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红都瑞金的首任“京都”书记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很好!很好!瑞金的父母官啊!”
  邓小平担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之际,正值“左”倾思想占据领导地位之时,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不切实际、不合理的政策。
  一如他后来所说:“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在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尽管面临着繁重而复杂的任务,但是他以决断果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迅速扶正压邪、稳定人心,随后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人们所熟知和认可的小平风格。
  “邓书记为瑞金人民除了一大害!”
  1931年,27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尽管此前已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但他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来自“左”倾错误思想的高压态势;二是“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气沉沉的”局面。困难面前,邓小平将如何打开局面?
  之前的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左”倾错误思想严重,他发动的所谓肃清党内“社会民主党”成员的行动致使大量的革命同志含冤牺牲。据当地党史资料记载,当时“当干部的怕戴红袖套,因为红袖套上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担心别人看见自己反遭冤枉”,人人自危的情景可见一斑。因此,一到瑞金,邓小平便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以赣东特委特派员的身份组成调查组,走乡串户,一区一乡地深入调查,了解肃清所谓“社会民主党”运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制定切实措施以稳定事态。
  9月底,邓小平从乡下回到县城,在中共赣东特委支持下,他采取果断措施,召开全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向大家讲解肃反的真正意义和正确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号召党员活动分子大胆起来揭发瑞金县肃反中的错误问题。随后召开县、区、乡三级主要干部会议,“讨论过去肃反的偏差”,说明肃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负责肃反的领导人(肃反委员会)没有掌握政策造成的,并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李添富在肃“社会民主党”过程中的严重错误和罪行,宣布撤销李添富的一切职务,予以拘捕。在接着召开的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公审和处决了李添富。随后,邓小平亮出自己县委书记的真实身份,代表县委在大会上宣布:立即停止杀人;凡被怀疑是“社党分子”的一律不抓;已被关押在狱的,如是贫农、中农的一概释放。
  正是这种决毅果敢、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使得邓小平迅速制止了这场政治迫害,稳定了县域的社会局面。因此,民众都说,“邓小平同志的措施是救命的法宝”,“邓书记为瑞金人民除了一大害,如果不是他來了,瑞金还不知要杀害多少革命同志!”甚至有人称邓小平是“包公再世”。
  在会昌,邓小平同样如此。尽管他自称“未能打开局面”,但实际上仍然在种种历史条件限制下做到了“有所作为”。刚刚上任会昌县委书记时,他就果断处理了“靖卫团”骚扰群众的事情。其时,会昌城外一些小股的国民党地方“靖卫团”残余势力和散兵游勇,经常向城内放冷枪,并四处骚扰群众。为此,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会昌各区委书记参加的县委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巡逻和搜索,并派出赤卫队继续清剿“靖卫团”残余以稳定局面。之后,又对以地主残余、富农、流氓组织秘密民团造谣捣鬼的反革命活动,“给予不断的破坏与严重的镇压”。在此基础上,在会昌县委的领导下,“破获了西岗、板坑、乌鸦泊三处秘密民团组织,首要大部捉到与决杀了(概是阶级异己分子)”。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筹办“开国盛典”,成为红都瑞金的首任“京都”书记
  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共产国际提议,为统一全国苏维埃运动和对红军的领导,决定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由于反“围剿”战争的频繁,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会”)几度延期。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全面胜利结束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占领了21个县城,10月间开通了瑞金与上海党中央的无线电联系,苏区中央局最后决定于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县召开“一苏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把瑞金定为首都。
