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分化脊柱关节炎早期诊断困难,病程突变进展,致残率高。为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对该病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综述;个体化;过度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48-01
未分化脊柱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uSpA)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部分患者病程突变进展,致残率高,或发展为其它自身免疫病,严重者危及生命;部分患者病情不发展或自行消退,常规药物治疗可能成为过度治疗,伤及身体及经济损失。早期诊断对防治畸残、合理用药、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提高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1 uSpA概念与流行病学
SpA亦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是一组以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特征的全身炎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阴性及HLA-B27相关等特征。不能归入强直性脊柱(ankylosingspondylits,AS)、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及反应性关节的SpA均归为uSpA,uSpA属于脊柱关节炎(spinal arthropathy,SpA)的一大类型。1982年Burns首次命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2002年国际工作组为强调炎症性质将“脊柱关节病”更名为“脊柱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随之改称“未分化脊柱关节炎”。
目前我国uSpA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来自几个地区及特殊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率为0.1%~12.1%。发生率差异大可能与样本来源、诊断标准及诊断水平不同有关。该研究还发现uSpA发病率高于同一样本AS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2 病因
病因不明。迄今为止没有针对uSpA发病机制的研究。病因分析来源于同属SpA的AS的病因研究。推测uSpA可能也是一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系感染激发易感个体的免疫损伤。
3 临床表现
成人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之前,男女发病比例为(1.2~1.9)/1,与AS相比,女性发病比例增多。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迟,病情轻,手关节炎和腰背痛多,骶髂关节炎性程度低;男性以骶髂关节及附着点炎症多见。上述性别差异,许珂等认为与男性初次就诊时间比女性晚有关;国外学者认为与男性激素和血高CRP滴度有关。
uSpA骨关节首发症状以下腰痛及下肢单关节痛最多见,少数以颈椎痛及胸椎痛为首发。小部分首发症状是肌腱末端病和附着点炎。
大都无明确前驱感染症状。初次就诊关节外症状以眼葡萄膜炎多见。赵福涛等观察以发热初次就诊患者中,男女均可见;低中高度热型均有,不规则热最多,其次是间歇热,总体缺乏特征性;抗感染无效;常被误诊为感染、SLE或RA等其它風湿免疫病。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发的继发感染发热。心脑肺肝肾及皮肤等多器官组织损害少有报道,不能排除未完善系统检查可能造成发生率少。25%~65%患者有家族史。
4血清学
ESR、CRP和血小板计数等中重度升高提示病情活动。活动期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轻中度升高;可有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轻中度贫血关。多为慢性病贫血。
HLA-B27阳性率最高可达80%,阳性率在SPA几个亚型中仅次于AS。国外报道HLA-B27阳性率90%左右。ANA阳性率为10%左右, RF呈低滴度阳性。
5 影像学
首诊X线检查骶髂关节炎发生率0至40%,CT可提高确诊率至40%以上。MRI显示滑膜、软骨等微细结构较CT敏感。B超可实现对肌腱端炎、静脉炎、滑膜炎乃至骶髂关节炎的观察。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尚无世界统一的uSpA诊断标准。uSpA的诊断第一步是确诊SpA,然后进行分型,不属于AS、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或反应性关节炎者诊为uSpA。
SPA常用诊断标准包括法国研究小组脊柱关节病Amor标准(1990年)及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1991年)标准。国际有观点认为该两项标准对轻型或仅有一种临床表现者早期诊断符合率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率。国内廖泽涛等研究发现上述两标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3.2%和54.5%,对我国患者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曾庆馀发现两标准诊断uSpA的符合率相差约30个百分点,少数病例不符合ESSG标准却符合Amor标准,认为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
7 治疗
药物治疗为主。迄今少有专治uSpA的药物开发,用药经验多来自AS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及各型生物制剂。曾庆馀报道柳氮磺胺吡啶(SASP)或甲氨蝶呤(MTX)控制病情需服药3年以上,药效取决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中医中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循证证据。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个体化原则和患者经济能力被同时强调。
8 预后及转归
多中心小样本随访1至15年结果显示,20%~30%仍为uSpA;5%~15%症状自然消失,1%~65%发展为AS,1%~40%发展为其它类型SPA,1%~10%发展为SLE、BD等其它风湿免疫病。HLA-B27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临床症状重,更可能发展为AS。男性、HLA-B27阳性、免疫异常疾病家族史者等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9 结语与展望
随着临床对uSpA的重视和不断认识,uSpA疾病控制率得到明显改善,致残率显著下降。未来除了要继续完善和检验现有对uSpA认知外,可加强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和用药机制的研究。为防止过度治疗,持续关注个体化和综合治疗原则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Clin A,Taurog D,etal.The spondylarthritides[M].Oxford: Oxford Univercity Prwss.1998:1-3
