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卖价格已远远高于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将面临泡沫还是新的高峰?
关于艺术拍卖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在前苏联解体之前,一些前苏联的前卫艺术家作品在欧美备受追捧,这些作品被欧美收藏家视为“在极权高压下,少数人发出的真实声音。”但当前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真实反映人们生活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前苏联蔚为大观,这使欧美藏家对社会主义生活形态的臆想破灭,那些曾经天价的画也跌到了地上。
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和背景与前苏联的境况颇为相似,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主管李峰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西方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这20余年是这样发展的:他们设想了一个极权统治的背景,广大的中国人民麻木呆滞,艺术家在不断地抗争,力图取得艺术与自身的自由……这种想象成分在日后的艺术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它是西方收藏和操作中国当代艺术的宏大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品可能重蹈前苏联艺术品市场的命运吗?针对目前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状况,本刊专访了佳士得业务拓展部中国区董事翁晓惠女士。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油画价格现在与西方相比到了怎样的程度?
翁晓惠:上个月徐悲鸿拍到900多万美金,这已经是天价了。西方艺术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像毕加索这样等级的19世纪、20世纪的大师才会有这种价钱。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高价是否与中国油画的艺术水平相匹配?
翁晓惠:这不好讲。我们也在观察这个市场,怎么就成长得那么大了。很多人也在聊会不会泡沫化,我们自己都不清楚。
买徐悲鸿画的人是华人,这跟历史和审美有关。外国人是不会花这个价钱买徐悲鸿的,这我们很清楚,他们连谁是徐悲鸿都搞不清楚。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对外国买家而言,“四大天王”更具国际性?
翁晓惠:比较有吸引力,他们比较接近西方表现的感觉,又融入中国人的现代感。可能外国买家对中国当代油画更感兴趣。
中国新闻周刊:单是这种“兴趣”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迅速走向高价?
翁晓惠:这里有各方人士的参与与推广,包括国际上很多画廊和收藏家。随着这几年的中国热,中国经济的起飞,外国人对“文革”之后的中国充满好奇。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代表了中国的现状。
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投资,他们觉得未来是中国人的世界,中国人一定会买回来他们自己国家的艺术品。还有一方面,他们现在把这当成一个潮流,我看到很多外国收藏家的家里都挂一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成了一种fashion(时尚)。
中国新闻周刊:像佳士得这样的拍卖行对天价的出现起了怎样的作用?
翁晓惠:绝对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艺术品带到国际舞台上拍卖,然后用很多力量把他们在不同国家推广,比如我们有本杂志叫CHRISTIE’S magazine,对重要的拍品进行详细介绍,直接送到我们最主要的收藏家手上,让他们认识、了解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我们还有网站、大量的宣传品、广告,都是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的。
中国新闻周刊:来自中国的买家占什么样的比例?
翁晓惠:中国的收藏家进入香港、伦敦、纽约拍场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中国大陆买家在香港整个拍场的成交率里面占20%。台湾收藏家占得比较大一点,30%,香港也是30%左右,此外还有东南亚、欧美人士。
其中中国近代画部分,香港买家多一些。台湾的收藏家收藏20世纪中国油画方面占的比例最高,几乎占一半。当代艺术部分就比较混乱,各国人士都有参与,欧美人士几乎占了一半。
中国新闻周刊:对中国当代艺术,大陆买家多吗?
