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课,欧阳老师评析大家暑假里写的作文,她说:“读了大家的作文,我发现不少同学都回农村老家过暑假了。”
“嗯。”回老家的同学纷纷点头。
欧阳老师又说:“几个同学写了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写得真好。我读两篇给大家听听。”
为了营造气氛,欧阳老师还点开电脑,放起了音乐。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欧阳老师清了清嗓子,读了起来——
今年夏天,我回到了农村老家,陪伴爷爷奶奶一起过暑假。我的老家是一个草青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那里的田野碧绿碧绿的,一望无边。我和爷爷奶奶走在田埂上,风轻轻地吹着,蝴蝶在路边的草丛里飞舞,农民伯伯在地里辛勤地劳动……
音乐好听,欧阳老师读得深情,大家都陶醉了。
欧阳老师读完一篇,又拿起另外一篇——
暑假里,我和爷爷到瓜田里买西瓜。瓜田里的西瓜可真多啊,大的,小的,墨绿色的,浅绿色的,一个个悠闲地躺在绿叶中。看着这么多的西瓜,农民伯伯的脸上带着笑,开心得皱纹都好像开了花……
淘淘的老家也在农村,听着这些作文,他感觉很亲切,仿佛自己也走在田埂上,追蝴蝶、捉蜻蜓。可是,听着听着,他又感觉有一点怪。
哪儿怪呢?淘淘想了想,半天没想出来。
读完作文,欧阳老师关掉音乐,说:“这些同学把自己在农村的见闻写得清新、美好,还表现出了农民伯伯们的辛劳和幸福……”
“啊,我知道了!”淘淘脑子里的小火花“啪”地被点燃了,他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
“陶小淘,你干吗拍桌子啊?”欧阳老师问。
淘淘“噌”地站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的作文有点不真实。”因为激动,他说得有点急。
“哦?”欧阳老师扶了扶眼镜,“说来听听。”
“他们在作文里提到农民,都是‘农民伯伯’,我觉得不对。”
“啊——”教室里一片惊讶。
“哪儿不对?”“不是‘农民伯伯’,又是谁呢?”“我觉得没问题啊。”……
大家对着淘淘七嘴八舌。
淘淘急了:“就是不对!”
“其他同學不要吵,我们来听听陶小淘的理由。”欧阳老师及时制止了一场纷乱。
“我暑假也回老家了,我看见在田里干活的大都是爷爷奶奶,还有阿姨,根本就没有农民伯伯……”
淘淘的话还没说完,又起来一阵喧哗。
有人纳闷地问:“那农民伯伯们都去哪儿了?”
有人大声嚷:“那是你没看到,不等于没有!”
还有人带着思考的语气说:“好像确实是这样,我在老家看到比较多的也是老人。”
“我爷爷说,农民伯伯都出去打工了!”淘淘把剩下的话大声喊出来。
他的话引来一阵哄笑。
笑声中,刘亭亭站了起来:“老师,我想了想,陶小淘说得有道理,我们去买西瓜,卖西瓜的确实是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我写错了。”
“好!”欧阳老师拍拍手,“今天,陶小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在作文里出现,但我们基本没有注意。我提议,大家用掌声向陶小淘表示一下赞赏,因为,他发现了我们谁也没有关注的问题。”
“哗——”教室里顿时掌声如潮,淘淘害羞地坐了下来。
欧阳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后,说:“随着一些称呼的广泛使用,我们一提到某些职业和身份,脑子里第一时间就跳出那些习惯称呼。比如,提到农民,大家总习惯称‘农民伯伯’,提到警察,总习惯称‘警察叔叔’。所以,我们在作文里经常看到‘农民伯伯’很忙,‘警察叔叔’也很累,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下面传来一阵“嘿嘿”的笑声。
有同学笑着插话:“他们确实很忙,我经常在文章里看到这样的称呼。”
又有人说:“我上次过马路的时候,看到指挥交通的是一位警察阿姨。”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不光农民伯伯很忙,就连春姑娘也很忙呢!大家在写春天的时候,是不是总喜欢把春天拟人化成‘春姑娘’?一写到‘春天’,就说‘春姑娘来了’。”欧阳老师说。
