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28-01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小组合作很大一部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还未深入就收组,让合作学习成为“走过场”的现场秀;有些教师盲目泛滥地安排合作学习,甚至讨论的问题并不具备合作性;还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全盘放手,学生欠缺指导,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可见,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应当有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试想教师如果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不会有主动探索的热情。
另外,以往教师都是在传统的公式化模式下从事教学活动的,学生从来都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较封闭,不善于动手操作,任何问题都依赖教师,缺乏自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型合作课题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时,我就引导学生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切割和拼接,猜想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最终推导出n边形内角和的公式:180(n-2),最后举例验证。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发现和构建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感受,对知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一)科学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在实践中,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分组,每4~6人为一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互动之后,选出代表发言,当别的小组阐述结束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分工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小组的“多面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让每次合作都充实有效。
(二)把握合作交流时间,适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里是用时最多的,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间,观察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准确获取各组讨论的关键信息,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调控,避免学生盲目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对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既省时又不影响指导的效果。指导时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并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准确选择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问题的难度应设置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例如,我在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梯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一课时,通过设计“走进数学世博园”的活动,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在证明其性质时又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了。
(四)丰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
1.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改革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活跃课堂气氛,使我们的教学与信息化社会接轨,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2.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和教师在课堂内外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学习、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做题,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爱上数学。
(责编 林 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28-01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小组合作很大一部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还未深入就收组,让合作学习成为“走过场”的现场秀;有些教师盲目泛滥地安排合作学习,甚至讨论的问题并不具备合作性;还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全盘放手,学生欠缺指导,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可见,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应当有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试想教师如果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不会有主动探索的热情。
另外,以往教师都是在传统的公式化模式下从事教学活动的,学生从来都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较封闭,不善于动手操作,任何问题都依赖教师,缺乏自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型合作课题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时,我就引导学生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切割和拼接,猜想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最终推导出n边形内角和的公式:180(n-2),最后举例验证。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发现和构建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感受,对知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一)科学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在实践中,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分组,每4~6人为一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互动之后,选出代表发言,当别的小组阐述结束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分工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小组的“多面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让每次合作都充实有效。
(二)把握合作交流时间,适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里是用时最多的,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间,观察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准确获取各组讨论的关键信息,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调控,避免学生盲目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对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既省时又不影响指导的效果。指导时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并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准确选择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问题的难度应设置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例如,我在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梯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一课时,通过设计“走进数学世博园”的活动,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在证明其性质时又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了。
(四)丰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
1.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改革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活跃课堂气氛,使我们的教学与信息化社会接轨,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2.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和教师在课堂内外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学习、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做题,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爱上数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