  1931年9月末的瑞金,秋风送爽。邓小平得知苏区中央局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项英等前来瑞金部署“一苏大会”的筹备工作后,便与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一起前往迎接。晚上,他们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安排。邓小平汇报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瑞金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决心尽一切力量确保这次大会在瑞金顺利召开。”毛泽东赞扬邓小平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稳定了全县局势。
  根据毛泽东“要选择一个便于隐蔽、便于疏散的会场,以防敌机空袭骚扰”的指示,邓小平带着县里几个领导人在叶坪一带转了半天,最后被西面一片茂密林地所吸引。这里中间有一块开阔地,靠南面有一座谢氏祠堂,只要略加修整,便可用作“一苏大会”活动场所,开展阅兵典礼和军民联欢。
  邓小平等人看准后,便紧锣密鼓地着手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组织人员将开阔地扩充平整,修成一个万人“红军广场”,并用竹木、石头在西端筑成一个检阅台;其次,组织人员将谢氏祠堂打扫干净,进行拓宽,在正厅顶端布置一个主席台,大门悬挂一颗大五角星,以形成一个简陋的千人大礼堂;再次,为了避免敌人干扰,防止敌机轰炸,在福建长汀布置一个假的“一苏大会”会场。与此同时,邓小平部署各区乡紧急行动起来,动员人民努力增加生产,保障大会供给,掀起一个向大会奉献厚礼的竞赛热潮。
  1931年11月7日清晨,阳光灿烂。庆祝“一苏大会”开幕的红军阅兵典礼在万人广场隆重举行。号角声、锣鼓声、鞭炮声一齐震响。毛泽东亲自升旗,朱德在检阅中带领大家高呼口号。8时许,典礼圆满结束。邓小平按预定方案,指挥大家向四处疏散。片刻,几架国民党轰炸机朝瑞金城低空飞来,盘旋一周,未找到目标,就盲目扔下数枚炸弹,飞向长汀。
  11月7日下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谢氏宗祠隆重开幕,610名来自各根据地、红军部队和总工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邓小平因陋就简地安排好代表们的食宿,便一直忙于准备大会的各种文件。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在11月20日大会闭幕前,先后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瑞金更名为“瑞京”,直属中央领导。从此,瑞金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成为党政军群的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瑞金成了红色中国的第一个首都,时任县委书记的邓小平也自然成为红都瑞金的首任“京都”书记。   抓重点难点,着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在瑞金,由于肃反扩大化得到及时而彻底的纠正,接下来就要稳定和巩固成果,使县政各项工作恢复运转和活力。因此,随着县域社会秩序的渐次稳定,邓小平开始着力于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恢复和整顿,选举新的苏维埃政府领导机构,并对建立健全司法、裁判机构,对拘捕、审讯、审判等权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提高基层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效率,他决定取消村一级政府,只在村一级设苏维埃代表,并重新划分各区、乡管辖区域。
  另外,为巩固发展苏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群团组织,使各方面的工作深入开展起来,邓小平又着手建立干部培训制度。他一方面致力于开办干部培训班,另一方面亲自给学员讲课,帮助大家提高革命觉悟和政策水平,传授工作经验。据县原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会主任罗志才回忆说:“邓小平同志任职后,很关心干部队伍的成长。他经常指导没有文化的干部,同时号召劳动妇女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在会昌,他要求各县党组织在工农群众的先进分子中大力发展党员。于是,一大批斗争坚决、意志坚定的工农积极分子加入了黨组织,党员队伍迅速壮大。据1932年七、八、九三个月的党员发展统计,会昌发展了1638名,寻乌发展了476名,安远发展了590名。同时,为配合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邓小平指示三县县委、县苏维埃要以冲锋的精神迅速壮大地方武装和扩大红军。由于进行了广泛的“亲劝亲、邻劝邻”宣传动员,加上党员干部带头,广大青年纷纷报名踊跃参加红军,到1932年11月,会昌的赤卫军扩大到4970人,模范师为2529人,地方武装的实力大为增强。
