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做了具体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采取以阅读为写作奠基,写作巩固阅读所学,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叙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勤于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成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略谈 教 济南的冬天
Discussed slightly I teach“Jinan’s winter”
Zhong Xiuhong
Abstract:“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in “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to be clear about the request comprehensively”.“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made the specific request to teacher’s teaching,author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in view of the student reality,rais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emphatically,adopts take reads as writing lays a foundation,writing consolidated reading studies,reading and the writing close union,the attention raises the student to observe with ability which records narrates.In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teache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to observe,is industrious at the ponder,unifies own life experience,displays own fully imagination,the constitution read-write union,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effectively.
Keywords:Discussed slightly Teach Jinan’s winter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02-02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品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作了具体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紧扣教材,对《济南的冬天》的教学应达到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必须狠抓阅读理解,揣摩文意,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首先,在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要使学生阅读名家老舍的作品后,学会观察和记叙,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能从中受到启发,借鉴写作方法,以及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必须注意在生活中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那些具有惟妙惟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得,写出好文章来。要达此目的,那么,教学时就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学会观察事物要细致;二是要善于抓住地方时令特征描写冬天景物,即《济南的冬天》的时令特征。要使散文写得有生机,富于感染力,必须感悟名家绝妙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达此目的,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设计了下列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首先突破生难字、词,特别注意文中动词、形容词妙用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视把字词放到具体 的语境中进行训练;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借鉴、掌握、运用。注重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狠抓文章的阅读理解,揣摩运用,积累联想、拓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名家的语意,表达丰富的句段,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自己的自身生活体验,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讨论问题时,尽量各抒己见。教师应有层次、有条理的教会学生梳理信息,并及时总结和揭示其规律。这样,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加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连锁反应。
(三)为了达到学生一课一得和一课多得的目的,为了达到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我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特别安排了写作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谈《济南的冬天的艺术特色》,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受到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想象力,好好地生活,细心地体验,写出好文章来。首先提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这些特点的?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被人们广泛传诵和推崇的写景散文。
济南地处“黄埃散漫风萧索”的北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四周又群山环绕,即使时届隆冬,这里也很少出现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景象。老舍游历过国内外许多地方,经受过狂风、重雾、毒日之苦,住进济南这样一个城市,自然感到温暖如春,视此城为一块“宝地”了。老舍先生正是怀着对济南的特殊喜爱和欣赏的情怀,细心观察和精心描绘闻名遐尔的“泉城风光”的,因而,写得很有特色。一片深情,洋溢字里行间。
作者首先列举他游过的三个地方比照济南,用“温睛”二字道出个人的切身感受,點明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感慨系之的赞语,更是引人入胜,使人发出一种急欲尽览冬天的济南而后快的心情。紧接着作者因势利导抓住“温晴”这个特点,领着读者同他一道,有选择地观赏济南的冬景。在观赏过程中,作者曾三次转移立足点,几次转换观察角度,把最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景物收入眼帘。其观察和描写顺序为下表:
综上所述:
“温睛”作为济南冬天的特色,既是作者亲身观察体验的结果,也是他借以取景为文的依据。因此,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无论人物山川,天光水色,哪怕是一团水藻,一支垂柳,无一不突出“温晴”二字。如果没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景肯定将是另一番风味了。由此可见,写景一定要抓住特征,精心选择那些最能表现特征的景物写,才能写出地方特色,时令特色,不致千篇一律,南北雷同。
那么,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把济南的冬景写得这样优美如画,引人入胜呢?
(一)情深意挚。因为文章本是有情物,要使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先生对祖国东方一角——济南的热爱之情充满全篇。在文字表达上变幻多姿,有的运用对比手法,畅谈自己的切身体验,有时径直评论,表达自己的观感, 如“真算得是个宝地”、“慈善的冬天”、“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别可爱”。有时含而不露,发人联想,激人共鸣,如“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这是不是个理想境界”特别是他所设的比喻,尽取人们普遍珍爱的事物,如象征着母亲的 “小摇篮”,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的“空灵的蓝水晶”等等。无一不寄托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本文如同一幅风景画,画面层次分明,自内而外,由部分到整体,共同反映出“温睛”的特点。入画的景物,不但色彩鲜明,富有特征,而且生动传神,有奇妙的情趣,这都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观察力。当然单是观察精细而没有丰富的想象,还是写不好文章的。把济南喻着“小摇篮”,就是集观察所得加以想象的结果。写水的那一句更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水的温度,水的洁净度,都是通过水面的,绿萍和水底的小草上下反衬出来的,比之笼统的形容,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语言表现力强。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他词汇极其丰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巧十分娴熟。在这篇散文中,他得心应手地选择了不同的句式或假设,或反问,或祈使,或排比, 或递进,既变幻多姿,又朴实动人,并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 有明喻,有暗喻,有对比,有映衬,有拟人,有拟物,全都意切情真,恰到好处。全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余处,无一不曲尽其致,值得反复体味。
就拿“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句中两个“卧”字来说吧,真是用得妙极了。前一个“卧”字含“安放”之意,表现风轻,突出一个“静”字,整个大地显得和平宁静;后一个“卧”字含“躺、趴”的意思,表现雪小, 突出一个“余”字,天气温晴,小雪随落随融,余下点残雪, 宛如披着白毛猫儿,鸟儿安闲自在地躺在房顶上,描绘得何等地惟妙惟肖!
