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文素质教育任务,实现学生的“成长梦”;凝练人文素质教育灵魂,实现学生的“成才梦”;升华人文素质教育精神,实现学生的“成功梦”。应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近中远期目标,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渗透融合,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人文素养,助力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国梦
[作者简介]易前伟(1963-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庆 40415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8-0113-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根本素质,是奠定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主力军。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为主题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也有益于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推进实现“中国梦”。
一、“中国梦”提出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转变
1.“中国梦”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人民对国家富强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从现实来看,“中国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从未来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采用“中国梦”的理念实现文明与文化的复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养成性教育,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还要具有人文素养,这样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体现。“中国梦”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应做到与时俱进,将“中国梦”的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与内在品质,敢于担当,增添青春正能量,提升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科学素质。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诉求。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具有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全面发展的人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实现这些能力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主流意识产生共鸣,高举时代前进的伟大旗帜。以“中国梦”为依托,是当下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加快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进程,回应了时代召唤,体现了时代诉求。
3.“中国梦”丰富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梦”为主题而开展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采用增加书画作品、雕塑作品的方式,营造“追梦”的人文景观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演讲比赛,青春、励志歌曲大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增加与人民群众深切交流的机会,聆听并感悟人民群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丰富高校“中国梦”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凝聚中国力量。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1.“中国梦”内含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在拥有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格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智慧的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勤于钻研,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包含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国梦”能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一个大学生去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敢去追梦,勇于圆梦,为实现个人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发挥青春能量。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重点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人的意志力、品格、团队精神、亲和力等,都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去激活、去塑造。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形成真正的民族气节、民族情结。而“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目标都需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民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指引人们不断前进,照亮通向“中国梦”的幸福之路。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
3.与“中国梦”互动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题中之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互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他们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自觉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梦”内含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两者实现有效互动,既顺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潮流,也创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着眼点
1.明确人文素质教育任务,聚焦重点,实现学生的“成长梦”。人文素质教育任务是对人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也属于思想层面的教育,是个人品质养成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性的、延续性的过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知识传授与“中国梦”理论讲解,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与道德情操,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性思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将来发展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技能报国的“成长梦”。 2.凝练人文素质教育灵魂,鼓舞士气,实现学生的“成才梦”。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塑造人的精神品质、意志力、亲和力、团队精神等。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服务、关爱与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成才机会与多元的选择空间,通过掌握丰富的理论与熟练的职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确肩负的社会责任,鼓舞士气,重拾信心,实现技术强国的“成才梦”。
3.升华人文素质教育精神,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成功梦”。人文素质教育精神是“立德”,“德”是为人之本。高职院校既要培养职业人,又要培育社会人;既要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又要提高道德素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是全面提升学生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获得广阔的发展舞台,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体现人生价值,实现实力兴国的“成功梦”。
四、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机制
1.在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近中远期目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制定出近中远期目标,在志存高远的同时,做到脚踏实地。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是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民族理想的有机统一,必须全面调动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导者。
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前,应全面了解新时期高职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明确时代发展对新课程学习的要求,采用渐进式人文素质教育方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第一线,经过理论知识培养、基地实习与顶岗实习的锻炼,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师,让企业发展保持持久的动力。因此,“中国梦”是一个催人不断上进、挑战自我、锐意进取的永不满足的过程。在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时,也要实现和科学素质教育目标有机协调,理顺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近中远期目标的科学有序衔接。在实现“中国梦”这一远期目标上,根据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学生入学年限,制定出人文素质教育的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品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近期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利用理论知识能简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到实验室内,验证理论,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2.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渗透融合。应将“中国梦”、人文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学习、成长、成才与就业进行密切结合。
