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味是人体能够感知且十分喜爱的,所以“甜”字经常在一些令人向往的词句中扮演角色,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有“甜甜蜜蜜”、“吃到甜头”等。谁都知道,甜最本质的意义,是一种味道。那么,又是什么制造了这种味道呢?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糖。这样的答案不算错,却不尽然。比如说我们最为熟悉的糖精,它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糖”,并且吃进去之后还不能被消化吸收,很有点吃了也白吃的意思。
在自然界中,为人类带来甜味的最经典也最常用的物质,是蔗糖和蜂蜜,前者是植物的恩赐,主要原料有甘蔗、甜菜,后者则是动物的杰作。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蔗糖和蜂蜜,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诸多“甜品”,为满足人类对甜味的贪婪可谓鞠躬尽瘁。然而,作为一种高能食品,种种天然或者其他依赖于自然物质制造出来的糖,却开始为挑剔的现代人所“嫌弃”。对甜味的喜爱依然不变,但健康还是得先顾着。比如对于糖尿病或者低血糖症患者来说,糖无异于毒药。为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人们把目光瞄向了糖替代品。
糖替代品没有很准确的定义,简单说,就是指蔗糖或者糖浆之外能够产生甜味的可食用物质,主要是一些合成的化学产品,通常也被叫做甜味剂。跟糖类相比,甜味剂的好处完全值得甜味爱好者们大书特书。其中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不参与糖的代谢过程,不会产生高热量或者是产生的热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这对钟爱甜味而又担心身体发胖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天大喜讯。另外,由于甜味剂的甜度一般都是蔗糖的数百倍,从性价比上来考虑,也非常的经济、实惠。吃掉一吨蔗糖或许不容易,而要吃下相当于一吨蔗糖所产生的甜度的甜味剂,似乎就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三种: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作为化学产品,几乎每种糖替代品都有着坎坷身世,萦绕在它们身边的是无尽的争论,喧嚣不已。像任何食品添加剂一样,甜味剂需要接受人们关于它是否安全的争执与论证。它们的好处自然是众所周知,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限于此。它们之所以出现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人类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很自然地,我们还需要它们无害,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最早的甜味剂,糖精于1879年就走上了糖替代品的历史舞台,而关于它的争论却在20世纪初才出现,到1960年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糖精会导致老鼠膀胱癌的发生,这意味着糖精可能是一种导致动物癌症的物质。1977年,加拿大禁止了糖精的使用。美国当时也有同样的打算,可是美国的糖尿病患者不干了。最后迫于公众压力,国会没有批准这项提案,只要求所有含糖精食品注明糖精可能是一种致癌物。此后,糖精与癌症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进一步研究。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最终搞清楚了糖精导致动物癌症的作用机理,而那一机理在人体中并不存在。
阿斯巴甜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甜味剂,诞生于1965年。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60~200倍,目前世界上有数千种食品饮料中使用。可口可乐公司的无糖可乐,最常用的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关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论也非常激烈。最初的检测认为它跟脑肿瘤有关。1980 年,有关机构召集了公众调查委员会,对阿斯巴甜和脑肿瘤的关系进行调查,没有发现二者相关。1981年,美国批准了阿斯巴甜在某些食品中的使用,1996年对阿斯巴甜的限制被取消,允许它在任何食品中使用。2002年欧盟的科学委员会审查了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研究,也确认批准使用。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的国家有大约90个。尽管如此,对于阿斯巴甜的批评依然很多,也一直有研究指出其可能的健康危害。
还有一种甜味剂,相比糖精和阿斯巴甜,名字要粗糙得多,叫做三氯蔗糖。它是由蔗糖转化而来的,其中蔗糖的三个羟基被氯原子取代了,甜度是蔗糖的600倍。或许是为了吃起来更加心安理得一些,有人给它改了个温馨的名字——甜蜜素。关于甜蜜素安全性的怀疑,主要源于它含有氯,因为许多含有氯的有机物是有毒的。不过,甜蜜素并不因为含氯而有毒,它在人体内不会分解出氯来。即便如此,从被发现到被广泛批准使用,它依然经历了15年的漫长等待。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大约有80个,中国是其中之一。有关机构审查了百余项针对人或者动物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找出甜蜜素对于致癌、生殖以及神经方面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负面影响的存在。也有一些动物研究实验用过量的甜蜜素喂养老鼠,观察到了一些不良后果,如DNA损伤、乳腺减小等,不过由于人们的正常食用量远远低于这些实验所用浓度,所以这些研究结果被认为不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梁宇清
