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6日,开拍将近一年的传记体电视电影《情陷曼哈顿》(We’ll take Manhattan)终于在BBC4台首播。这部剧讲述了“摇摆伦敦”是怎样在不经意间被创造出来并影响世界的,而它的始作俑者,则是现在依旧活跃的时尚摄影大师大卫·贝利以及他曾经的恋人与缪斯——史上第一批超模简·诗琳普顿。
“摇摆伦敦”的终极缪斯
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摇摆伦敦”,但你不可能没有被伦敦摇摆过,尤其在Vintage风大行其道的近几年。事实上,安迪·沃霍尔、滚石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厚刘海、黑白条纹、中跟尖头鞋、彩袜等至IN至劲的时尚元素,都是上世纪60年代“摇摆伦敦”的产物。它们是时光隧道里受欢迎的幽灵,至今令人梦萦魂牵。
就像《午夜巴黎》中那个如蜂蜜般甜美、如夜雨般具有生命力的文艺巴黎一样,上世纪60年代的伦敦堪称是年轻人的天堂——它属于摇滚青年;属于艺术青年;属于穿着大胆的嬉皮女郎;属于追求性解放、信奉享乐至上的所有人。而引领伦敦60年代风潮并将之带到世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便是大卫·贝利(David Bailey)。当年他只有20郎当岁,还没有和《VOGUE》签约,刚刚从英国皇家空军退役,琢磨着如何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摄影师。而仅仅6年时间,他已经成为安东尼奥尼记录与反思60年代的电影《放大》(Blow up)的主人公原型。而大名鼎鼎的简·柏金,不过在里面打了不到15分钟的酱油而已。
就是这样一位摄影师,在那样一个既喧嚣又美好的年代,对简·诗琳普顿的评价是:“她是我的终极缪斯,我再也不想看一眼其他模特了。”
“一个你配不上的女人”
简·诗琳普顿生于1942年11月7日,身高5英尺10英寸(约178cm),是白金汉郡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白金汉郡位于英格兰东南部,伦敦之北,风景秀美,是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诗琳普顿家里养了一只叫Danny的黑色拉布拉多犬,经过训练,可以把母鸡下的蛋送到厨房里去。毫无烦恼的童年生涯,给了诗琳普顿麦田般健康又美好的气质,让她在以后的人生里很容易就受到别人的赏识与帮助。但这也让年轻的诗琳普顿对未来并没有什么计划,遑论征服世界的野心。
17岁那年,诗琳普顿南下伦敦,毫无目的地选择了就读朗廷秘书学院。她每分钟可以速记140个单词,打字速度是每分钟70个。但还没等发挥所学的偶然一次机会,她那“流浪气质又懵懂活泼”的外形便吸引了电影导演赛·恩菲尔德(曾执导《祖鲁战争》)的注意。“我当时正在过朗廷酒店附近的斑马线,一个美国口音的男人忽然问我是否能和我聊聊。他就是恩菲尔德,他说他觉得我或许适合出演《神秘岛》。”
诗琳普顿并没有得到制片人的青睐,但导演恩菲尔德却给了她一个改变人生的建议——参加Lucie Clayton模特课程(上世纪5、60年代英国最顶级的模特经纪公司,70年代转型为培训女性备战社交场所以及婚姻的魅力学校)。时间不长,诗琳普顿就获得了公司的签约成为目录模特。紧接着,杂志、广告的邀约也纷至沓来。在布莱恩·达菲(Brian Duffy)——“摇摆伦敦”三位核心摄影师之一——拍摄一部谷物广告的过程中,大卫·贝利第一次见到了诗琳普顿。他说:“她身后是一片蓝色的背景,和她眼眸的颜色毫厘不差。好像我能穿透她的头颅,直接看到背景一样。”
贝利问达菲:“那女孩儿是谁?”
