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要加强课堂数学语言的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数学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价值 ,它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而且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物质中介把教师的教学设想变为教学现实,把头脑内的教学计划变为具体实在的教学过程,其质量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数学,作为其中一门重要而特殊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很高的要求。而小学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则既要考虑到它是一种用以描述和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相互关系的数学语言,又要考虑到接受语言的对象是儿童,因此,它是一种儿童教育用的精炼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实际,正确使用语言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
  
  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深刻指出:“儿童的天性明确地要求直观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理解某些抽象的数学根据和性质,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不但要能科学说理,而且要生动活泼,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术(两道加法、两道减法)时,两道加法算式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但两道减法算式很多学生则不容易掌握,所以教师就可以用形象教学法。如图:▲▲▲▲▲▲▲▲,教师让学生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学生只写了8—3或8—5,另外一道大多数都写错了,教师就引导学生说:“如果我们只把左边的3个减去了,不减右边,那右边就不高兴了,所以我们减过左边之后,接着还要写出把右边减去的式子,这样他们才觉得公平了。”经过教师这么形象拟人化的讲解,学生都听得非常高兴,印象也特别深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又如,在教学“10”的时候,部分学生总是将“10”写成“0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拿着教鞭说:“下次谁再把10写错了,我就在他的头上1棍子打个包,长个10。”学生都听得哈哈大笑,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了10的写法。
  
  二、要讲究逻辑性
  
  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的确如此,因为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作为这门学科的语言也必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例如,“整数”和“自然数”混为一谈,把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等同,就违背了同一律:把一个饼分成5份,这样的2份就是这个饼的5分之2,说法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因为它缺少了“平均”的条件。
  又如,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时说:“这两条垂线画得不垂直”、“这个比例左右两边的比值不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不是90°”,等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另外,数学语言还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如对“比”下定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说成“前项和后项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则犯了逻辑错误,因为有了“比”才有所谓的“前项”和“后项”。
  
  三、要准确无误
  
  数学语言必须准确,是指不能用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讲述数学知识。
  例如,体积与容积算法相同,但它们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大小。因此,两者不能等同而言,教师听到有学生把它们等同就应及时纠正。又如,“小数的性质”不能说成“小数的基本性质”,因为小数是十进分数,小数的性质是从“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得的;小数的性质当中的“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就不能说成小数后面的0去掉。再如“笔算加法”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其中“从低位加起”就不能说成“从后面加起”,否则就将引起错误。
  数学教学语言不仅在表述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时要准确,在讲解算理时也应注重科学性。如讲解“4500÷400”的简便算法时,不能说成“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因为“4500÷400”与“45÷4”的商虽然相同,但余数却不同,不能笼统地说“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
  
  四、要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但不合理的提问则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那么数学教师究竟如何提问,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呢?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知识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乘法意义时,这样与与学生谈话:
  师:请同学们看6×6=?、6+6=?其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结果不一样,6×6=36、6+6=12。
  师:这两道运算符号前后的数都是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第一道题是乘法,第二道题是加法。
  师:是这样的吗?那么请同学们再看两道题:2×2=4、2+2=4,为什么运算结果是一样呢?
  生:因为2×2表示2个2相加,2+2表示2个2相加,意义相同,运算结果也相同。
  师:对。那么4×4和4+4两道题的意义呢?
  生:4×4表示4个4相加,4+4也表示2个4相加。
  师:说得好,两道题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通过以上三组典型例子的辨析,加深了乘法意义的理解,这充分说明教师语言表达必须富有启发性。
  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能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总之,教学中语言要根据学科和儿童的年龄的特点,既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教学用语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J].沈阳:辽宁教育,2006,(6).
  [2]史卫泽.课堂讲授技巧(第2版)[M].教育出版社,2005,(4).
其他文献
我校全面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让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完全深入课堂,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地,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讲述、板书等手段,一支粉笔、一个三角板(圆规)等媒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每一堂数学课。在此,我就对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体现数学价值”、“热爱学生”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学习态度 创设情境 回归生活 数学价值 热爱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生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学
摘 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培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探究式学习”,可以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
摘 要: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过程的火花,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灵活。  关键词: 学生 思维 生活情境 开放教学 拓展延伸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灵活性是衡量学生智力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还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点燃学生思维
摘 要: 本文作者依据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对此作者提出了几条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正以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