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到强力推动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交通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活动中所步及的各种关系,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践证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下阐述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发展的主要特点,参阅了国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运输管理;交通;体制改革
一、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几十年来在经历了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探索阶段、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阶段和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阶段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简政放权、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政企分开,政府职能逐渐剥离企业经营者向行业管理转变。政企分开后交通运输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各运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进了企业竞争力使其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我国通过运输企业和港口等管理权限的下放,扩大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使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增进了生产效率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要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交通运输业也面临许多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合仍然不甚契合。
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采用的是一种条与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在中央统一规划下由各自主管机构分别细化管理其中部分机构既是行业行政领导部门,又是行业内部分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业上的分工界限不清楚随着民航、水运、管道、铁路等部门逐步进行体制改革改革力度和节奏的不同导致了各运输行业目前的发展存在各自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长期推行分运输方式管理模式,综合运输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分运输方式管理体制容易导致各政府部门对于综合交通概念缺乏深入研究,容易造成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这种局面不利于整合交通资源、统一规划更会阻碍全国统一运输系统的形成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管理上未能形成有效的分工,且政府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职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管理职责上分工不清楚导致各自的职能相对并不清晰部分省市交通管理机构各自规划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容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三是政企不分的情形仍然存在。一些职能管理部门除履行其行业管理职能外,还直接管理其经营的的企业难以保证行业管理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四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交通项目的招标投资建设全过程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缺乏独立的外部监管体制应尽快建立权利彼此制衡的行业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施工监管、运行机制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1、交通运输集中管理。交通运输的集中管理是国外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都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中央政府设置交通部或运输部,主管全国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事务。例如美国1967年4月成立综合性的运输部组成预算、政策、安全与航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海运等十几个业务局是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以增进运输效率,节约资源。
2、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健全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可降低政府对运输行业的管理成本,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都极为重视交通运输的法制建设无论是国家的运输政策和规划还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变更权力与义务的划分以及资金来源与分配都以立法形式予以规定,以保证国家对交通运输的有效管理。
3、各级政府权责分明。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户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工十分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确定目标、制定国家政策、设计中长期规划、建立法律和制度框架等地方政府除承担地方政策、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还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发展交通运输业。
4、政府调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交通运输业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产业,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以市场手段为主,兼政府干预的方式。美国对交通行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它对运输结构的调整并不完全采取经济或市场的手段,如在技术标准、运输安全措施、环境影响标准等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政府干预调控手段。
三、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由分散走向集中。几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而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均衡。因此,必须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行多运输方式横向管理便于相近或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府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其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不断向市场和地方政府转移。
2、明确中央和地方职责职能。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有利于各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通运输事业的高效开发。涉及国计民生、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交通基础设施,要通过由中央政府规划、筹资、建设和维护管理或者由中央委托地方代为管理。对于区域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则由地方政府负责。将中央与地方职责职能分工明确,可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使国家交通建设和谐发展。
3、完善体制中不适应发展的环节,发展适合国情运输方式。伴随国家经济改革及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完善现有体制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环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交通发展的关系;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深化改革,朋确各方面的关系,为交通运输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依据各运输方式的经济特性,发展与本国具体国情、资源条件相适宜的交通方式并根据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程度,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和发展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台理配置交通战略要素、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能。
运输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输管理体制对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我们要极力扩宽对我国交通体制改革的视野,按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四人民日报,2007-10-16.
[2]文宏,张德宝.当前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趋势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9.
【关键词】 运输管理;交通;体制改革
一、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几十年来在经历了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探索阶段、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阶段和交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阶段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简政放权、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政企分开,政府职能逐渐剥离企业经营者向行业管理转变。政企分开后交通运输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各运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进了企业竞争力使其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我国通过运输企业和港口等管理权限的下放,扩大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使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增进了生产效率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要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交通运输业也面临许多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合仍然不甚契合。
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采用的是一种条与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在中央统一规划下由各自主管机构分别细化管理其中部分机构既是行业行政领导部门,又是行业内部分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业上的分工界限不清楚随着民航、水运、管道、铁路等部门逐步进行体制改革改革力度和节奏的不同导致了各运输行业目前的发展存在各自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长期推行分运输方式管理模式,综合运输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分运输方式管理体制容易导致各政府部门对于综合交通概念缺乏深入研究,容易造成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这种局面不利于整合交通资源、统一规划更会阻碍全国统一运输系统的形成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管理上未能形成有效的分工,且政府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职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管理职责上分工不清楚导致各自的职能相对并不清晰部分省市交通管理机构各自规划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容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三是政企不分的情形仍然存在。一些职能管理部门除履行其行业管理职能外,还直接管理其经营的的企业难以保证行业管理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四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交通项目的招标投资建设全过程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缺乏独立的外部监管体制应尽快建立权利彼此制衡的行业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施工监管、运行机制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1、交通运输集中管理。交通运输的集中管理是国外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都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中央政府设置交通部或运输部,主管全国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事务。例如美国1967年4月成立综合性的运输部组成预算、政策、安全与航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海运等十几个业务局是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以增进运输效率,节约资源。
2、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健全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可降低政府对运输行业的管理成本,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都极为重视交通运输的法制建设无论是国家的运输政策和规划还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变更权力与义务的划分以及资金来源与分配都以立法形式予以规定,以保证国家对交通运输的有效管理。
3、各级政府权责分明。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户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工十分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确定目标、制定国家政策、设计中长期规划、建立法律和制度框架等地方政府除承担地方政策、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还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发展交通运输业。
4、政府调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交通运输业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产业,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以市场手段为主,兼政府干预的方式。美国对交通行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它对运输结构的调整并不完全采取经济或市场的手段,如在技术标准、运输安全措施、环境影响标准等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政府干预调控手段。
三、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由分散走向集中。几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而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均衡。因此,必须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行多运输方式横向管理便于相近或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府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其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不断向市场和地方政府转移。
2、明确中央和地方职责职能。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有利于各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通运输事业的高效开发。涉及国计民生、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交通基础设施,要通过由中央政府规划、筹资、建设和维护管理或者由中央委托地方代为管理。对于区域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则由地方政府负责。将中央与地方职责职能分工明确,可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使国家交通建设和谐发展。
3、完善体制中不适应发展的环节,发展适合国情运输方式。伴随国家经济改革及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完善现有体制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环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交通发展的关系;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深化改革,朋确各方面的关系,为交通运输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依据各运输方式的经济特性,发展与本国具体国情、资源条件相适宜的交通方式并根据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程度,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和发展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台理配置交通战略要素、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能。
运输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输管理体制对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我们要极力扩宽对我国交通体制改革的视野,按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四人民日报,2007-10-16.
[2]文宏,张德宝.当前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趋势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