达菲说:“一个你配不上的女人。”
携手征服世界
诗琳普顿拥有美貌以及与生俱来的镜头感。和上世纪50年代性感妖娆的模特风格不同,诗琳普顿身材苗条,双腿修长,长发在肩上微微外翻,双眼如小鹿般灵动。《镜报》当年的一位编辑曾说,任凭闪光灯如何闪烁,都很难拍到诗琳普顿难看的样。就算是一些特别无聊的衣服,诗琳普顿也能赋予它一些特别的感觉。诗琳普顿曾经穿着一条BLASS白色蕾丝裙为露华浓拍摄唇膏广告,结果广告播出后几分钟露华浓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询问广告中的裙子哪儿能买到。而大卫·贝利则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创造力。1960年,贝利和诗琳普顿受到《VOGUE》时装编辑Clare Rendlesham的邀请,拍摄一组照片。Clare习惯传统、保守的拍摄方式,比如以曼哈顿的天际线为背景;而贝利则让诗琳普顿在不那么精致的背景前摆出非传统的、具有现实感的姿势。两套照片传到《VOGUE》总部,贝利和诗琳普顿赢了Clare,继而改变了整个时尚界的拍摄风格。而在这个标志性的拍摄中,没有诗琳普顿的美貌和表现力,或缺少贝利大胆出位的创造力,两个人都不会一举成功。
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中,经典剧照之一就是摄影师跨坐在模特身上,近距离拍摄模特的面部表情。那是对上世纪60年代的忠实记录。诗琳普顿后来在自传中回忆她和贝利的恋情:“我们一见钟情,无论何时只要一起工作,彼此的吸引力就会创造出一种强烈性感的氛围。”于是,22岁的贝利与第一任妻子(一位打字员)离婚了,诗琳普顿也与当时的男友分手。摄影界、超模界两个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了时尚界最被看好、最令人羡慕的一对,在享受爱情的同时也享受着事业不断攀上巅峰的巨大成就感。贝利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炙手可热的大牌摄影师,诗琳普顿则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脸孔”、“第一位超模”、“摇摆伦敦的象征”。那个年代,“摇摆伦敦”征服了世界,而贝利和诗琳普顿呢?他们携手征服了摇摆中的伦敦。
在爱情中自我觉醒
诗琳普顿曾经说,“我注定与贝利相遇,自从我成为模特、成为他的女人开始的一切都归功于他。是他教给我在拥有身体的同时,也拥有意志。”
可惜的是,贝利把诗琳普顿变成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女神,却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与她渐行渐远。诗琳普顿不是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洋娃娃,一个靠身体和青春赚钱的机器。她不喜欢那些充斥着名人与八卦、酒醉与放纵的夜总会,经常故意带着毛线活出席活动,这和贝利的兴趣及职业追求大相径庭。而贝利总是无法专一,在诗琳普顿之外,还有3、4个情人。1964年,诗琳普顿终于决定和贝利分开,投入演员特伦斯·斯坦普的怀抱。贝利说:“我无法抱怨。失去简……就像失去了我的相机。”
不过,诗琳普顿离开贝利之后,与斯坦普度过了并不算愉快的三年。斯坦普一面说诗琳普顿是他生命中的最爱,一面又对诗琳普顿表现出漠不关心和自我封闭。在外人看来,两个伦敦最美貌的人出现在任何地方都像是电影般美丽,但诗琳普顿并不愿把自己变成斯坦普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与其说她在寻找爱情,不如说她在寻找自我。
与斯坦普分手后,诗琳普顿又与美国著名演员沃伦·比蒂及杰克·尼科尔森约会过。“他们都是那种天生无法自救的人。”直到她在纽约遇到比自己大12岁的摄影师Jordan Kalfus,“和他在一起,我开始真正地发现自我。我发现了博物馆、艺术还有文学。那段时间就像觉醒一样,有太多事情在美国文学界发生。”
在30岁左右,诗琳普顿渐渐淡出了令自己声名鹊起的时尚圈,爱过诗人、作家,开过古董商店,自己也开始拍摄一些黑白照片。后来,终于尘埃落定,与摄影师Michael Cox结婚,并育有一子,他们买下了位于康沃尔郡的运营不善的ABBEY HOTEL,一维持就30年。
与过去保持距离