我在整个课文教学中,始终贯穿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实践为同科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场,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道路。受到在座听课教师、学校领导的好評。
学生们道:“新的教学方法,使我们不但听懂了课,理解和掌握了阅读要学会些什么,而且写作时要学会观察,勤于思考, 发挥丰富的想象……”
参考文献
[1]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语文出版社,2003年3月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关键词:略谈 教 济南的冬天
Discussed slightly I teach“Jinan’s winter”
Zhong Xiuhong
Abstract:“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in “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to be clear about the request comprehensively”.“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made the specific request to teacher’s teaching,author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in view of the student reality,rais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emphatically,adopts take reads as writing lays a foundation,writing consolidated reading studies,reading and the writing close union,the attention raises the student to observe with ability which records narrates.In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teache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to observe,is industrious at the ponder,unifies own life experience,displays own fully imagination,the constitution read-write union,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effectively.
Keywords:Discussed slightly Teach Jinan’s winter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02-02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品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作了具体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紧扣教材,对《济南的冬天》的教学应达到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必须狠抓阅读理解,揣摩文意,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首先,在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要使学生阅读名家老舍的作品后,学会观察和记叙,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能从中受到启发,借鉴写作方法,以及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必须注意在生活中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那些具有惟妙惟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得,写出好文章来。要达此目的,那么,教学时就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学会观察事物要细致;二是要善于抓住地方时令特征描写冬天景物,即《济南的冬天》的时令特征。要使散文写得有生机,富于感染力,必须感悟名家绝妙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达此目的,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设计了下列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首先突破生难字、词,特别注意文中动词、形容词妙用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视把字词放到具体 的语境中进行训练;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借鉴、掌握、运用。注重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狠抓文章的阅读理解,揣摩运用,积累联想、拓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名家的语意,表达丰富的句段,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自己的自身生活体验,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讨论问题时,尽量各抒己见。教师应有层次、有条理的教会学生梳理信息,并及时总结和揭示其规律。这样,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加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连锁反应。
(三)为了达到学生一课一得和一课多得的目的,为了达到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我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特别安排了写作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谈《济南的冬天的艺术特色》,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受到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想象力,好好地生活,细心地体验,写出好文章来。首先提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这些特点的?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被人们广泛传诵和推崇的写景散文。
济南地处“黄埃散漫风萧索”的北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四周又群山环绕,即使时届隆冬,这里也很少出现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景象。老舍游历过国内外许多地方,经受过狂风、重雾、毒日之苦,住进济南这样一个城市,自然感到温暖如春,视此城为一块“宝地”了。老舍先生正是怀着对济南的特殊喜爱和欣赏的情怀,细心观察和精心描绘闻名遐尔的“泉城风光”的,因而,写得很有特色。一片深情,洋溢字里行间。
作者首先列举他游过的三个地方比照济南,用“温睛”二字道出个人的切身感受,點明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感慨系之的赞语,更是引人入胜,使人发出一种急欲尽览冬天的济南而后快的心情。紧接着作者因势利导抓住“温晴”这个特点,领着读者同他一道,有选择地观赏济南的冬景。在观赏过程中,作者曾三次转移立足点,几次转换观察角度,把最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景物收入眼帘。其观察和描写顺序为下表:
综上所述:
“温睛”作为济南冬天的特色,既是作者亲身观察体验的结果,也是他借以取景为文的依据。因此,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无论人物山川,天光水色,哪怕是一团水藻,一支垂柳,无一不突出“温晴”二字。如果没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景肯定将是另一番风味了。由此可见,写景一定要抓住特征,精心选择那些最能表现特征的景物写,才能写出地方特色,时令特色,不致千篇一律,南北雷同。
那么,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把济南的冬景写得这样优美如画,引人入胜呢?
(一)情深意挚。因为文章本是有情物,要使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先生对祖国东方一角——济南的热爱之情充满全篇。在文字表达上变幻多姿,有的运用对比手法,畅谈自己的切身体验,有时径直评论,表达自己的观感, 如“真算得是个宝地”、“慈善的冬天”、“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别可爱”。有时含而不露,发人联想,激人共鸣,如“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这是不是个理想境界”特别是他所设的比喻,尽取人们普遍珍爱的事物,如象征着母亲的 “小摇篮”,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的“空灵的蓝水晶”等等。无一不寄托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本文如同一幅风景画,画面层次分明,自内而外,由部分到整体,共同反映出“温睛”的特点。入画的景物,不但色彩鲜明,富有特征,而且生动传神,有奇妙的情趣,这都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观察力。当然单是观察精细而没有丰富的想象,还是写不好文章的。把济南喻着“小摇篮”,就是集观察所得加以想象的结果。写水的那一句更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水的温度,水的洁净度,都是通过水面的,绿萍和水底的小草上下反衬出来的,比之笼统的形容,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语言表现力强。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他词汇极其丰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巧十分娴熟。在这篇散文中,他得心应手地选择了不同的句式或假设,或反问,或祈使,或排比, 或递进,既变幻多姿,又朴实动人,并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 有明喻,有暗喻,有对比,有映衬,有拟人,有拟物,全都意切情真,恰到好处。全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余处,无一不曲尽其致,值得反复体味。
就拿“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句中两个“卧”字来说吧,真是用得妙极了。前一个“卧”字含“安放”之意,表现风轻,突出一个“静”字,整个大地显得和平宁静;后一个“卧”字含“躺、趴”的意思,表现雪小, 突出一个“余”字,天气温晴,小雪随落随融,余下点残雪, 宛如披着白毛猫儿,鸟儿安闲自在地躺在房顶上,描绘得何等地惟妙惟肖!
我在整个课文教学中,始终贯穿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实践为同科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场,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道路。受到在座听课教师、学校领导的好評。
学生们道:“新的教学方法,使我们不但听懂了课,理解和掌握了阅读要学会些什么,而且写作时要学会观察,勤于思考, 发挥丰富的想象……”
参考文献
[1]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语文出版社,2003年3月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