一是发挥校园新媒体作用,营造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氛围。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新媒体为学习“中国梦”提供了新方式,可以创建思想性与服务性议题的“中国梦”主题展,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空间,开展一些思想高尚、体现大学生理念的网络文化活动,让新媒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与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平台。
大力提倡使用健康文明的手机短信语言,利用手机这一载体,传播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的先进理念,通过开展梦想放飞、短信寄语等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实效性。发挥大学生社团、网络社区等新兴大学生组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以“中国梦”为特色价值导向的宣传引导工作,并通过新媒体增强吸引力,体现感召力,提升感染力。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将“中国梦”的思想与行动全方位统一到国家基本要求内,将人文素质教育宣传全面贯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丰富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舆论氛围,传播突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丰富精神内涵融入教学过程。大学生要想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还应该有强烈的担当感与责任意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为帮助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专业技能支撑。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行统一,将“中国梦”的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出发,指导广大学生全面规划好大学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提升整体实力。另外,在开展大学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全面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掌握良好的技能知识,以新的教育方式协调好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敢于做梦,勇于圆梦,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学习实效性,使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全面结合。
三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丰富精神内涵融入日常生活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全面设计并精心组织形式新、内容多、感召力强的文化体育、学术科技、人文素养等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梦”与人文素质教育主题全面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能够耳濡目染,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道德风尚。开展“放飞梦想,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节目设置方面既要突出“中国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也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水平,还可以举办“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辩论赛活动,让思想在碰撞中实现升华,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理解。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激励学生,凝聚催人上进的正能量。
3.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人文素养,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内化人文素养,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感性认识逐渐转化成理性认知,让大学生能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对人文知识、“中国梦”的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增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流,深入学习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中体验“中国梦”,深切体会由每个人的“中国梦”组成的“时代梦”“民族梦”,自觉将对党与祖国的热爱转化成关心他人、关爱班级、服务百姓、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学习,内化人文素养,汇聚勇往直前的青春智慧、青春勇气,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温静.中国梦的由来、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2]潘劲松,刘大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吉鸿,杨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探析[J].职教论坛,2013(11).
[4]王伟.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13(26).
[5]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6]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7]苏碧芳,毛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8]卢正平.职业院校的“中国梦”[J].教育与职业,2013(7).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国梦
[作者简介]易前伟(1963-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庆 40415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8-0113-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根本素质,是奠定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主力军。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为主题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也有益于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推进实现“中国梦”。
一、“中国梦”提出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转变
1.“中国梦”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人民对国家富强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从现实来看,“中国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从未来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采用“中国梦”的理念实现文明与文化的复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养成性教育,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还要具有人文素养,这样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体现。“中国梦”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应做到与时俱进,将“中国梦”的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与内在品质,敢于担当,增添青春正能量,提升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科学素质。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诉求。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具有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全面发展的人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实现这些能力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主流意识产生共鸣,高举时代前进的伟大旗帜。以“中国梦”为依托,是当下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加快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进程,回应了时代召唤,体现了时代诉求。
3.“中国梦”丰富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梦”为主题而开展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采用增加书画作品、雕塑作品的方式,营造“追梦”的人文景观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演讲比赛,青春、励志歌曲大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增加与人民群众深切交流的机会,聆听并感悟人民群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丰富高校“中国梦”人文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凝聚中国力量。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1.“中国梦”内含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在拥有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格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智慧的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勤于钻研,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包含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国梦”能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一个大学生去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敢去追梦,勇于圆梦,为实现个人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发挥青春能量。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重点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人的意志力、品格、团队精神、亲和力等,都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去激活、去塑造。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形成真正的民族气节、民族情结。而“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目标都需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民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指引人们不断前进,照亮通向“中国梦”的幸福之路。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