  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苏区生存与稳定的大事。在当时的苏区存在着“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倾向,甚至提出了小孩子不分田的主张。邓小平说:“搞土地革命,制定分地的政策。有人说小孩子不应该分地,我就对他们讲,四川俗话说,三岁小子,吃死老子!小孩子吃得也不少呀,因此也应该分地。”同时,他以乡为单位,把田分为甲、乙、丙三类,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好坏搭匀,再按人口平均分配。对于豪绅地主的方法是:先没收豪绅地主和祠堂庙宇的土地,然后成立分田委员会进行土地分配。分配土地时还留有1%至2%的好田为红军公田,以作公益事业或调剂之用。分田后,由乡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证。同时特别强调不能侵犯中农的利益,对于富农也不能过分打击。
  在会昌,邓小平重新部署了分田运动,各区乡重新组织了调查土地委员会、分田委员会,调动广大贫苦农民参与分田斗争的积极性,发挥贫农团和雇农工会的作用,并强调将分田运动的重点放在新区、边区。关于查田,邓小平反对将查田重点放在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政策上,指出要将重点放在清查豪绅地主隐瞒的土地上。凡是查出豪绅地主隐瞒的土地,都要分配给贫农。通过复查分田,许多农民激动万分,纷纷说:“这回我们才算真正翻了身。”
  积极组织社会生产,支援革命战争,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的又一重要任务。为此,邓小平一方面强调广大党团员要积极带头行动起来搞好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打胜仗;另一方面和干部一道,大力组织劳动互助,建立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队等组织;同时积极开办工业,发展商业贸易,恢复和发展了纸、烟叶、农具、药材、钨矿、石灰、夏布、硝盐等土特产品的生产,开办了纸槽社、纸烟厂、被服厂、硝盐厂等厂矿。在商业贸易方面,提出了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鼓励商人开办店铺和作坊,组织人民开展地下贸易活动,偷越敌人设置的经济封锁线,保证苏区和白区间的商贸交易。
  为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巩固发展瑞金苏区,邓小平还十分注意加强党的文化宣传工作。1931年10月25日,他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这是一份油印四开报纸,每期出两版,单面印刷。该报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栏目就有“社论”“内外新闻”“扩大红军”“铁锤”等。邓小平经常撰写文章在该报发表,指导全县工作。
  “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担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之际,正值“左”倾思想占据领导地位之时。无论是土地分配问题还是革命战略问题,邓小平都与“左”的思想有着分歧。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不切实际、不合理的政策。邓小平从苏区实际出发,提出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应有所区别,地方红军不宜全部编入正规红军,更不赞成所谓“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在推销公债、征集粮食问题上,鉴于苏区群众负担太重的实际情形,邓小平认为在推销公债、退还公债和借谷子工作中,不宜提出过高指标,红军应到白区打土豪筹款。
  无论环境如何,邓小平都始终坚持注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式与工作作风。一如他后来所说:“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注重实地调查。因此,实地调查是邓小平在县政工作中一直都强调和遵循的方法。对于一些看似确定的事情,他也坚持调查之后再作处理。1933年初春,邓小平在会昌基层察访时,被告知担任区苏维埃主席的朱秀歧“妄想叛变通敌”;保卫局也前来报告说,“朱秀歧带枪逃跑,保卫局已派人把他抓回来”;随行的人也认为是明摆着的事实。应该说在当时的会昌,关于叛变通敌的情形是较为常见的。但是即便如此,邓小平依然强调先调查后再作处理。为此,他亲自到朱秀歧的家乡芙蓉寨调查,结果发现是子虚乌有的事。邓小平不仅明察,有时也会暗访。据原苏区会昌县筠门岭区儿童局长朱仲友回忆说,邓小平曾有一次装扮成小商贩暗访儿童团,结果因未被识出而被押往区政府。
  在会昌任职期间,针对不少苏维埃干部存在的工作方法粗暴、消极怠工、贪污腐化、官僚主义等现象,邓小平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践行群众路线,对于贪污腐化和消极怠工分子要给予严厉打击。在他看来,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正是出于这一理念,他对干部群众的生活极为关心,经常抽空到老表家去走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干部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会昌时期还实行了“共产主义礼拜六”制度。每逢周末他就带领干部到乡村帮助红军家属进行耕田、插秧、收割等劳动。通过开展“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一方面解决了红军家属的困难,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的天职”