[2] 陈韧,王庆文,林秋强,等..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4):240-247
[3] Amor B,Dougados M,Mijiyawa M.Criteria of the classific ationof spondy larthropathies.Rev RhumMalOsteoartic.1990.57:85-89
[4] 曾庆馀.未分化脊柱关节病[J]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90-492
[5] 许珂,李小峰,王来远等.男女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83-184
[6] Prutki M,Tambic BL,JelusicM,etal.Retrospectivestudy of juvenilespondy larthropathiesin.Croatinover the last11years[J].ClinExpRheumatol,2008,26:693-699
[7] 趙福涛,韩星海,管剑龙.以发热为突出症状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8):1252
[8] 赵清,高聪普,陈宝平.未分化脊柱关节病69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2):71-75
[9] 张科,邱茜,袁洁雯,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08-610
[10] 张文,孙维生,张帆,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83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4(8):218-220
[11] 候睿宏,张莉芸,李小峰等.127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五年随访[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2):107-111
[12] 杨积保,张慧群,刘智,等.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3):252-254
[13] Sieper J, Rudwaleit M.E.arlyreferalre commendations fo ankylosingspondylitis[J].AnnRheumDis.2005,64(5):659-663
[14] 曾庆馀,肖征宇,许杰洲,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骶髂关节病例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19(1):24-26
[15] 廖泽涛,古洁若.研究柏林标准以及ESSG标准和Amor标准在中国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2):89-92
[16] 汤建平.正清风痛宁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TNF-α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00,32(5):35-36
[17] 吕青,古洁若.脊柱关节病诊断的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4):388-392
[18]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访[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2):120-121
关键词: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综述;个体化;过度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48-01
未分化脊柱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uSpA)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部分患者病程突变进展,致残率高,或发展为其它自身免疫病,严重者危及生命;部分患者病情不发展或自行消退,常规药物治疗可能成为过度治疗,伤及身体及经济损失。早期诊断对防治畸残、合理用药、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提高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1 uSpA概念与流行病学
SpA亦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是一组以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特征的全身炎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阴性及HLA-B27相关等特征。不能归入强直性脊柱(ankylosingspondylits,AS)、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及反应性关节的SpA均归为uSpA,uSpA属于脊柱关节炎(spinal arthropathy,SpA)的一大类型。1982年Burns首次命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2002年国际工作组为强调炎症性质将“脊柱关节病”更名为“脊柱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随之改称“未分化脊柱关节炎”。
目前我国uSpA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来自几个地区及特殊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率为0.1%~12.1%。发生率差异大可能与样本来源、诊断标准及诊断水平不同有关。该研究还发现uSpA发病率高于同一样本AS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2 病因
病因不明。迄今为止没有针对uSpA发病机制的研究。病因分析来源于同属SpA的AS的病因研究。推测uSpA可能也是一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系感染激发易感个体的免疫损伤。
3 临床表现
成人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之前,男女发病比例为(1.2~1.9)/1,与AS相比,女性发病比例增多。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迟,病情轻,手关节炎和腰背痛多,骶髂关节炎性程度低;男性以骶髂关节及附着点炎症多见。上述性别差异,许珂等认为与男性初次就诊时间比女性晚有关;国外学者认为与男性激素和血高CRP滴度有关。
uSpA骨关节首发症状以下腰痛及下肢单关节痛最多见,少数以颈椎痛及胸椎痛为首发。小部分首发症状是肌腱末端病和附着点炎。
大都无明确前驱感染症状。初次就诊关节外症状以眼葡萄膜炎多见。赵福涛等观察以发热初次就诊患者中,男女均可见;低中高度热型均有,不规则热最多,其次是间歇热,总体缺乏特征性;抗感染无效;常被误诊为感染、SLE或RA等其它風湿免疫病。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发的继发感染发热。心脑肺肝肾及皮肤等多器官组织损害少有报道,不能排除未完善系统检查可能造成发生率少。25%~65%患者有家族史。