3.与“中国梦”互动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题中之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互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他们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自觉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梦”内含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两者实现有效互动,既顺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潮流,也创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着眼点
1.明确人文素质教育任务,聚焦重点,实现学生的“成长梦”。人文素质教育任务是对人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也属于思想层面的教育,是个人品质养成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性的、延续性的过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知识传授与“中国梦”理论讲解,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与道德情操,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性思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将来发展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技能报国的“成长梦”。 2.凝练人文素质教育灵魂,鼓舞士气,实现学生的“成才梦”。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塑造人的精神品质、意志力、亲和力、团队精神等。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服务、关爱与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成才机会与多元的选择空间,通过掌握丰富的理论与熟练的职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确肩负的社会责任,鼓舞士气,重拾信心,实现技术强国的“成才梦”。
3.升华人文素质教育精神,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成功梦”。人文素质教育精神是“立德”,“德”是为人之本。高职院校既要培养职业人,又要培育社会人;既要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又要提高道德素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是全面提升学生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获得广阔的发展舞台,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体现人生价值,实现实力兴国的“成功梦”。
四、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机制
1.在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近中远期目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制定出近中远期目标,在志存高远的同时,做到脚踏实地。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是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民族理想的有机统一,必须全面调动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导者。
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前,应全面了解新时期高职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明确时代发展对新课程学习的要求,采用渐进式人文素质教育方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第一线,经过理论知识培养、基地实习与顶岗实习的锻炼,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师,让企业发展保持持久的动力。因此,“中国梦”是一个催人不断上进、挑战自我、锐意进取的永不满足的过程。在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时,也要实现和科学素质教育目标有机协调,理顺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近中远期目标的科学有序衔接。在实现“中国梦”这一远期目标上,根据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学生入学年限,制定出人文素质教育的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品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近期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利用理论知识能简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到实验室内,验证理论,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2.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渗透融合。应将“中国梦”、人文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学习、成长、成才与就业进行密切结合。
一是发挥校园新媒体作用,营造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氛围。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新媒体为学习“中国梦”提供了新方式,可以创建思想性与服务性议题的“中国梦”主题展,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空间,开展一些思想高尚、体现大学生理念的网络文化活动,让新媒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与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平台。
大力提倡使用健康文明的手机短信语言,利用手机这一载体,传播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的先进理念,通过开展梦想放飞、短信寄语等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实效性。发挥大学生社团、网络社区等新兴大学生组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以“中国梦”为特色价值导向的宣传引导工作,并通过新媒体增强吸引力,体现感召力,提升感染力。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将“中国梦”的思想与行动全方位统一到国家基本要求内,将人文素质教育宣传全面贯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丰富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舆论氛围,传播突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丰富精神内涵融入教学过程。大学生要想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还应该有强烈的担当感与责任意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为帮助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专业技能支撑。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行统一,将“中国梦”的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出发,指导广大学生全面规划好大学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提升整体实力。另外,在开展大学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全面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掌握良好的技能知识,以新的教育方式协调好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敢于做梦,勇于圆梦,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学习实效性,使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全面结合。
三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丰富精神内涵融入日常生活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全面设计并精心组织形式新、内容多、感召力强的文化体育、学术科技、人文素养等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梦”与人文素质教育主题全面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能够耳濡目染,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道德风尚。开展“放飞梦想,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节目设置方面既要突出“中国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也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水平,还可以举办“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辩论赛活动,让思想在碰撞中实现升华,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梦”的理解。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激励学生,凝聚催人上进的正能量。
3.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人文素养,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内化人文素养,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感性认识逐渐转化成理性认知,让大学生能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对人文知识、“中国梦”的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增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流,深入学习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中体验“中国梦”,深切体会由每个人的“中国梦”组成的“时代梦”“民族梦”,自觉将对党与祖国的热爱转化成关心他人、关爱班级、服务百姓、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学习,内化人文素养,汇聚勇往直前的青春智慧、青春勇气,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温静.中国梦的由来、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2]潘劲松,刘大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吉鸿,杨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探析[J].职教论坛,2013(11).
[4]王伟.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13(26).
[5]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6]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7]苏碧芳,毛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8]卢正平.职业院校的“中国梦”[J].教育与职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