“是的。哈哈哈。”教室里的笑声更大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上次写《找春天》的作文,开头就是‘春姑娘来了’,嘻嘻。”
“我也这样写过。”
大家嘻嘻哈哈,交流着自己的习惯用法。
“这样称呼行不行呢?”欧阳老师问。
“我觉得行,这样的称呼就像‘代表’一样。好比我们经常说五颜六色,并不是说只有五六种颜色,而是代表很多种颜色。”这个同学的话听得大家频频点头,纷纷表示有道理。
欧阳老师也含笑点头。
“我觉得这样不好,要根据事实去确定人物的称呼,实事求是嘛!因为时代在变啊,也许过去多数是农民伯伯在家种田,但现在,农民伯伯们都出去打工了。另外,在大街上指挥交通的警察阿姨也很多。”这个同学的话,又让大家觉得在理。
到底好还是不好,教室里分成两派,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暂停!暂停!”欧阳老师打着手势,“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我看还是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吧。”
“但是想象类的怎么办呢?”有人跟着提出疑问。
很快有人接招:“也不难办啊,别人说春姑娘,我就说春娃娃,或者春帅哥,和别人不一样就行。”
“这个可以有!不要让‘春姑娘’和‘农民伯伯’一样忙就行!” 欧阳老师俏皮地接了一句,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淘淘也开心地笑了,欧阳老师说的这几招他牢牢记住了。
1.作文中的人物,最好根据实际情况,配上贴切的、符合人物身份的称呼。
2.场景描绘中的人物,可以适当采用大家默认的习惯称呼。
3.事物和自然现象的拟人化称呼,也尽量与众不同,不要想到春天,就是“春姑娘”;想到冬天,就是“冬爷爷”;想到太阳,就是“太阳公公”。
“嗯。”回老家的同学纷纷点头。
欧阳老师又说:“几个同学写了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写得真好。我读两篇给大家听听。”
为了营造气氛,欧阳老师还点开电脑,放起了音乐。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欧阳老师清了清嗓子,读了起来——
今年夏天,我回到了农村老家,陪伴爷爷奶奶一起过暑假。我的老家是一个草青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那里的田野碧绿碧绿的,一望无边。我和爷爷奶奶走在田埂上,风轻轻地吹着,蝴蝶在路边的草丛里飞舞,农民伯伯在地里辛勤地劳动……
音乐好听,欧阳老师读得深情,大家都陶醉了。
欧阳老师读完一篇,又拿起另外一篇——
暑假里,我和爷爷到瓜田里买西瓜。瓜田里的西瓜可真多啊,大的,小的,墨绿色的,浅绿色的,一个个悠闲地躺在绿叶中。看着这么多的西瓜,农民伯伯的脸上带着笑,开心得皱纹都好像开了花……
淘淘的老家也在农村,听着这些作文,他感觉很亲切,仿佛自己也走在田埂上,追蝴蝶、捉蜻蜓。可是,听着听着,他又感觉有一点怪。
哪儿怪呢?淘淘想了想,半天没想出来。
读完作文,欧阳老师关掉音乐,说:“这些同学把自己在农村的见闻写得清新、美好,还表现出了农民伯伯们的辛劳和幸福……”
“啊,我知道了!”淘淘脑子里的小火花“啪”地被点燃了,他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
“陶小淘,你干吗拍桌子啊?”欧阳老师问。
淘淘“噌”地站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的作文有点不真实。”因为激动,他说得有点急。
“哦?”欧阳老师扶了扶眼镜,“说来听听。”
“他们在作文里提到农民,都是‘农民伯伯’,我觉得不对。”
“啊——”教室里一片惊讶。
“哪儿不对?”“不是‘农民伯伯’,又是谁呢?”“我觉得没问题啊。”……
大家对着淘淘七嘴八舌。
淘淘急了:“就是不对!”