  邓小平身为“京都”书记,一身清廉,处处作出表率,使清正廉洁成为红都风尚。
  当时,苏区经过几次反“围剿”,粮食极为紧张,邓小平一面号召全县干部节省口粮,支援前方,一面带头节衣缩食,每月至少节省8斤口粮,有时多达15斤。邓小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吃红薯不剥皮,风趣地说:“红薯皮营养高,吃了不怕风吹雨打,丢了太可惜。”
  在瑞金的十多个月里,邓小平有时甚至住祠堂、庙宇,先后迁居五六次。他常穿的是粗衣棉布的中山装,吃的也与大家一样。邓小平有一条用了好几年的花格毛巾,尽管已经单薄无毛了,却仍然完整无损。身边工作人员通过留心观察,发现他不是拧毛巾而是用两手挤。邓小平有一条灰黑色裤子,一直缝缝补补,结果裤子越穿越短,但他依然穿着它走村串户。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写道:邓小平在苏区,一个人,一匹马,一个警卫员兼马夫,轻骑简从,就这么在瑞金、会昌一带那么大的区域内来来回回。
  邓小平对贪污盗窃、铺张浪费、违法乱纪、欺压人民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下决心要涤荡这些污泥浊水。1932年5月,他根据群众举报,得知瑞金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景魁结交黑势力,滥用职权压迫群众,索要财物,打牌酗酒,调戏并强奸多名妇女,还将一封装有子弹头的信塞进工农检察部的门缝里进行威胁。针对这种严重犯罪案件,邓小平立即进行了严查,并及时上报中央最高法庭批准,迅速将陈景魁捉拿公审,执行枪决。
  又如钻进革命队伍、窃取叶坪乡苏维埃主席的谢步升,将自己的妻子卖给一个“老光棍”后,一面和地主的小老婆混在一起,一面多次诱奸一位贫农的妻子,并指使人将那位贫农秘密杀害。同时,群众检举谢步升把打土豪所得的一包金银首饰、100多斤食盐和数件衣物拿回家里,并偷窃公家3000斤大米卖给米商。邓小平得知上述情况后怒不可遏,马上召开会议,厉声说:“我们苏维埃政权才建立几个月,就有干部如此腐化堕落,贪赃枉法,叫人民怎么相信政府?共产党不清除腐败,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的天职!”他责成县苏维埃裁判部迅速报告中央。1932年5月9日,经中央最高法庭核准,将谢步升公审处决。
  通过处理这两个典型案例,各级组织受到极大震撼,瑞金的反腐倡廉工作出现了良好的气象。
  尽管邓小平主政瑞金的时间不长,但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努力,苏维埃红色首都的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面耀眼的旗帜。
  在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尽管面临着繁重而复杂的任务,但是他以决断果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迅速扶正压邪、稳定人心,随后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人们所熟知和认可的小平风格。1931年,当毛泽东来到瑞金见到邓小平时,高兴地抓着邓小平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说:“很好!很好!瑞金的父母官啊!”
  1972年秋天,邓小平下放江西时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对他说:“你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令鄧小平感动不已。他没想到,在他蒙冤遭受打击的时候,老区人民还惦念着他。一声深情的“邓书记”,既是邓小平工作方式和态度风格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回响,也是对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时期施政成效的肯定和赞许。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有两次任县委书记的经历——县委书记邓小平》,杨东/文,《北京日报》2015年1月26日;《红都瑞金的首任“京都”书记》,赵大国/文,《广安日报》2016年10月20日;《邓小平在瑞金反腐败》,桂玉麟/文,《学习时报》2019年6月17日;《邓小平任瑞金县委书记的日日夜夜》,张敏/文,新华社2019年10月24日等)
其他文献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没有钱,就先把我的房子和地卖了吧。”  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夜之间在镇上没有了立足之地   刘仲莹(1911-1938),山东莱芜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莱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山东省工委书记。1938年病逝,时年27岁。  1936年4月,刘仲莹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之情,再次踏上了外出找党的漫漫征程。  他先是到了济南,后
