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路材料综合實训》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解决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开发一系列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教学资源遵循简约性、规律性、适用性、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按照内容分析、内容分解、类型选择、设计要素流程安排设计流程。开发制作微课,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微课;道路材料;教学资源;设计;开发
一、设计目的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单纯讲述和反复的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搞不清每一步骤的逻辑关系,动手操作时也是问题百出。即便单纯的会做某个实验,却不知道实验数据如何应用、如何分析。实训课程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每组的成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主动性不同,传统的教学的讲解-演示-操作流程,不能顾及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导致部分小组成员存在侥幸心里,消极怠工。导致学习效果的总体质量不高。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尝试教学新手段,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者学习《道路材料综合实训》开发一系列的微课教学资源的。这些资源以立体媒体形式出现,每个资源时长控制在1-15分钟不等;以不同的实验内容或者设计步骤作为微课的分割节点,每个微课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实验,也可以按照逻辑关系组成为一个设计项目。学生可针对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反复观看,突破瓶颈,个性化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也为教师减轻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
二、设计原则
(一)简约性原则
“短小精悍”是微课的特点,它体现在知识内容、文件大小、视频长度三方面。
一个微课只包含一个知识点,在制作微课时,就应将知识点分解、细化。以《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为例,针对水泥工作性的检测,有“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两种方法,那么就可把这两种试验方法分别制作成资源。通过教师讲解将两个资源的逻辑关系联系到一起。
文件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容量小,以FLV格式为主,方便学生在线观看。
视频长度宜短不宜长,“一分钟教授”彭罗斯已经印证了极短微课的可行性。假如微课的时长超过15min,必然其中的内容是可以进行再分解的。同时视频中要直入主题,语言精练,线索鲜明。
(二)规律性原则
对于微课视频进行设计时,要按照普遍的认知规律来讲解。从简单到复杂,从操作到设计,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强调各个微课间的逻辑关系,先构建思维导图,再填充内在资源。
(三)适用性原则
教学型微课与比赛型微课在制作经费、制作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区别。《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所需要的资源无需一味地追求设计思路的新奇、拍摄画面的唯美。只要是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困难、激发学生兴趣的微课就是好的微课。以适用为佳,兼顾制作成本,控制制作周期,减少后期处理。
(四)多样性原则
微课的表现形式多样,有PPT录屏、表演录像、讲课录像、手写录屏等。为了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可综合运用和选取各种媒体资源、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法。微课的碎片化特点满足了学生不同场合、不同时段、不同用途进行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视频可兼容手机系统、电脑系统以及其他在线方式的多终端播放功能。
三、设计流程
(一)内容分析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开设在《道路材料》课程之后,是《道路材料》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训的延续和提高。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和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重点围绕公路桥梁建设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材料的生产与技术性能试验检测所展开,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筑路材料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60课时。
原有课程的实训教学一直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弊病:教师粗略演示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精细演示有占用过多的课堂学时;演示的内容为水泥、砂石、沥青的试验流程,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常有走神、烦躁的情况出现;学生课下继续完成实训项目时,缺少教师的指导,也得不到及时的流程评价,使得教与学脱钩。
尝试将微课引入《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课程平台熟悉任务内容、并学习相关微课,课上教师用极短的时间强调任务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在课上操作,教师提供咨询与评价服务。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找寻问题答案。通过微课的使用,突破以往存在的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动性。
(二)内容分解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包括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三个项目。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为例,对这一项目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
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先要完成含砂、石、水泥的原材料检测。检测合格后开始进行后续配合比设计过程。砂、石、水泥的原材料检测项目要符合水泥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每一个试验项目可制作为一个微课。
