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师要爱幼儿,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其次,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再次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表扬,耐心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 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是他们受益终生。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我园大部分幼儿都是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我认为,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谈谈我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一点体会。
1.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爱幼儿,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自从带了幼儿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有个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刚开始给他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他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前提。
其次,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利用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把用餐、饮水、洗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的去学。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自己吃饭,我准备了好多瓶娃娃和蚕豆、小勺,请幼儿一勺一勺地喂娃娃吃,让瓶娃娃吃的饱饱的,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拿小勺喂饭的诀窍,这时我再让孩子们自己吃饭,就容易多了,他们很快掌握拿小勺自己吃饭的技能。在建构游戏时,往往有些孩子会把所有用过的东西放在一起,就算收拾玩了,怎么让孩子把各种玩具分类归放呢?光靠老师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我就说“我们来布置一个家吧!”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家的感觉最好!”家是人的心灵之旅的港湾,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大积木放大箩筐里,小积木放小箩筐里……”一切按家的方式安设,整理干干净净,分类放置。多整洁的一个家呀!孩子从中学到了活动后要把玩具收拾干净,分类放好。在以后的活动中,就再也没有出现乱放的现象了。
再次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表扬,耐心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 *小朋友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最后,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2.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坚持性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行为变化大,表现不稳定,自觉的意识较差,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习惯养成具有反复的特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养” 不难,而“养成”并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成为自然的流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成人很容易疲劳或者忽视,以至于前功尽弃。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很大的坚持性,时时、事事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不断的正面强化和提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永久的良好习惯。
2.2 鼓励性原则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表扬与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在某方面有进步的时候,教师恰当而及时的肯定会有效的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幼儿觉得自己受到成人的关注,促使已有的良好习惯和技能继续得以保持和巩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2.3 一致性原则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规”,也就是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应该习得的。为此,我园根据各年龄班不同的特点,结合各领域内容,整理出小、中、大各平行班每 3 个生活环节应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家园沟通,使教师、家长更明确了培养的目标,增强了教育的一致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教育合力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促进作用。
大家常说: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幼儿教育 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是他们受益终生。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我园大部分幼儿都是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我认为,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谈谈我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一点体会。
1.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爱幼儿,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自从带了幼儿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有个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刚开始给他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他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前提。
其次,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利用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把用餐、饮水、洗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的去学。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自己吃饭,我准备了好多瓶娃娃和蚕豆、小勺,请幼儿一勺一勺地喂娃娃吃,让瓶娃娃吃的饱饱的,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拿小勺喂饭的诀窍,这时我再让孩子们自己吃饭,就容易多了,他们很快掌握拿小勺自己吃饭的技能。在建构游戏时,往往有些孩子会把所有用过的东西放在一起,就算收拾玩了,怎么让孩子把各种玩具分类归放呢?光靠老师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我就说“我们来布置一个家吧!”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家的感觉最好!”家是人的心灵之旅的港湾,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大积木放大箩筐里,小积木放小箩筐里……”一切按家的方式安设,整理干干净净,分类放置。多整洁的一个家呀!孩子从中学到了活动后要把玩具收拾干净,分类放好。在以后的活动中,就再也没有出现乱放的现象了。
再次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表扬,耐心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 *小朋友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最后,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2.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坚持性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行为变化大,表现不稳定,自觉的意识较差,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习惯养成具有反复的特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养” 不难,而“养成”并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成为自然的流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成人很容易疲劳或者忽视,以至于前功尽弃。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很大的坚持性,时时、事事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不断的正面强化和提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永久的良好习惯。
2.2 鼓励性原则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表扬与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在某方面有进步的时候,教师恰当而及时的肯定会有效的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幼儿觉得自己受到成人的关注,促使已有的良好习惯和技能继续得以保持和巩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2.3 一致性原则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规”,也就是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应该习得的。为此,我园根据各年龄班不同的特点,结合各领域内容,整理出小、中、大各平行班每 3 个生活环节应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家园沟通,使教师、家长更明确了培养的目标,增强了教育的一致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教育合力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促进作用。
大家常说: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