在自然界中,为人类带来甜味的最经典也最常用的物质,是蔗糖和蜂蜜,前者是植物的恩赐,主要原料有甘蔗、甜菜,后者则是动物的杰作。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蔗糖和蜂蜜,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诸多“甜品”,为满足人类对甜味的贪婪可谓鞠躬尽瘁。然而,作为一种高能食品,种种天然或者其他依赖于自然物质制造出来的糖,却开始为挑剔的现代人所“嫌弃”。对甜味的喜爱依然不变,但健康还是得先顾着。比如对于糖尿病或者低血糖症患者来说,糖无异于毒药。为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人们把目光瞄向了糖替代品。
糖替代品没有很准确的定义,简单说,就是指蔗糖或者糖浆之外能够产生甜味的可食用物质,主要是一些合成的化学产品,通常也被叫做甜味剂。跟糖类相比,甜味剂的好处完全值得甜味爱好者们大书特书。其中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不参与糖的代谢过程,不会产生高热量或者是产生的热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这对钟爱甜味而又担心身体发胖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天大喜讯。另外,由于甜味剂的甜度一般都是蔗糖的数百倍,从性价比上来考虑,也非常的经济、实惠。吃掉一吨蔗糖或许不容易,而要吃下相当于一吨蔗糖所产生的甜度的甜味剂,似乎就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三种: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作为化学产品,几乎每种糖替代品都有着坎坷身世,萦绕在它们身边的是无尽的争论,喧嚣不已。像任何食品添加剂一样,甜味剂需要接受人们关于它是否安全的争执与论证。它们的好处自然是众所周知,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限于此。它们之所以出现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人类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很自然地,我们还需要它们无害,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最早的甜味剂,糖精于1879年就走上了糖替代品的历史舞台,而关于它的争论却在20世纪初才出现,到1960年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糖精会导致老鼠膀胱癌的发生,这意味着糖精可能是一种导致动物癌症的物质。1977年,加拿大禁止了糖精的使用。美国当时也有同样的打算,可是美国的糖尿病患者不干了。最后迫于公众压力,国会没有批准这项提案,只要求所有含糖精食品注明糖精可能是一种致癌物。此后,糖精与癌症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进一步研究。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最终搞清楚了糖精导致动物癌症的作用机理,而那一机理在人体中并不存在。
阿斯巴甜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甜味剂,诞生于1965年。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60~200倍,目前世界上有数千种食品饮料中使用。可口可乐公司的无糖可乐,最常用的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关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论也非常激烈。最初的检测认为它跟脑肿瘤有关。1980 年,有关机构召集了公众调查委员会,对阿斯巴甜和脑肿瘤的关系进行调查,没有发现二者相关。1981年,美国批准了阿斯巴甜在某些食品中的使用,1996年对阿斯巴甜的限制被取消,允许它在任何食品中使用。2002年欧盟的科学委员会审查了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研究,也确认批准使用。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的国家有大约90个。尽管如此,对于阿斯巴甜的批评依然很多,也一直有研究指出其可能的健康危害。
还有一种甜味剂,相比糖精和阿斯巴甜,名字要粗糙得多,叫做三氯蔗糖。它是由蔗糖转化而来的,其中蔗糖的三个羟基被氯原子取代了,甜度是蔗糖的600倍。或许是为了吃起来更加心安理得一些,有人给它改了个温馨的名字——甜蜜素。关于甜蜜素安全性的怀疑,主要源于它含有氯,因为许多含有氯的有机物是有毒的。不过,甜蜜素并不因为含氯而有毒,它在人体内不会分解出氯来。即便如此,从被发现到被广泛批准使用,它依然经历了15年的漫长等待。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大约有80个,中国是其中之一。有关机构审查了百余项针对人或者动物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找出甜蜜素对于致癌、生殖以及神经方面的影响,结果没有发现负面影响的存在。也有一些动物研究实验用过量的甜蜜素喂养老鼠,观察到了一些不良后果,如DNA损伤、乳腺减小等,不过由于人们的正常食用量远远低于这些实验所用浓度,所以这些研究结果被认为不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