水泥混凝土用砂的微课项目有:筛分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泥量等。其中筛分试验可分为干筛法和水筛法,分别制作。水泥混凝土用砂的微课项目有:筛分试验、压碎值试验、针片状试验等。水泥的微课项目有:细度试验、胶砂强度试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初凝时间测定、终凝时间测定。
配合比设计分为计算初步配合比、调整基准配合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换算工地配合比四个步骤。计算初步配合比分解为确定试配强度、计算水灰比、选定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选定砂率、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这六个微课。调整基准配合比分解为调整过程与坍落度试验、维伯稠度试验三个微课。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分解为试件制作、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水泥混凝土试件养护、试验室配合比确定四个微课。换算工地配合比单独为一个微课。 (三)类型选择
微课的类型多种多样,确定类型是进行微课设计的基础。选择适宜类型可将微课的作用放大,解决教学困难。类型确定于知识点分解之后,根据每个微课的内容确定适宜的微课。
以试验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微课比如坍落度试验、水泥细度试验应以真人演示型为主。视频录制争取的试验操作,重点动作进行放大与重复。
以计算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微课比如计算初步配合比应以写字板录屏型为主。教师在写字板上边写边讲,保留了逻辑推理的过程。
以理论讲解为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可将理论转化为动画、图片、案例等可视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换算工地配合比,可将砂、石、水分别用不用颜色模块表示,以动画来表示试验室干燥砂石与工地现场砂石的区别。
(四)设计要素
微课并不只是一个视频文件,它还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等内容。可以这样讲,微课是以视频资源为核心的,辐射全部教学环节的一种教学手段。
微教案需最先制作,是核心视频脚本的基础。微教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浓缩、精练,提取又有价值的内容。微课实际讲求短小,其中的时间更多的应分配在讲授教学内容上。所以课题的切入应开门见山,使学生第一时间明白微课所对应的知识内容。中间的讲授环节应注意逻辑清晰,分条目逐步进行,紧抓主线,分支内容可以删除或者另作微课。案例说明的时候,案例应恰当、準确、精练。收尾阶段做出归纳总结,着中强调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记忆。结尾应干脆,不留伏笔和设问。微练习的设计要切合微课内容,不要求练习的数量。
四、资源开发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有录屏软件制作、摄像机拍摄、手机拍摄、动画合成等方式。
真人演示型微课适宜采用摄像机录制,这种录制较为专业,成像清晰,后期可剪接。需要注意的是,真人演示微课尽量录制操作的手和设备,而并不录制操作人的全貌。这样可以提高操作画面所占屏幕空间。
写字板录屏式微课可采用录屏软件录制。这种软件操作简单,教师完全可以自行操作。而图片、动画则需要制作公司的帮助,教师没必要掌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5]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6]郭绍青.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作者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关键词:微课;道路材料;教学资源;设计;开发
一、设计目的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单纯讲述和反复的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搞不清每一步骤的逻辑关系,动手操作时也是问题百出。即便单纯的会做某个实验,却不知道实验数据如何应用、如何分析。实训课程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每组的成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主动性不同,传统的教学的讲解-演示-操作流程,不能顾及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导致部分小组成员存在侥幸心里,消极怠工。导致学习效果的总体质量不高。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尝试教学新手段,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者学习《道路材料综合实训》开发一系列的微课教学资源的。这些资源以立体媒体形式出现,每个资源时长控制在1-15分钟不等;以不同的实验内容或者设计步骤作为微课的分割节点,每个微课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实验,也可以按照逻辑关系组成为一个设计项目。学生可针对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反复观看,突破瓶颈,个性化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也为教师减轻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
二、设计原则
(一)简约性原则
“短小精悍”是微课的特点,它体现在知识内容、文件大小、视频长度三方面。
一个微课只包含一个知识点,在制作微课时,就应将知识点分解、细化。以《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为例,针对水泥工作性的检测,有“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两种方法,那么就可把这两种试验方法分别制作成资源。通过教师讲解将两个资源的逻辑关系联系到一起。
文件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容量小,以FLV格式为主,方便学生在线观看。
视频长度宜短不宜长,“一分钟教授”彭罗斯已经印证了极短微课的可行性。假如微课的时长超过15min,必然其中的内容是可以进行再分解的。同时视频中要直入主题,语言精练,线索鲜明。
(二)规律性原则
对于微课视频进行设计时,要按照普遍的认知规律来讲解。从简单到复杂,从操作到设计,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强调各个微课间的逻辑关系,先构建思维导图,再填充内在资源。
(三)适用性原则
教学型微课与比赛型微课在制作经费、制作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区别。《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所需要的资源无需一味地追求设计思路的新奇、拍摄画面的唯美。只要是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困难、激发学生兴趣的微课就是好的微课。以适用为佳,兼顾制作成本,控制制作周期,减少后期处理。