翁晓惠:目前不多。看看今年,因为变化太快了,整个当代艺术也不过两三年而已。
大陆收藏家可能还是对中国的书画和瓷器比较有信心和更多的认知,他们可能对当代艺术这块市场有自己的看法,是不是觉得成长太快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这次春拍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翁晓惠:如果拍得好——我们认为会拍得不错,应该会给所有收藏家或者业内人士一个很大的强心剂,会给大家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指标。因为这两年来大家都是怕怕的,转手速度也快。
我们会继续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拿到国际去,尤其是纽约和伦敦,在件数方面可能会增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关于艺术拍卖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在前苏联解体之前,一些前苏联的前卫艺术家作品在欧美备受追捧,这些作品被欧美收藏家视为“在极权高压下,少数人发出的真实声音。”但当前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真实反映人们生活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前苏联蔚为大观,这使欧美藏家对社会主义生活形态的臆想破灭,那些曾经天价的画也跌到了地上。
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和背景与前苏联的境况颇为相似,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主管李峰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西方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这20余年是这样发展的:他们设想了一个极权统治的背景,广大的中国人民麻木呆滞,艺术家在不断地抗争,力图取得艺术与自身的自由……这种想象成分在日后的艺术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它是西方收藏和操作中国当代艺术的宏大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品可能重蹈前苏联艺术品市场的命运吗?针对目前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状况,本刊专访了佳士得业务拓展部中国区董事翁晓惠女士。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油画价格现在与西方相比到了怎样的程度?
翁晓惠:上个月徐悲鸿拍到900多万美金,这已经是天价了。西方艺术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像毕加索这样等级的19世纪、20世纪的大师才会有这种价钱。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高价是否与中国油画的艺术水平相匹配?
翁晓惠:这不好讲。我们也在观察这个市场,怎么就成长得那么大了。很多人也在聊会不会泡沫化,我们自己都不清楚。
买徐悲鸿画的人是华人,这跟历史和审美有关。外国人是不会花这个价钱买徐悲鸿的,这我们很清楚,他们连谁是徐悲鸿都搞不清楚。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对外国买家而言,“四大天王”更具国际性?
翁晓惠:比较有吸引力,他们比较接近西方表现的感觉,又融入中国人的现代感。可能外国买家对中国当代油画更感兴趣。
中国新闻周刊:单是这种“兴趣”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迅速走向高价?
翁晓惠:这里有各方人士的参与与推广,包括国际上很多画廊和收藏家。随着这几年的中国热,中国经济的起飞,外国人对“文革”之后的中国充满好奇。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代表了中国的现状。
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投资,他们觉得未来是中国人的世界,中国人一定会买回来他们自己国家的艺术品。还有一方面,他们现在把这当成一个潮流,我看到很多外国收藏家的家里都挂一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成了一种fashion(时尚)。
中国新闻周刊:像佳士得这样的拍卖行对天价的出现起了怎样的作用?
翁晓惠:绝对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艺术品带到国际舞台上拍卖,然后用很多力量把他们在不同国家推广,比如我们有本杂志叫CHRISTIE’S magazine,对重要的拍品进行详细介绍,直接送到我们最主要的收藏家手上,让他们认识、了解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我们还有网站、大量的宣传品、广告,都是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的。
中国新闻周刊:来自中国的买家占什么样的比例?
翁晓惠:中国的收藏家进入香港、伦敦、纽约拍场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中国大陆买家在香港整个拍场的成交率里面占20%。台湾收藏家占得比较大一点,30%,香港也是30%左右,此外还有东南亚、欧美人士。
其中中国近代画部分,香港买家多一些。台湾的收藏家收藏20世纪中国油画方面占的比例最高,几乎占一半。当代艺术部分就比较混乱,各国人士都有参与,欧美人士几乎占了一半。
中国新闻周刊:对中国当代艺术,大陆买家多吗?
翁晓惠:目前不多。看看今年,因为变化太快了,整个当代艺术也不过两三年而已。
大陆收藏家可能还是对中国的书画和瓷器比较有信心和更多的认知,他们可能对当代艺术这块市场有自己的看法,是不是觉得成长太快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这次春拍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翁晓惠:如果拍得好——我们认为会拍得不错,应该会给所有收藏家或者业内人士一个很大的强心剂,会给大家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指标。因为这两年来大家都是怕怕的,转手速度也快。
我们会继续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拿到国际去,尤其是纽约和伦敦,在件数方面可能会增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