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精神内核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即,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而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人文性作为其教学实施的价值取向,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科不单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成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工作的每一秒钟都是在塑造着下一代的灵魂,教师言行的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改变他们一生的道路。所以,每一名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 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二、认真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所谓“文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
1.寻找课文中的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亲近自然,善待自然,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2.体会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伟大品格、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比如:《桥》中的人性美,《搭桥》的人情美,《怀念母亲》的人格美,《难忘的一课》的情怀美,《金钱的魅力》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的揭露,则充分表现一种鞭挞邪恶的批判美,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这些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3.探究课文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作家、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从某种审美观点出发,采取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家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所以,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句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境界。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阳光、雨露与土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体验、从而主动学习的教学心理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飞翔。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以“自由”,容忍他们的“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充满欢笑与激情。学生在充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也是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课本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王 江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工作的每一秒钟都是在塑造着下一代的灵魂,教师言行的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改变他们一生的道路。所以,每一名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 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二、认真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所谓“文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
1.寻找课文中的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亲近自然,善待自然,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2.体会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伟大品格、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比如:《桥》中的人性美,《搭桥》的人情美,《怀念母亲》的人格美,《难忘的一课》的情怀美,《金钱的魅力》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的揭露,则充分表现一种鞭挞邪恶的批判美,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这些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3.探究课文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作家、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从某种审美观点出发,采取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家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所以,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句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境界。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阳光、雨露与土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体验、从而主动学习的教学心理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飞翔。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以“自由”,容忍他们的“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充满欢笑与激情。学生在充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也是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课本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