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分析血清AFP阴性(<20 ng/ml)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及分期系统,并确定影响AFP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最佳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8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FP阳性组127例,AFP阴性组61例。比较两组的肿瘤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用Kaplane-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两组的生存差异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AFP阴性组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及TNM系统、巴塞罗那临床肝癌评分系统(BCLC)、意大利肝脏肿瘤评分(CLIP)、国内分期(CS)、日本整体分期评分系统(JIS)和Okuda分期对于AFP阴性组术后生存情况的判断力。结果肝癌患者中AFP阴性者占32. 45%(61/188),相对于AFP阳性患者,阴性组患者趋向于有更完整的包膜(χ2=7. 234,P=0. 007)、更好的病理分期(χ2=6. 698,P=0. 01)及更高的生存率(χ2=9. 580,P=0. 002)和更低的复发率(χ2=8. 407,P=0. 004)。降低AFP阴性组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Child-Pugh B级[危险比(HR)=1. 711,95%可信区间(95%CI):1. 073~39. 921,P=0. 001],较高的胆红素值(HR=1. 044,95%CI:1. 006~1. 083,P=0. 021)和缺乏肿瘤包膜(HR=7. 025,95%CI:1. 319~37. 401,P=0. 022)。增加AFP阴性组肿瘤复发率的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 3 cm(HR=4. 172,95%CI:1. 271~13. 691,P=0. 019)、缺乏肿瘤包膜(HR=8. 901,95%CI:2. 352~33. 693,P=0. 001)和血管侵袭性(HR=0. 043,95%CI:0. 003~0.584,P=0. 018)。在这6个被确定的分期系统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是总体生存还是无复发生存率,TNM、BCLC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CS分期仅对总体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总体生存率,只有BCLC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HR=0. 124,95%CI:0. 038~0. 401,P <0. 01),而对于无复发生存率,TNM(HR=0. 339,95%CI:0. 158~0. 952,P=0.039)和BCLC分期(HR=0. 177,95%CI:0. 058~0. 539,P=0. 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阴性患者多具有较好肝脏储备功能、生物学行为以及较高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在被确定的6个分期系统中,BCLC分期系统是唯一一个对AFP阴性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有意义的分期,是评价生存预后的最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