期刊
“延安是我真正的故乡”  “军魂”,这是父亲一生写下的最后两个字。  他对我说:“我把这两个字留给你,是要你永远有灵魂,永远不要忘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  王政柱长子王延和延安有着解不开的缘分。作为开国少将王政柱之子,他从小随父母在战火纷飞中辗转,随新中国一起长大。  王延说:“我父亲的一生、我的一生都和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的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延安的这段特殊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和老百姓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毛泽东从家乡亲友们那里知道湘潭县委书记是个大个子的北方人,  比自己小28岁,工作扎实。  他要见见自己家乡的父母官,当面考察  1949年6月,华国锋随大军南下,到湖南湘阴县任县委书记、地委委员。种种工作千头万绪,到底从哪里抓起?华国锋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分清主次,民生为上。华国锋提炼“干部下乡的三条铁规定”:第一,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第二,群众
期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作恶多端,终将毁于一旦……    李成刚是一个地产商,最近楼市低迷,他整天着急上火。银行不愿发放贷款,新开发的“君临花园”楼盘预售情况糟糕,眼看资金链就要断裂,可表面上还得装作财大气粗的样子,要不然集资的债主肯定会来要债。  李成刚正苦闷之际,无意中得到一个消息,盲人歌王方鸿正准备回市体育馆义演,正在寻找独家冠名赞助的企业。李成刚心中一动,立即动身去了体育馆,找到了主
期刊
赵三声,黑龙江哈尔滨人。1918年出生,17岁参加抗日游击队。据赵三声口述:  1937年,哈尔滨特委遭敌人破坏,特委书记韩守魁供出了宾县特支书记孙宝太。孙宝太被捕后,又供出七八个人,其中就有我,那时我是共青团书记。  与我一起被捕的有特支联络处的韩谋志、我的老师吕大千,还有抗联战士季铁中、黄静雅。黄静雅看起来像是生了病,见敌人来抓捕,装疯卖傻糊弄敌人。敌人把他的两个哥哥都抓来,他哥哥说他有疯病。
期刊
1975年1月22日,一位耄耋老者冒雪来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鲍正鹄闻讯立刻出门迎接:“外面这么大的雪,您还亲自过来,我们怎么敢当啊!”见到自己昔日的学生,老者笑答:“你来看我不容易,还是我来吧。”师生重逢自然要叙叙旧,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来协助北京图书馆鉴定馆藏《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版本问题。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拿来了多个早期译本。老者仔细看了看,指着其中一本封面印有红底马克思肖
期刊
“这一生最心痛的事就是左权将军牺牲”  “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你们要永远学习、怀念左权参谋长,没有左权,你母亲突围不出去,就不会有你们三个孩子!’”  1943年,彭德怀交代王政柱送黄金,顺带当了一回“红娘”——让机要员罗健随王政柱一同去延安。一路上,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也面临共同的危险。  历经72天,2130里,王政柱与罗健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两人也走到了一起,原本没有恋爱关系的他们通过送黄金结
期刊
郑大旺被两名绑匪带到一处山崖,推了下去。    郑大旺落入山崖下的河水中,被一个叫花子的少女和她的父亲救了起来。郑大旺醒后,却失去了记忆,一问三不知。花子爸说:“你身体太虚弱,就在我家休养一段时间,等想起来了再走不迟。”  就这样,郑大旺便在花子家住下了。花子告诉郑大旺,她的父亲双目近乎失明,所以她只能留在山中照顾父亲,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靠着养蜂度日,生活非常清贫。  郑大旺一听到“蜜蜂”二字,
期刊
王伟在一个机关当办公室主任。这天,他一到单位,就接到一个大学女同学打来的电话,说她出差正好路过这里,就约了几个同学在饭店小聚。    王伟听后一阵兴奋,因为这个女同学曾是他暗恋的对象。可随即他又犯起愁来,因为昨天局长在会上严格要求:今后单位成员外出,必须在局网上公布自己外出所办事项。王伟思索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在政务公开栏上写道:王伟,今天去三平木器厂调研。  三平木器厂是个局属企业,一直承包
期刊
蔡志诚是一名电视主持人,在这个城市家喻户晓。这一天,蔡志诚刚上班,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她去探望母亲,却扑了个空。  下了班,蔡志诚回到家,妻子告诉他,这一整天母亲都没有回去,而且打电话也没人接。蔡志诚一时六神无主。父亲离世后,母亲一直独居,蔡志诚平时忙,很难回家看一次母亲,实在担心了,就叮嘱妻子代劳跑一趟,平时和母亲的联系,就靠一部手机。前段时间妻子回来说,母亲开始容易忘事,说不定是得老年痴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