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一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新的体会。下面再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課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六“语文大课堂”中的“庆祝六一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诱导学生走进联欢会。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久久难忘。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①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庆祝六一联欢会》,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学生满脸笑容、异口同声地答道)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唱一唱歌,跳一跳舞,一起走进音乐天地,好不好?(“好!”学生又一次响亮地回答)。简单的几句话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②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小学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孩子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合作地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常有这样几种做法:①四人一小组;②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③每节课安排10至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④提出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互评价。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学习作用。我经常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然后再在班上交流。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 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1)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3)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成为两个主问题:①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新型玻璃?②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这两个主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五、充满人文关怀,赏识尊重学生,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文篇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争吵》中记叙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表达同桌之间的感情是人文;《倔强的小红军》中的战友之间的感情是人文……读着这一篇篇充满人文思想的课文,使我的人生得到感悟,灵魂得以进化。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动作及神态都应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課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六“语文大课堂”中的“庆祝六一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诱导学生走进联欢会。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久久难忘。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①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庆祝六一联欢会》,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学生满脸笑容、异口同声地答道)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唱一唱歌,跳一跳舞,一起走进音乐天地,好不好?(“好!”学生又一次响亮地回答)。简单的几句话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②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小学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孩子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合作地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常有这样几种做法:①四人一小组;②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③每节课安排10至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④提出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互评价。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学习作用。我经常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然后再在班上交流。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 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1)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3)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成为两个主问题:①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新型玻璃?②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这两个主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五、充满人文关怀,赏识尊重学生,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文篇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争吵》中记叙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表达同桌之间的感情是人文;《倔强的小红军》中的战友之间的感情是人文……读着这一篇篇充满人文思想的课文,使我的人生得到感悟,灵魂得以进化。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动作及神态都应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