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面包”,而应该交给他们能捕捉知识的“猎枪”.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达到“不教”之境界.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尝试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即阐述了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目的.教给学生寻求真理的能力将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更是当前教育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可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注重一门新功课、新篇章的开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从一滴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有所提高.在学习上不能平均使用精力,而要把劲儿特别用在一门新功课、一个新篇章的开头,用在最基本的内容上.例如:一个中学生加、减、乘、除经常算错,则他就不可能学好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程.
2.精读和研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表明,有些以高分考入高校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特别缺少自学能力.这是由于他们已习惯于中学阶段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法,课外忙于应付作业,考前忙于死记硬背,即使看书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精读研读的方法.所谓精读,就是反复推敲,务必弄懂;掩卷沉思,时有所悟.也就是必须做到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抓住本质,理清脉络,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框架.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可采用重点句群式阅读;对比式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式阅读等.通过精读,细读把握难点,落实重点.例如,直线的倾斜角定义为:“直线向上方向和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这里必须把握其三个方面:(1)直线向上方向;(2)x轴正方向;(3)最小正角.所谓研读,即研究性地读.研读可让精读往更高阶段和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掌握概念,定理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创新求异.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是研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数学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不求甚解的倾向,要不断培养学生勤分析,多思考的习惯,对每部分的内容,每个问题要多方面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
3.引入并指导预习.学生的预习活动是为了上好课作准备的,但若把预习活动仅局限于这一点上,则有失偏颇,也会使一些教师在安排课内预习时产生这样的想法,费时费力,效果不一定好,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讲授.其实,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课堂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预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动脑、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教师应把预习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预习中学会学习.古人云:“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从提不出问题到产生问题是一大进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自学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路标”和“拐杖”,关键时刻给学生提示和扶持.
4.优化思路,体现学法.学生的思路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步形成的.优化思路就是把教材的布局转化为教师的思路,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思路,形成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学法.教师要充当学生的角色自学教材,在课堂上示范和体现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清晰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方法,还应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反复设想,反复评价,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也是优化思路,体现学法的一方面.
当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定法,更不止于笔者谈到的几个方面.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变革的要求,还望诸位同道继续深入地调查、尝试和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面包”,而应该交给他们能捕捉知识的“猎枪”.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达到“不教”之境界.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尝试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即阐述了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目的.教给学生寻求真理的能力将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更是当前教育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可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注重一门新功课、新篇章的开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从一滴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有所提高.在学习上不能平均使用精力,而要把劲儿特别用在一门新功课、一个新篇章的开头,用在最基本的内容上.例如:一个中学生加、减、乘、除经常算错,则他就不可能学好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程.
2.精读和研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表明,有些以高分考入高校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特别缺少自学能力.这是由于他们已习惯于中学阶段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法,课外忙于应付作业,考前忙于死记硬背,即使看书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精读研读的方法.所谓精读,就是反复推敲,务必弄懂;掩卷沉思,时有所悟.也就是必须做到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抓住本质,理清脉络,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框架.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可采用重点句群式阅读;对比式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式阅读等.通过精读,细读把握难点,落实重点.例如,直线的倾斜角定义为:“直线向上方向和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这里必须把握其三个方面:(1)直线向上方向;(2)x轴正方向;(3)最小正角.所谓研读,即研究性地读.研读可让精读往更高阶段和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掌握概念,定理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创新求异.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是研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数学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不求甚解的倾向,要不断培养学生勤分析,多思考的习惯,对每部分的内容,每个问题要多方面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
3.引入并指导预习.学生的预习活动是为了上好课作准备的,但若把预习活动仅局限于这一点上,则有失偏颇,也会使一些教师在安排课内预习时产生这样的想法,费时费力,效果不一定好,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讲授.其实,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课堂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预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动脑、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教师应把预习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预习中学会学习.古人云:“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从提不出问题到产生问题是一大进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自学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路标”和“拐杖”,关键时刻给学生提示和扶持.
4.优化思路,体现学法.学生的思路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步形成的.优化思路就是把教材的布局转化为教师的思路,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思路,形成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学法.教师要充当学生的角色自学教材,在课堂上示范和体现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清晰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方法,还应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反复设想,反复评价,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也是优化思路,体现学法的一方面.
当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定法,更不止于笔者谈到的几个方面.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变革的要求,还望诸位同道继续深入地调查、尝试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