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切除术后3S空肠间置与食管胃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

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前瞻性入组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S吻合组(80例,采用3S空肠间置法吻合)和传统吻合组(73例,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3S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手术时间[(163.2±12.3) min比(154.7±14.1)min]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5%(6/80)比13.7%(10/7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术后6月开始,3S吻合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均P<0.05)。术后18月,3S吻合组较传统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0% (16/80)比46.6%(34/73),P<0.01],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160.8±8.1)min比(61.1±10.8)min,P<0.01]。术后QLQ-C3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3S吻合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P<0.05)。

结论

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3S空肠间置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三角吻合术在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切除加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角吻合77例(三角吻合组),管状吻合60例(管状吻合组)。结果三角吻合组和管状吻合组术中吻合时间分别为(18.0± 3.9)min和(17.0±2.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同一治疗组医师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完成的9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留置和未留置胃管患者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管重置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留置胃管组相比,未留置胃管组患者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4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148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包装建立稳定表达miR-148a的MKN45细胞系为转染组,未转染的MKN45细胞系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MKN45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targetscan预测miR-148a的靶基因,Western-blot检测靶基因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LNR)对总剂量30 Gy、10次分割(30 Gy/10 f)术前放疗后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82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予以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30 Gy/10 f术前放疗方案,其生物有效剂量为36 Gy,照射方式为3D适型放疗。放疗结束后休息2~4周施行手术治疗。对术
虽然食管切除后胃是首选的替代器官,但当胃已被切除或有病变时,则结肠代食管通常为第一选择。因而,结肠代食管是食管重建不可或缺的手术方式。本文就结肠代食管的历史、解剖、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作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人体成分的特点。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7例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1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其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测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矿物质含量、瘦组织群、腰围和臀围等指标。并比较不同发病部位和不同疾病活动度克罗恩病患者人体成分的差异。结果克罗恩病组患者的细胞内、外液
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合理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间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135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行经胸入路手术(经胸组),78例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经腹组与经胸组相比,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多[(11.1±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ISM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分析ISMAD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的关系。结果15例夹层破口均位于动脉前壁,距离根部(24.3±9.7)mm;73.3%(11/15)的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