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开展积极有效的中学数学教学成为目前数学教师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少数学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思想准备不充分,认识不到位,从而出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就新课程改革谈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依据学生个体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知识认知的过程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认知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教育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二、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被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发散思维培养的现象.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需的.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所以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注重释疑过程的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辨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问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学多问的精神.释疑,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高防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数学贴近实际
  数学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需要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的生活化正是这一发展潮流的产物.新课程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堂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
  五、注重课堂教学人性化
  新课程下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首先,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合理,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行分析、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在注重通性通法教学的同时,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中去了解他们,并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归纳法和演绎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他们作为思维的基本方法和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并存。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含义,并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地理教学活动,以达到最佳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与技术的推广普及,语文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两个层面:一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二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具有
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为重要的内部驱动力,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成为学生各种能
在“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如何抓住成人教育新的发展契机,使得成人教育在函授教育整体萎缩的严峻挑战下获得稳定发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生源竞争中不断提高市场
伊沙以其卓异的写作姿态和风格,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作身份驳杂不一,结合诗作分析他诗歌写作的三重身份:痞子、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并简要论
三角函数的应用书本上只给出了两道例题,一个是它在物理中的应用(简谐运动),另一个是在生活中的体验(水车问题).刚接触这两道例题时,感觉很一般,认为它只是在介绍三角函数的广泛应用,但初步思考后,却感觉有些疑惑:课本为什么选择这两道题目呢?仅仅是为了说明它的应用广泛吗?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呢?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就这两道例题的讲解加以分析.  图1  【例1】 如图1所示,点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