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两山”转化的“金杠杆”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其根本动力无外乎人的需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应运而生,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正因它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对诗意栖居田园的向往。
  作为乡村产业的新业态,异彩纷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迎合了现代人精神休憩的消费需求,也给发展较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无限活力。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已创建了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248个“中国美丽田园”。据测算,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呈现出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内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顺大势遂民愿,前路繁花似锦。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打开了一扇寄情田园的门,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持续升级的产业发展态势,更为城乡居民联手共绘大美画卷备好了笔墨纸砚。
  大有所为——休闲农业如日方升,乡村旅游欣欣向荣,谱写一曲昂扬激越的田园交响乐
  自古以来,自然与田园就是中华文明的灵感源泉,乡村则是其深厚载体。数千年来,在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与生活呼吸相闻。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勾勒了一幅余韵悠长的乡居生活图景。
  传承与共鸣,即便跨越千百年,乡村田园的理想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之势,便是最好的注脚——产业规模上,从散兵游勇、小打小闹的农家乐,到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多模式推进、多产业形态打造、多要素发力的格局;空间布局上,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凸显了组团化、生态化发展的规模效应。
  创新元素纷纷聚集,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新的业态形式不断涌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在天津,休闲农业融入科技、互联网基因,培育了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电商农业等新型发展模式,让都市居民同时乐享乡间之野趣与技术之便利。
  在海南,共享经济的海风刮热了159家“共享農庄”,使农民变股东、农房变客房、农产品现货变期货、消费者变投资者,让乡村也抓到了“风口”上的红利。
  乡村于我们而言,不只是社会群落、行政区划、经济组织,还是乡愁寄处、文化原乡,由此生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内涵也愈加丰富多彩,不仅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还有文化说头,意趣盎然,让体验过的人有再来的念头。
  在江苏省溧阳市,“公路+”的系统化思维打通了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如同一条生态珠链,将全市所有乡村旅游点、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将沿线乡村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成为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远隔数千里的黄土高原上,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虽经济水平与自然环境不比区位优越的溧阳,却也在另一个维度上挖掘出了休闲农业的潜力。陕西省佳县的赤牛坬村,靠着老物件进入博物馆、传统民俗变身文艺表演,擦亮了农耕文化传承的新招牌,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把这个原本闭塞的无名小村带向了广阔天地。
  休闲娱乐、健身康养、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乡村休闲游满足了城市居民消费的需求,也为城市反哺农村提供了合适的出口,撬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杠杆。
  就地就业创业的农民靠着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钱袋子”越来越鼓。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变商品,特色餐饮变服务产品;农房变民宿,庭院变乐园,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空气变人气……一系列的嬗变把成千上万小农户吸引到三产融合“大棋盘”中,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也让农民富了起来。
  大有可为——顺应消费升级之势,抓住政策推动机遇,奏响气势磅礴的乡村产业发展主旋律
  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健康性、休闲性、娱乐性消费支出会大幅增加。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居民的钱包鼓起来后,消费动力自然变强,层次也由过去的吃饱穿暖升级到文化旅游、健康养生。
  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高,带薪休假制度落地见响,国人的劳动节奏逐渐慢下来,闲暇时间“余额”充足起来。从“耐用消费品时代”进入提高生活品质的“后置业时代”,到乡村“养眼洗肺、解乏去累”的需求强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在变成普通百姓的必需品。
  可以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必将持续扩大,产业的总体规模必将持续扩张,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看得见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多年来乡村建设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公路和信息高速路建设,既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也让农民有了抓住机遇的能力。
  作为高成长性、高带动性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持续释放的政策利好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迎来史无前例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休闲农业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顶层设计密集出台。2018年,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用地、债券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予以支持。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战略利好。特别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将进一步调动各种资源要素进入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更加便捷,为休闲农业创造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
  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休闲农业不仅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升值,也将带动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工业品开发,正在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热点,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焦点。可以想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持续保持“宠儿”地位,继续受到各方资源的追逐和青睐、各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大展宏图——提档拓能助力振兴,务农为农牢守底线,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升级版
  如同未经雕琢的原石,历经清洗、设计、打磨才能闪烁宝石的耀眼光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了乡村文化和资源深层次的价值,而价值的外化最终又惠泽了乡民。
  2018年10月中旬,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地处核心景区的广西龙胜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们把自家的稻田纳入景区统一管理,获取景区收益分红,家有5亩水稻的潘应芳去年收到景区分红近5万元。“明年就能脱贫了。”潘应芳老人笑着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的首提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有古朴的苗寨风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近5年来,村里的休闲农业搞得风生水起,2017年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0180元。
