化思维动机,发展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肩负的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師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开辟出崭新的教育未来,造福国家与人民!
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及社会的刺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焦虑、烦躁、漠视、自私、抑郁、嫉妒、仇恨等心理障碍,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在课堂上。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最贴近生活,也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应注重心理教育的渗透,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心理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涉及人生一切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存在偏差,就无法正确评价社会和自己,那么,在他眼里整个社会包括他自己都是扭曲和变形的。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激励学生立志向上,先人后己的典范文章。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以及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精神。此外,陆游的爱国、陶渊明的淡泊、李白的豁达、苏轼的豪放、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鲁迅的爱憎分明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课堂教学,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会悲观沉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教师可以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不如意之事时,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结合所学课文,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如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告诉学生艰难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是走向成功必须迈过的一个门槛,使学生逐步改变自己的脆弱心态,学会坚强、忍耐,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时代。知识经济呼唤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所以,培养大批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应站在新时期的新高度调整工作视角,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的角色要由主讲人、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把学生真正推到主角的位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由教导——听众、管理——服从式转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宽松的关系,把自由、快乐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随意表达、大胆沟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也才得以培育和形成。
2.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是发现新知识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中,学生认识能力不强常会产生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甚至可以怀疑、否定,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勇于创新。这样让学生努力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通过逻辑推理,进一步发展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让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充分尊重并保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精心选择创新思维训练点,充分展示训练过程,激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充分体验学习、思维的愉悦,不断强化思维动机,发展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肩负的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師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开辟出崭新的教育未来,造福国家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