(四)多样性原则
微课的表现形式多样,有PPT录屏、表演录像、讲课录像、手写录屏等。为了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可综合运用和选取各种媒体资源、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法。微课的碎片化特点满足了学生不同场合、不同时段、不同用途进行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视频可兼容手机系统、电脑系统以及其他在线方式的多终端播放功能。
三、设计流程
(一)内容分析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开设在《道路材料》课程之后,是《道路材料》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训的延续和提高。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和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重点围绕公路桥梁建设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材料的生产与技术性能试验检测所展开,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筑路材料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60课时。
原有课程的实训教学一直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弊病:教师粗略演示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精细演示有占用过多的课堂学时;演示的内容为水泥、砂石、沥青的试验流程,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常有走神、烦躁的情况出现;学生课下继续完成实训项目时,缺少教师的指导,也得不到及时的流程评价,使得教与学脱钩。
尝试将微课引入《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课程平台熟悉任务内容、并学习相关微课,课上教师用极短的时间强调任务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在课上操作,教师提供咨询与评价服务。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找寻问题答案。通过微课的使用,突破以往存在的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动性。
(二)内容分解
《道路材料综合实训》课程包括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三个项目。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为例,对这一项目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
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先要完成含砂、石、水泥的原材料检测。检测合格后开始进行后续配合比设计过程。砂、石、水泥的原材料检测项目要符合水泥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每一个试验项目可制作为一个微课。
水泥混凝土用砂的微课项目有:筛分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泥量等。其中筛分试验可分为干筛法和水筛法,分别制作。水泥混凝土用砂的微课项目有:筛分试验、压碎值试验、针片状试验等。水泥的微课项目有:细度试验、胶砂强度试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初凝时间测定、终凝时间测定。
配合比设计分为计算初步配合比、调整基准配合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换算工地配合比四个步骤。计算初步配合比分解为确定试配强度、计算水灰比、选定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选定砂率、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这六个微课。调整基准配合比分解为调整过程与坍落度试验、维伯稠度试验三个微课。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分解为试件制作、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水泥混凝土试件养护、试验室配合比确定四个微课。换算工地配合比单独为一个微课。 (三)类型选择
微课的类型多种多样,确定类型是进行微课设计的基础。选择适宜类型可将微课的作用放大,解决教学困难。类型确定于知识点分解之后,根据每个微课的内容确定适宜的微课。
以试验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微课比如坍落度试验、水泥细度试验应以真人演示型为主。视频录制争取的试验操作,重点动作进行放大与重复。
以计算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微课比如计算初步配合比应以写字板录屏型为主。教师在写字板上边写边讲,保留了逻辑推理的过程。
以理论讲解为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可将理论转化为动画、图片、案例等可视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换算工地配合比,可将砂、石、水分别用不用颜色模块表示,以动画来表示试验室干燥砂石与工地现场砂石的区别。
(四)设计要素
微课并不只是一个视频文件,它还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等内容。可以这样讲,微课是以视频资源为核心的,辐射全部教学环节的一种教学手段。
微教案需最先制作,是核心视频脚本的基础。微教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浓缩、精练,提取又有价值的内容。微课实际讲求短小,其中的时间更多的应分配在讲授教学内容上。所以课题的切入应开门见山,使学生第一时间明白微课所对应的知识内容。中间的讲授环节应注意逻辑清晰,分条目逐步进行,紧抓主线,分支内容可以删除或者另作微课。案例说明的时候,案例应恰当、準确、精练。收尾阶段做出归纳总结,着中强调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记忆。结尾应干脆,不留伏笔和设问。微练习的设计要切合微课内容,不要求练习的数量。
四、资源开发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有录屏软件制作、摄像机拍摄、手机拍摄、动画合成等方式。
真人演示型微课适宜采用摄像机录制,这种录制较为专业,成像清晰,后期可剪接。需要注意的是,真人演示微课尽量录制操作的手和设备,而并不录制操作人的全貌。这样可以提高操作画面所占屏幕空间。
写字板录屏式微课可采用录屏软件录制。这种软件操作简单,教师完全可以自行操作。而图片、动画则需要制作公司的帮助,教师没必要掌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5]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6]郭绍青.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作者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