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成为顺应绿色理念的重要发展趋向。针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并着力从土地、肥料和农药使用等方面来归纳无公害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促进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的提升。
关键词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43
绿色、科学、无公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栽培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环境,特别是在农药使用上、土地污染及肥料使用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农作物营养价值降低,农药残留过多还将危害人体健康[1]。为此,针对当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的分析,从常见的问题中积极探索改进对策,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性。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来看,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农作物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围绕农业商品化、科学化、基地化建设,在开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尽管引入无公害技术后对农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栽培管理中,缺乏对无公害农业结构设施的规范化建设,要么建造档次较低,要么配套设施盲目大型化,影响和制约了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总体效益;二是在无公害栽培中,尽管强调无公害理念,但在高标准育苗、集约化用水、科学化管养上缺乏集成效应,无论是农户还是园区经营都存在较多协同弊端;三是在无公害技术推广上普遍不足,作为农作物管养技术,在推广中需要从技术、人力和资金投入上进行强化,但整体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以及轻管理问题较多,无法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从无公害栽培技术来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既有对农药的科学使用,还有对有机肥的正确实施,加之日常管养中病虫害的防治等,如果一味地采用农药来进行杀虫,则导致农药滥用,同时对农田土壤带来严重污染,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农药残留标准。总的来看,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上,其突出的问题有以下3点。一是土地污染较重。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内涵来看,对土地、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而当前由于工业的發展,特别是部分农村因工厂排污不达标,长期带有污染的废水、废气给周边土壤带来了严重危害,土壤条件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与管理,而对于携带了有害物质的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也造成较大危害。二是育种、栽培、管养中肥料使用不科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手段,而对于农作物种植来说,广大农民因对肥料的依赖过重,在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过渡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现代农业中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加节制,一味追求高产,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土壤的肥性也带来了结构性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也给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带来损耗。三是农药残留相对过多。从农药的使用来看,由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农药多是为了防范病虫害。理论上讲,适量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太大影响,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由于认识不足,对农药的使用量缺乏准确把握,甚至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导致农药使用超标,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更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2]。
3 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土地污染治理,营造无公害安全环境
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要求出发,要对农作物种植环境进行改善,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土地,一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协作,来减少和禁止工业废水、废气对土地的污染,另一方面加强对被污染土地的科学治理。在进行无公害栽培实践中,要对土壤的肥性及土质条件进行测土配方,要对各土壤污染物进行治理,改善和降低土壤污染水平,确保无公害农作物土地符合技术要求。
3.2 注重对农作物肥料管理,转变栽培种养方式
对于过去农作物种养中肥料的使用,要结合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求,合理选择肥料,并对肥料的用量进行科学实施,避免因肥料过多给土质、水质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要求。因此,要转变农作物栽培方式,不能沿袭传统种植方法,要结合不同农作物、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土质条件来优化肥料使用,避免肥料过量导致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土壤的承载力。另外,在肥料使用上,着力对有机肥的辅助使用,尽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
3.3 加强农药管理,优化农作物育种管理
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在育种管理上,要对无公害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选择,积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特点,从优化育种上来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在农作物管养上,要做好病虫害的提前预防,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多采用人工方式来消除病虫害;在使用农药消除病虫害时,要准确掌握农药的品种、农药使用量、使用时间等,避免因农药过量而影响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
3.4 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产业化建设体系
作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主要方向,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从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推进园区规模的形成,提高增质增效目标[3]。如在大棚建设、温室工程建设上,要结合地区农业优惠政策,着力提升设计水平,建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环境;在突显地区农作物种植特色上,要结合市场前景分析,从生产条件、种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着力打造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无公害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3.5 注重无公害农作物新型经营主体开发
在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要注重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开发,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作物无公害项目规划,增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例如,结合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健全经营机制和帮扶政策,做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宣传、推广工作。在无公害农作物品种选择上,通过提升育种管理来强化农作物的抗病性、高效性,降低和减少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风险。
4 结语
通过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围绕无公害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要求,从土地、肥料、农药,农业产业化政策、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上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世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3):78.
