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腔综合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方法 根据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局部应用氟替卡松。 结果 对合并有鼻腔解剖变异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行相应手术+常规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鼻腔综合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肯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180-0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病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原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116例此类病例在鼻内进行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局部应用氟替卡松,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药物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并有解剖变异和(或)炎症者116例,诊断均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009年武夷山会议)。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28~6l岁;病程2~20年。单纯鼻中隔偏曲60例、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40例、鼻中隔偏曲+前筛解剖变异和(或)炎症及鼻息肉16例。
1.2 诊断标准
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皮肤点刺试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 d后进行;血清特异性I gE检测。确诊变应性鼻炎需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
1.3 治疗方法
116例住院患者全部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鼻内镜手术,相关适应证和选择的手术方式如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成形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合并有息肉或黏膜息肉样变者同时行息肉清除+筛窦开放术,中鼻甲增生肥大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前筛开放术,下鼻甲增生肥厚者行下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筛泡肥大者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肥大息肉样变者行钩突切除+前筛开放术,中鼻道狭窄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下鼻甲骨折内移术。所有本组病例均于上述手術操作结束后,以射频治疗头分别置于鼻黏膜筛区、鼻丘及中鼻甲,采用点刺及表面多点热凝,每点热凝持续时间1~2 s,下鼻甲前端内侧黏膜采用刺入热凝,每点持续3~4 s,以黏膜呈现白色凝固状,术毕两侧总鼻道内填塞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材料于48 h后取出,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5 d。所有病例出院后给予口服小剂量克拉霉素1个月,鼻喷丙酸氟替卡松1个月,并定期鼻内窥镜下术腔清理。
1.4 疗效评定
显效:1日喷嚏<3个,每日无流涕、无鼻痒鼻塞、总鼻道通畅,鼻黏膜色泽红润。有效:1日喷嚏≤4个,每日流涕2次,偶有鼻塞鼻痒,下鼻甲与鼻中隔有一定距离,于下鼻道可见中鼻甲,通气尚好,黏膜色泽近正常。无效:1日喷嚏>10个,每日流涕>5次,有鼻塞鼻痒症状,下鼻甲仍肿胀,色泽灰白[1]。
2 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114例症状明显减轻,按武夷山标准62例(53.4%)显效,52例(44.8%)有效,总有效率为98.2%;手术后6个月111例病状显著减轻,其中58例(50%)显效,53例(45.7%)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5.7%;术后1年105例病状显著减轻,53例(45.7%)显效,52例(44.8%)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0.5%。
3 讨论
PAR是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以往均以药物治疗为主,当合并有鼻中隔偏曲、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厚、筛泡增生等鼻内结构异常,造成机械性阻塞,再加上鼻黏膜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容易形成黏膜组织肿胀或息肉样变、窦口狭窄、鼻窦炎,两者叠加作用,严重影响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导致鼻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降低,导致多种有害抗原物质在鼻腔内大量积聚,易于达到PAR发作所需的抗原浓度。研究表明,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改善3~6个月后,水肿、增厚甚至息肉样变的中鼻甲和上颌窦黏膜可以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
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干预重塑鼻腔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减少抗原在鼻腔的滞留,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为鼻黏膜的炎症转归创造有利条件。在鼻内镜的直视下,对翼管神经及筛前神经进行射频治疗,切断鼻腔喷嚏反射弧的传入通路,使鼻黏膜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血管活性肽的分泌,使黏膜内小血管收缩,减少腺体分泌,改善鼻腔呼吸功能[3]。此外,常规的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性水肿和血管扩张,降低刺激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鼻腔局部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目的 [4]。克拉霉素能有效减轻组织
水肿,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稀释黏液,保护纤毛,从而促进纤毛结构和功能的恢复[5]。
综上所述,PAR作为一个复杂的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应根据具体的鼻腔解剖变异情况,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干预,施行神经阻断或鼻腔结构重塑等手术方法,使鼻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术后短期的常规药物治疗,既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性水肿和血管扩张,降低刺激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还可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稀释黏液,保护纤毛,从而促进纤毛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本研究116例患者经3个月~1年的随访,无明显并发症产生,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这充分表明,手术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要均优于单纯手术方法或单纯的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毕竟不能直接改变PAR患者的免疫状况,因而对于无明显鼻内结构异常的PAR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手术治疗更多地作为辅助治疗手段[6]。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2]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6-11.
[3] 陈峰,高下,沈晓辉,等.鼻腔结构矫正结合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854-855.
[4] 张罗,王成硕,韩德民,等.鼻用糖皮质激索治疗慢性鼻寞炎的鼻寞CT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9):673-678.
[5] 罗琳,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等.克拉霉素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细胞内机制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8):631-634.
[6] 韩丽,李天春.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0,34 (9):674-676.