  在全国各地,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生态乡村、文化鄉村、富裕乡村的清新之风激荡在山水之间、阡陌之上,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渐次展开。
  与其说这是乡村价值回归,毋宁说是一种超越。大浪逐新,如何建设让村里人热爱、城里人向往的乡村?回答这个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升级版。
  紧紧抓住现代农业这个题眼,才是站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风口的正确姿势。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改造提升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把客源引进来,也要留得住。玩转乡村休闲旅游的“过夜经济”。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眠、满意而归的理想目的地,势必属于“软硬兼具”的景区“实力派”。
  紧紧握住乡村振兴和富裕农民这两个“基本盘”,才能始终保持方向正确。往“大”了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产业,把资源要素、人气人脉、产业体系、利润税收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往“小”了说,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小农户”融入到乡村振兴“大棋局”,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经营收入的增长,更要通过建立健全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创富的“造血机能”。
  紧紧盯住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景区打造目标,才能赋予升级版的休闲农业持久生命力。现代人对城市的厌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水泥森林的“千城一面”,同质化之于乡村,同样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忌。在信息丰富的今天,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的注意力。保持休闲旅游的吸引力、生命力的法宝就是“我们不一样”——立足自身优势,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景观和体验,享受不一样的服务和产品,才能在品质上拉开档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这是个不缺机遇的时代。换言之,方向正确与否决定了机遇的成色。在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版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时刻绷紧“红线”意识才能在泥沙俱下的大潮中淘沙见金。有的地方“资本下乡却代替了老乡,没有带动老乡”“农家乐光让老板乐了,没有让农民乐”;有的地方打着休闲农业的旗子,走着跑马圈地的路子,出现了“富了老板,亏了老乡”的现象;还有个别地方搞农地非农化,农业园异化为工业园,农业大棚变成“大棚房”,成为“穿农业马甲”的工业项目、房地产项目。
  自律即自由。红线是高压线,更是保护线。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仍需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主体自治的合力,不离农、不伤农、不搞农地非农化,把好事办好才是真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方能赢得发展先机。因势而谋、运势而动,才能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迈向新阶段,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水果产业是仅次于粮食和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国水果的出口量占世界水果出口量的比重却并不高。虽然水果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也是弥补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产业,但是近年来中国水果产业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国际优质水果不断冲击国内
期刊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历史上,亚东黑木耳作为班禅活佛供品,也是上层贵族喜爱的食品之一,藏语称它为“拿布摘摘”(“拿布”是黑色的意思,“摘摘”是薄的意思。)据传,很早以前有位仙女下凡观看人世间,发现此处气候怡人,于是停留片刻观赏美景,不小心把戴在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掉散在此处。后来被称为“珍珠木耳”,在当地广为流传。  亚东黑木耳形状独特,湿耳直径仅为3?5mm,盘子均匀呈圆
期刊
牦牛,藏语称为“亚克”,英文称为“YAK”。亚克是牦牛的统称,但在牦牛产区各地,对牦牛还有不同的称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牦牛的称谓更为具体、细致。牦牛是牛属牦牛亚属的大型哺乳动物,它与黄牛、水牛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牛。最早的原牛出现在300万年前,而人类驯养野生动物的歷史大概开始于3万年前。  野牦牛是何时、怎样出现在青藏高原?科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在西藏牦牛博物馆里,有两具非常巨大的野牦牛头骨化
期刊
四川泡菜作为一道家常小菜,以其平民化的做法与清脆、酸甜的口感传遍了四方,不但广受蜀地人们喜爱,其独特的风味更深深折服了各地食客,将一坛坛、一罐罐的香味传遍了大江南北。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传统特色菜肴,属川菜系。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时气候环境十分讲究,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是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在这片土地上
期刊
游牧、转场、迁徙,牧人就是在这样的行动中了解气候地理,认识霜天万类,定位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首先来自生存的需求。青海是牦牛大省,被称作牦牛之家恰如其分。“大通牦牛”便是青海省通过野牦牛、家牦牛改良培育出的国家认定的牦牛遗传资源之一。  自1983年起,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及青海省畜牧总站全面开展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并连续被列为农业部重点项目。经过20余
期刊
三门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台州市东北部沿海,素有“小海鲜乡城”“青蟹之乡”的美誉。2017年,央视纪录片《一只蟹·一座城》首映式在这里举行,这部片子用生动的镜头记录了三门青蟹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不同人群中建构的不同故事。能让央视为其专门拍摄一部纪录片,三门青蟹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三门青蟹,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三门县的特产,2006年,三门青蟹拿到一张非常有含金量的名片——全国首个海
期刊
巴林左旗笤帚苗种植和民间加工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全国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的美誉。2018年“两会”期间,当地的笤帚苗产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一年多来,巴林左旗深入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组建了旗委书记和旗长任组长的笤帚苗产业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笤帚苗产业发展的意见》,下发了《2018年笤帚苗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标准》,以品牌为引领,从品种改良、原料贮存、技
期刊
“对合作社发展来说,质量安全是关键,可追溯体系是个‘硬抓手’。有了安全优质这块招牌,不愁找市场,还能卖高价。然而,一旦質量安全出了问题,那损失也是难以估量。只有具备可追溯能力,才能第一时间锁定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1月19日,在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发展优质瓜菜11年的华安瓜菜合作社理事长赵继斌说。  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错综复杂的监管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得
期刊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乐陵人民,以小枣为原料,研发出许多精美食品,如金丝枣糕、枣花卷、蜜枣粽子、枣泥、枣酱、枣炒面、醉枣等,不下几十种。  金丝枣糕  主料:金丝小枣、牛奶、鸡蛋  辅料:泡打粉、红糖、盐、色拉油  制作过程:1.枣洗净,泡开。2.把枣中的核去掉。3.放到案板上切成小丁。4.把牛奶准备好。5.把剁碎的枣丁泡在牛奶里,讓牛奶全部渗进红枣中。6.鸡蛋4个准备好。7.140克的低筋面粉和
期刊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源点, 以“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美誉著称。唐咸通三年,樊绰《蛮书》曾记载:“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最早有关云南茶叶的文字记载。“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茶山,可谓千年一叶,延绵悠远。2019年春节,我有幸走进银生茶庄园,经历一场佳茗茶会!  一芽一叶总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