[2]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129.
[3]黄华.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7):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43
绿色、科学、无公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栽培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环境,特别是在农药使用上、土地污染及肥料使用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农作物营养价值降低,农药残留过多还将危害人体健康[1]。为此,针对当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的分析,从常见的问题中积极探索改进对策,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性。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来看,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农作物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围绕农业商品化、科学化、基地化建设,在开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尽管引入无公害技术后对农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栽培管理中,缺乏对无公害农业结构设施的规范化建设,要么建造档次较低,要么配套设施盲目大型化,影响和制约了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总体效益;二是在无公害栽培中,尽管强调无公害理念,但在高标准育苗、集约化用水、科学化管养上缺乏集成效应,无论是农户还是园区经营都存在较多协同弊端;三是在无公害技术推广上普遍不足,作为农作物管养技术,在推广中需要从技术、人力和资金投入上进行强化,但整体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以及轻管理问题较多,无法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从无公害栽培技术来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既有对农药的科学使用,还有对有机肥的正确实施,加之日常管养中病虫害的防治等,如果一味地采用农药来进行杀虫,则导致农药滥用,同时对农田土壤带来严重污染,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农药残留标准。总的来看,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上,其突出的问题有以下3点。一是土地污染较重。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内涵来看,对土地、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而当前由于工业的發展,特别是部分农村因工厂排污不达标,长期带有污染的废水、废气给周边土壤带来了严重危害,土壤条件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与管理,而对于携带了有害物质的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也造成较大危害。二是育种、栽培、管养中肥料使用不科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手段,而对于农作物种植来说,广大农民因对肥料的依赖过重,在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过渡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现代农业中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加节制,一味追求高产,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土壤的肥性也带来了结构性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也给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带来损耗。三是农药残留相对过多。从农药的使用来看,由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农药多是为了防范病虫害。理论上讲,适量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太大影响,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由于认识不足,对农药的使用量缺乏准确把握,甚至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导致农药使用超标,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更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2]。
3 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土地污染治理,营造无公害安全环境
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要求出发,要对农作物种植环境进行改善,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土地,一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协作,来减少和禁止工业废水、废气对土地的污染,另一方面加强对被污染土地的科学治理。在进行无公害栽培实践中,要对土壤的肥性及土质条件进行测土配方,要对各土壤污染物进行治理,改善和降低土壤污染水平,确保无公害农作物土地符合技术要求。
3.2 注重对农作物肥料管理,转变栽培种养方式
对于过去农作物种养中肥料的使用,要结合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求,合理选择肥料,并对肥料的用量进行科学实施,避免因肥料过多给土质、水质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要求。因此,要转变农作物栽培方式,不能沿袭传统种植方法,要结合不同农作物、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土质条件来优化肥料使用,避免肥料过量导致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土壤的承载力。另外,在肥料使用上,着力对有机肥的辅助使用,尽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
3.3 加强农药管理,优化农作物育种管理
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在育种管理上,要对无公害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选择,积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特点,从优化育种上来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在农作物管养上,要做好病虫害的提前预防,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多采用人工方式来消除病虫害;在使用农药消除病虫害时,要准确掌握农药的品种、农药使用量、使用时间等,避免因农药过量而影响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
3.4 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产业化建设体系
作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主要方向,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从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推进园区规模的形成,提高增质增效目标[3]。如在大棚建设、温室工程建设上,要结合地区农业优惠政策,着力提升设计水平,建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环境;在突显地区农作物种植特色上,要结合市场前景分析,从生产条件、种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着力打造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无公害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3.5 注重无公害农作物新型经营主体开发
在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要注重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开发,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作物无公害项目规划,增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例如,结合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健全经营机制和帮扶政策,做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宣传、推广工作。在无公害农作物品种选择上,通过提升育种管理来强化农作物的抗病性、高效性,降低和减少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风险。
4 结语
通过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围绕无公害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要求,从土地、肥料、农药,农业产业化政策、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上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世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3):78.
[2]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129.
[3]黄华.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7):6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