“其他同學不要吵,我们来听听陶小淘的理由。”欧阳老师及时制止了一场纷乱。
“我暑假也回老家了,我看见在田里干活的大都是爷爷奶奶,还有阿姨,根本就没有农民伯伯……”
淘淘的话还没说完,又起来一阵喧哗。
有人纳闷地问:“那农民伯伯们都去哪儿了?”
有人大声嚷:“那是你没看到,不等于没有!”
还有人带着思考的语气说:“好像确实是这样,我在老家看到比较多的也是老人。”
“我爷爷说,农民伯伯都出去打工了!”淘淘把剩下的话大声喊出来。
他的话引来一阵哄笑。
笑声中,刘亭亭站了起来:“老师,我想了想,陶小淘说得有道理,我们去买西瓜,卖西瓜的确实是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我写错了。”
“好!”欧阳老师拍拍手,“今天,陶小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在作文里出现,但我们基本没有注意。我提议,大家用掌声向陶小淘表示一下赞赏,因为,他发现了我们谁也没有关注的问题。”
“哗——”教室里顿时掌声如潮,淘淘害羞地坐了下来。
欧阳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后,说:“随着一些称呼的广泛使用,我们一提到某些职业和身份,脑子里第一时间就跳出那些习惯称呼。比如,提到农民,大家总习惯称‘农民伯伯’,提到警察,总习惯称‘警察叔叔’。所以,我们在作文里经常看到‘农民伯伯’很忙,‘警察叔叔’也很累,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下面传来一阵“嘿嘿”的笑声。
有同学笑着插话:“他们确实很忙,我经常在文章里看到这样的称呼。”
又有人说:“我上次过马路的时候,看到指挥交通的是一位警察阿姨。”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不光农民伯伯很忙,就连春姑娘也很忙呢!大家在写春天的时候,是不是总喜欢把春天拟人化成‘春姑娘’?一写到‘春天’,就说‘春姑娘来了’。”欧阳老师说。
“是的。哈哈哈。”教室里的笑声更大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上次写《找春天》的作文,开头就是‘春姑娘来了’,嘻嘻。”
“我也这样写过。”
大家嘻嘻哈哈,交流着自己的习惯用法。
“这样称呼行不行呢?”欧阳老师问。
“我觉得行,这样的称呼就像‘代表’一样。好比我们经常说五颜六色,并不是说只有五六种颜色,而是代表很多种颜色。”这个同学的话听得大家频频点头,纷纷表示有道理。
欧阳老师也含笑点头。
“我觉得这样不好,要根据事实去确定人物的称呼,实事求是嘛!因为时代在变啊,也许过去多数是农民伯伯在家种田,但现在,农民伯伯们都出去打工了。另外,在大街上指挥交通的警察阿姨也很多。”这个同学的话,又让大家觉得在理。
到底好还是不好,教室里分成两派,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暂停!暂停!”欧阳老师打着手势,“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我看还是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吧。”
“但是想象类的怎么办呢?”有人跟着提出疑问。
很快有人接招:“也不难办啊,别人说春姑娘,我就说春娃娃,或者春帅哥,和别人不一样就行。”
“这个可以有!不要让‘春姑娘’和‘农民伯伯’一样忙就行!” 欧阳老师俏皮地接了一句,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淘淘也开心地笑了,欧阳老师说的这几招他牢牢记住了。
1.作文中的人物,最好根据实际情况,配上贴切的、符合人物身份的称呼。
2.场景描绘中的人物,可以适当采用大家默认的习惯称呼。
3.事物和自然现象的拟人化称呼,也尽量与众不同,不要想到春天,就是“春姑娘”;想到冬天,就是“冬爷爷”;想到太阳,就是“太阳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