(收稿日期:2012-03-05)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180-0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病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原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116例此类病例在鼻内进行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及局部应用氟替卡松,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药物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并有解剖变异和(或)炎症者116例,诊断均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009年武夷山会议)。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28~6l岁;病程2~20年。单纯鼻中隔偏曲60例、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40例、鼻中隔偏曲+前筛解剖变异和(或)炎症及鼻息肉16例。
1.2 诊断标准
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皮肤点刺试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皮肤点刺试验应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 d后进行;血清特异性I gE检测。确诊变应性鼻炎需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
1.3 治疗方法
116例住院患者全部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鼻内镜手术,相关适应证和选择的手术方式如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成形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合并有息肉或黏膜息肉样变者同时行息肉清除+筛窦开放术,中鼻甲增生肥大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前筛开放术,下鼻甲增生肥厚者行下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筛泡肥大者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肥大息肉样变者行钩突切除+前筛开放术,中鼻道狭窄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钩突切除+下鼻甲骨折内移术。所有本组病例均于上述手術操作结束后,以射频治疗头分别置于鼻黏膜筛区、鼻丘及中鼻甲,采用点刺及表面多点热凝,每点热凝持续时间1~2 s,下鼻甲前端内侧黏膜采用刺入热凝,每点持续3~4 s,以黏膜呈现白色凝固状,术毕两侧总鼻道内填塞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材料于48 h后取出,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5 d。所有病例出院后给予口服小剂量克拉霉素1个月,鼻喷丙酸氟替卡松1个月,并定期鼻内窥镜下术腔清理。
1.4 疗效评定
显效:1日喷嚏<3个,每日无流涕、无鼻痒鼻塞、总鼻道通畅,鼻黏膜色泽红润。有效:1日喷嚏≤4个,每日流涕2次,偶有鼻塞鼻痒,下鼻甲与鼻中隔有一定距离,于下鼻道可见中鼻甲,通气尚好,黏膜色泽近正常。无效:1日喷嚏>10个,每日流涕>5次,有鼻塞鼻痒症状,下鼻甲仍肿胀,色泽灰白[1]。
2 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114例症状明显减轻,按武夷山标准62例(53.4%)显效,52例(44.8%)有效,总有效率为98.2%;手术后6个月111例病状显著减轻,其中58例(50%)显效,53例(45.7%)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5.7%;术后1年105例病状显著减轻,53例(45.7%)显效,52例(44.8%)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0.5%。
3 讨论
PAR是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以往均以药物治疗为主,当合并有鼻中隔偏曲、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厚、筛泡增生等鼻内结构异常,造成机械性阻塞,再加上鼻黏膜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容易形成黏膜组织肿胀或息肉样变、窦口狭窄、鼻窦炎,两者叠加作用,严重影响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导致鼻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降低,导致多种有害抗原物质在鼻腔内大量积聚,易于达到PAR发作所需的抗原浓度。研究表明,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改善3~6个月后,水肿、增厚甚至息肉样变的中鼻甲和上颌窦黏膜可以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
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干预重塑鼻腔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减少抗原在鼻腔的滞留,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为鼻黏膜的炎症转归创造有利条件。在鼻内镜的直视下,对翼管神经及筛前神经进行射频治疗,切断鼻腔喷嚏反射弧的传入通路,使鼻黏膜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血管活性肽的分泌,使黏膜内小血管收缩,减少腺体分泌,改善鼻腔呼吸功能[3]。此外,常规的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性水肿和血管扩张,降低刺激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鼻腔局部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目的 [4]。克拉霉素能有效减轻组织
水肿,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稀释黏液,保护纤毛,从而促进纤毛结构和功能的恢复[5]。
综上所述,PAR作为一个复杂的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应根据具体的鼻腔解剖变异情况,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干预,施行神经阻断或鼻腔结构重塑等手术方法,使鼻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术后短期的常规药物治疗,既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性水肿和血管扩张,降低刺激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还可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稀释黏液,保护纤毛,从而促进纤毛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本研究116例患者经3个月~1年的随访,无明显并发症产生,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这充分表明,手术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要均优于单纯手术方法或单纯的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毕竟不能直接改变PAR患者的免疫状况,因而对于无明显鼻内结构异常的PAR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手术治疗更多地作为辅助治疗手段[6]。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2]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6-11.
[3] 陈峰,高下,沈晓辉,等.鼻腔结构矫正结合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854-855.
[4] 张罗,王成硕,韩德民,等.鼻用糖皮质激索治疗慢性鼻寞炎的鼻寞CT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9):673-678.
[5] 罗琳,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等.克拉霉素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细胞内机制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8):631-634.
[6] 韩丽,李天春.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0,34 (9):674-676.
(收稿日期: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