2012年1月26日,《情陷曼哈顿》在BBC4台首播。这部“传记性质的电视电影”主要讲述诗琳普顿与贝利在一起“摇摆伦敦”的那四年。而诗琳普顿就像一个异数,在镜头中的时候,就是镜头里出现次数最多的人;不在镜头中的时候,谁也无法捕捉她的踪影。《卫报》的记者亚历克斯·韦德将后来的诗琳普顿称为“遁世者”。他就《情陷曼哈顿》一片访问了诗琳普顿,却发现诗琳普顿丝毫不感兴趣,也不关心由谁来饰演自己。
“我从不回顾自己的生活。我不会活在过去变形的记忆里。”诗琳普顿这样说道。回顾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告别,她说:“时尚圈满是黑暗和麻烦的人,只有那些最精明的人才能存活,比如安迪·沃霍尔,比如大卫·贝利。假装时尚圈是正常的非常虚伪,否认时尚圈的人举止恶劣是愚蠢的。”
不过,不管《情陷曼哈顿》把她和贝利扯到一起是否令她厌烦,有一点命运的巧合总是令人唏嘘。在他们彼此告别之后,无论爱过多少人,最后诗琳普顿还是嫁给了一位摄影师,而贝利则娶了一位超模。曾经的英伦缪斯在人生的两极中摇摆不已,但总是要路过已经划好的命运线。
“摇摆伦敦”的终极缪斯
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摇摆伦敦”,但你不可能没有被伦敦摇摆过,尤其在Vintage风大行其道的近几年。事实上,安迪·沃霍尔、滚石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厚刘海、黑白条纹、中跟尖头鞋、彩袜等至IN至劲的时尚元素,都是上世纪60年代“摇摆伦敦”的产物。它们是时光隧道里受欢迎的幽灵,至今令人梦萦魂牵。
就像《午夜巴黎》中那个如蜂蜜般甜美、如夜雨般具有生命力的文艺巴黎一样,上世纪60年代的伦敦堪称是年轻人的天堂——它属于摇滚青年;属于艺术青年;属于穿着大胆的嬉皮女郎;属于追求性解放、信奉享乐至上的所有人。而引领伦敦60年代风潮并将之带到世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便是大卫·贝利(David Bailey)。当年他只有20郎当岁,还没有和《VOGUE》签约,刚刚从英国皇家空军退役,琢磨着如何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摄影师。而仅仅6年时间,他已经成为安东尼奥尼记录与反思60年代的电影《放大》(Blow up)的主人公原型。而大名鼎鼎的简·柏金,不过在里面打了不到15分钟的酱油而已。
就是这样一位摄影师,在那样一个既喧嚣又美好的年代,对简·诗琳普顿的评价是:“她是我的终极缪斯,我再也不想看一眼其他模特了。”
“一个你配不上的女人”
简·诗琳普顿生于1942年11月7日,身高5英尺10英寸(约178cm),是白金汉郡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白金汉郡位于英格兰东南部,伦敦之北,风景秀美,是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诗琳普顿家里养了一只叫Danny的黑色拉布拉多犬,经过训练,可以把母鸡下的蛋送到厨房里去。毫无烦恼的童年生涯,给了诗琳普顿麦田般健康又美好的气质,让她在以后的人生里很容易就受到别人的赏识与帮助。但这也让年轻的诗琳普顿对未来并没有什么计划,遑论征服世界的野心。
17岁那年,诗琳普顿南下伦敦,毫无目的地选择了就读朗廷秘书学院。她每分钟可以速记140个单词,打字速度是每分钟70个。但还没等发挥所学的偶然一次机会,她那“流浪气质又懵懂活泼”的外形便吸引了电影导演赛·恩菲尔德(曾执导《祖鲁战争》)的注意。“我当时正在过朗廷酒店附近的斑马线,一个美国口音的男人忽然问我是否能和我聊聊。他就是恩菲尔德,他说他觉得我或许适合出演《神秘岛》。”
诗琳普顿并没有得到制片人的青睐,但导演恩菲尔德却给了她一个改变人生的建议——参加Lucie Clayton模特课程(上世纪5、60年代英国最顶级的模特经纪公司,70年代转型为培训女性备战社交场所以及婚姻的魅力学校)。时间不长,诗琳普顿就获得了公司的签约成为目录模特。紧接着,杂志、广告的邀约也纷至沓来。在布莱恩·达菲(Brian Duffy)——“摇摆伦敦”三位核心摄影师之一——拍摄一部谷物广告的过程中,大卫·贝利第一次见到了诗琳普顿。他说:“她身后是一片蓝色的背景,和她眼眸的颜色毫厘不差。好像我能穿透她的头颅,直接看到背景一样。”
贝利问达菲:“那女孩儿是谁?”