4血清学
ESR、CRP和血小板计数等中重度升高提示病情活动。活动期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轻中度升高;可有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轻中度贫血关。多为慢性病贫血。
HLA-B27阳性率最高可达80%,阳性率在SPA几个亚型中仅次于AS。国外报道HLA-B27阳性率90%左右。ANA阳性率为10%左右, RF呈低滴度阳性。
5 影像学
首诊X线检查骶髂关节炎发生率0至40%,CT可提高确诊率至40%以上。MRI显示滑膜、软骨等微细结构较CT敏感。B超可实现对肌腱端炎、静脉炎、滑膜炎乃至骶髂关节炎的观察。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尚无世界统一的uSpA诊断标准。uSpA的诊断第一步是确诊SpA,然后进行分型,不属于AS、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或反应性关节炎者诊为uSpA。
SPA常用诊断标准包括法国研究小组脊柱关节病Amor标准(1990年)及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1991年)标准。国际有观点认为该两项标准对轻型或仅有一种临床表现者早期诊断符合率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率。国内廖泽涛等研究发现上述两标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3.2%和54.5%,对我国患者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曾庆馀发现两标准诊断uSpA的符合率相差约30个百分点,少数病例不符合ESSG标准却符合Amor标准,认为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
7 治疗
药物治疗为主。迄今少有专治uSpA的药物开发,用药经验多来自AS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及各型生物制剂。曾庆馀报道柳氮磺胺吡啶(SASP)或甲氨蝶呤(MTX)控制病情需服药3年以上,药效取决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中医中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循证证据。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个体化原则和患者经济能力被同时强调。
8 预后及转归
多中心小样本随访1至15年结果显示,20%~30%仍为uSpA;5%~15%症状自然消失,1%~65%发展为AS,1%~40%发展为其它类型SPA,1%~10%发展为SLE、BD等其它风湿免疫病。HLA-B27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临床症状重,更可能发展为AS。男性、HLA-B27阳性、免疫异常疾病家族史者等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9 结语与展望
随着临床对uSpA的重视和不断认识,uSpA疾病控制率得到明显改善,致残率显著下降。未来除了要继续完善和检验现有对uSpA认知外,可加强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和用药机制的研究。为防止过度治疗,持续关注个体化和综合治疗原则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Clin A,Taurog D,etal.The spondylarthritides[M].Oxford: Oxford Univercity Prwss.1998:1-3
[2] 陈韧,王庆文,林秋强,等..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4):240-247
[3] Amor B,Dougados M,Mijiyawa M.Criteria of the classific ationof spondy larthropathies.Rev RhumMalOsteoartic.1990.57:85-89
[4] 曾庆馀.未分化脊柱关节病[J]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90-492
[5] 许珂,李小峰,王来远等.男女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83-184
[6] Prutki M,Tambic BL,JelusicM,etal.Retrospectivestudy of juvenilespondy larthropathiesin.Croatinover the last11years[J].ClinExpRheumatol,2008,26:693-699
[7] 趙福涛,韩星海,管剑龙.以发热为突出症状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8):1252
[8] 赵清,高聪普,陈宝平.未分化脊柱关节病69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2):71-75
[9] 张科,邱茜,袁洁雯,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08-610
[10] 张文,孙维生,张帆,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83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4(8):218-220
[11] 候睿宏,张莉芸,李小峰等.127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五年随访[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2):107-111
[12] 杨积保,张慧群,刘智,等.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3):252-254
[13] Sieper J, Rudwaleit M.E.arlyreferalre commendations fo ankylosingspondylitis[J].AnnRheumDis.2005,64(5):659-663
[14] 曾庆馀,肖征宇,许杰洲,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骶髂关节病例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19(1):24-26
[15] 廖泽涛,古洁若.研究柏林标准以及ESSG标准和Amor标准在中国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2):89-92
[16] 汤建平.正清风痛宁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TNF-α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00,32(5):35-36
[17] 吕青,古洁若.脊柱关节病诊断的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4):388-392
[18]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访[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