达菲说:“一个你配不上的女人。”
携手征服世界
诗琳普顿拥有美貌以及与生俱来的镜头感。和上世纪50年代性感妖娆的模特风格不同,诗琳普顿身材苗条,双腿修长,长发在肩上微微外翻,双眼如小鹿般灵动。《镜报》当年的一位编辑曾说,任凭闪光灯如何闪烁,都很难拍到诗琳普顿难看的样。就算是一些特别无聊的衣服,诗琳普顿也能赋予它一些特别的感觉。诗琳普顿曾经穿着一条BLASS白色蕾丝裙为露华浓拍摄唇膏广告,结果广告播出后几分钟露华浓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询问广告中的裙子哪儿能买到。而大卫·贝利则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创造力。1960年,贝利和诗琳普顿受到《VOGUE》时装编辑Clare Rendlesham的邀请,拍摄一组照片。Clare习惯传统、保守的拍摄方式,比如以曼哈顿的天际线为背景;而贝利则让诗琳普顿在不那么精致的背景前摆出非传统的、具有现实感的姿势。两套照片传到《VOGUE》总部,贝利和诗琳普顿赢了Clare,继而改变了整个时尚界的拍摄风格。而在这个标志性的拍摄中,没有诗琳普顿的美貌和表现力,或缺少贝利大胆出位的创造力,两个人都不会一举成功。
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中,经典剧照之一就是摄影师跨坐在模特身上,近距离拍摄模特的面部表情。那是对上世纪60年代的忠实记录。诗琳普顿后来在自传中回忆她和贝利的恋情:“我们一见钟情,无论何时只要一起工作,彼此的吸引力就会创造出一种强烈性感的氛围。”于是,22岁的贝利与第一任妻子(一位打字员)离婚了,诗琳普顿也与当时的男友分手。摄影界、超模界两个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了时尚界最被看好、最令人羡慕的一对,在享受爱情的同时也享受着事业不断攀上巅峰的巨大成就感。贝利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炙手可热的大牌摄影师,诗琳普顿则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脸孔”、“第一位超模”、“摇摆伦敦的象征”。那个年代,“摇摆伦敦”征服了世界,而贝利和诗琳普顿呢?他们携手征服了摇摆中的伦敦。
在爱情中自我觉醒
诗琳普顿曾经说,“我注定与贝利相遇,自从我成为模特、成为他的女人开始的一切都归功于他。是他教给我在拥有身体的同时,也拥有意志。”
可惜的是,贝利把诗琳普顿变成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女神,却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与她渐行渐远。诗琳普顿不是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洋娃娃,一个靠身体和青春赚钱的机器。她不喜欢那些充斥着名人与八卦、酒醉与放纵的夜总会,经常故意带着毛线活出席活动,这和贝利的兴趣及职业追求大相径庭。而贝利总是无法专一,在诗琳普顿之外,还有3、4个情人。1964年,诗琳普顿终于决定和贝利分开,投入演员特伦斯·斯坦普的怀抱。贝利说:“我无法抱怨。失去简……就像失去了我的相机。”
不过,诗琳普顿离开贝利之后,与斯坦普度过了并不算愉快的三年。斯坦普一面说诗琳普顿是他生命中的最爱,一面又对诗琳普顿表现出漠不关心和自我封闭。在外人看来,两个伦敦最美貌的人出现在任何地方都像是电影般美丽,但诗琳普顿并不愿把自己变成斯坦普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与其说她在寻找爱情,不如说她在寻找自我。
与斯坦普分手后,诗琳普顿又与美国著名演员沃伦·比蒂及杰克·尼科尔森约会过。“他们都是那种天生无法自救的人。”直到她在纽约遇到比自己大12岁的摄影师Jordan Kalfus,“和他在一起,我开始真正地发现自我。我发现了博物馆、艺术还有文学。那段时间就像觉醒一样,有太多事情在美国文学界发生。”
在30岁左右,诗琳普顿渐渐淡出了令自己声名鹊起的时尚圈,爱过诗人、作家,开过古董商店,自己也开始拍摄一些黑白照片。后来,终于尘埃落定,与摄影师Michael Cox结婚,并育有一子,他们买下了位于康沃尔郡的运营不善的ABBEY HOTEL,一维持就30年。
与过去保持距离
2012年1月26日,《情陷曼哈顿》在BBC4台首播。这部“传记性质的电视电影”主要讲述诗琳普顿与贝利在一起“摇摆伦敦”的那四年。而诗琳普顿就像一个异数,在镜头中的时候,就是镜头里出现次数最多的人;不在镜头中的时候,谁也无法捕捉她的踪影。《卫报》的记者亚历克斯·韦德将后来的诗琳普顿称为“遁世者”。他就《情陷曼哈顿》一片访问了诗琳普顿,却发现诗琳普顿丝毫不感兴趣,也不关心由谁来饰演自己。
“我从不回顾自己的生活。我不会活在过去变形的记忆里。”诗琳普顿这样说道。回顾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告别,她说:“时尚圈满是黑暗和麻烦的人,只有那些最精明的人才能存活,比如安迪·沃霍尔,比如大卫·贝利。假装时尚圈是正常的非常虚伪,否认时尚圈的人举止恶劣是愚蠢的。”
不过,不管《情陷曼哈顿》把她和贝利扯到一起是否令她厌烦,有一点命运的巧合总是令人唏嘘。在他们彼此告别之后,无论爱过多少人,最后诗琳普顿还是嫁给了一位摄影师,而贝利则娶了一位超模。曾经的英伦缪斯在人生的两极中摇摆不已,但总是要路过已经划好的命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