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工程类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本文对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6-1
0前言
随着人们灾害意识增强,就社会意义而言,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是与科学技术稳步前进相互结合的,随着工程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效益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是紧密相连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入了新的研究领域。
1我国地质灾害的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在很多地区呈现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状况。加之全球生态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作为一个农民大国,中国在近些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处于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经济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泥石流的破坏等等,使这样的地区成为了灾情严重的地区,并因此而导致越加贫困。
2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2.1滑坡
滑坡的规模。滑坡按滑体的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和小型滑坡。我国滑坡总体上以中小型为主,小型滑坡在全国各地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东南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地小型滑坡所占的比例更高。而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滑坡的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滑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滑坡的类型:滑坡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和碎块石土滑坡。在以往的滑坡点中,以土质滑坡为主,除东部山区外,其他研究区土质滑坡所占比例极大。土质滑坡在各种规模的滑坡中,都占到60%以上,而岩质滑坡主要发生在巨型和大型滑坡中,且随着滑坡规模的减小,岩质滑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滑坡诱发因素:滑坡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据统计,已调查的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暴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地震诱发的滑坡仅占滑坡总数的1%。一般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以小型滑坡为主。
2.2崩塌
崩塌规模。崩塌按崩塌体大小,分为巨型崩塌、大型崩塌、中型崩塌和小型崩塌。从调查数据资料中分析,崩塌总体上以小型为主。小型崩塌在全国务研究区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崩塌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崩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崩塌类型。崩塌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崩塌、岩质崩塌和碎块石土崩塌。在已调查的崩塌点中,以土质崩塌为主。在东部、东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土质崩塌所占比例依次为56.6%、70.73%和78.23%。西北、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以岩质崩塌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80.36%、58.29%和47.62%。崩塌与地形坡度;同样按5个等级(0~10°、10~25°、25~40°、40~60°、60~90°)进行统计。崩塌诱发因素,崩塌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据统计,已调查的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暴雨诱发的崩塌占崩塌总数的81%。且在各种规模的崩塌中均为主要的崩塌诱发类型;地震诱发的崩塌仅占崩塌总数的1%,一般发生在巨型崩塌中;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占崩塌总数的18%,以中小型崩塌为主。
2.3泥石流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发生地质灾害,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具有受灾体,也要具有灾害体。那么,灾害多发地进行灾害防治,也要首先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为了将灾害的活动降到最低的程度,要将可能性的灾害源消除,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将灾害体活动的能量降低,以使灾害活动所发挥的能力减弱。我们都知道,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是不可抗拒的。那么,如果有受灾体存在,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使受灾体提高防御能力,尽量避免遭到破坏。
3.1地质灾害勘察
鉴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就需要对灾害多发地的地质勘测工作加大力度。成立专门的勘察小组和调查小组,对于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进行调查,请有关专家进行分析,从地质的特点到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都要进行评估,并定期地深入现场进行观察。
3.2保护和治理区域自然环境
对于灾害频发地,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各种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就会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3.3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更为有利于灾害的防止。将跟踪技术应用到其中,建立灾情档案以及防止数据库,一旦有相关的异常状况发生,就会迅速地将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得到多方的支持。灾情预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平台,可以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灾情防治水平。
4结束语
结合本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种耗费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理项目,是具有社会深远意义的。尤其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技术、方法以及材料方面都可以应用在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之中,这必将带动岩土工程地质防治工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钟永辉.论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及主要类型[J].科技资讯,2009,(02).
[2]李迎新.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9,(04).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6-1
0前言
随着人们灾害意识增强,就社会意义而言,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是与科学技术稳步前进相互结合的,随着工程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效益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是紧密相连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入了新的研究领域。
1我国地质灾害的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在很多地区呈现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状况。加之全球生态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作为一个农民大国,中国在近些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处于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经济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泥石流的破坏等等,使这样的地区成为了灾情严重的地区,并因此而导致越加贫困。
2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2.1滑坡
滑坡的规模。滑坡按滑体的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和小型滑坡。我国滑坡总体上以中小型为主,小型滑坡在全国各地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东南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地小型滑坡所占的比例更高。而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滑坡的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滑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滑坡的类型:滑坡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和碎块石土滑坡。在以往的滑坡点中,以土质滑坡为主,除东部山区外,其他研究区土质滑坡所占比例极大。土质滑坡在各种规模的滑坡中,都占到60%以上,而岩质滑坡主要发生在巨型和大型滑坡中,且随着滑坡规模的减小,岩质滑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滑坡诱发因素:滑坡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据统计,已调查的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暴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地震诱发的滑坡仅占滑坡总数的1%。一般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以小型滑坡为主。
2.2崩塌
崩塌规模。崩塌按崩塌体大小,分为巨型崩塌、大型崩塌、中型崩塌和小型崩塌。从调查数据资料中分析,崩塌总体上以小型为主。小型崩塌在全国务研究区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崩塌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崩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崩塌类型。崩塌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崩塌、岩质崩塌和碎块石土崩塌。在已调查的崩塌点中,以土质崩塌为主。在东部、东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土质崩塌所占比例依次为56.6%、70.73%和78.23%。西北、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以岩质崩塌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80.36%、58.29%和47.62%。崩塌与地形坡度;同样按5个等级(0~10°、10~25°、25~40°、40~60°、60~90°)进行统计。崩塌诱发因素,崩塌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据统计,已调查的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暴雨诱发的崩塌占崩塌总数的81%。且在各种规模的崩塌中均为主要的崩塌诱发类型;地震诱发的崩塌仅占崩塌总数的1%,一般发生在巨型崩塌中;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占崩塌总数的18%,以中小型崩塌为主。
2.3泥石流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发生地质灾害,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具有受灾体,也要具有灾害体。那么,灾害多发地进行灾害防治,也要首先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为了将灾害的活动降到最低的程度,要将可能性的灾害源消除,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将灾害体活动的能量降低,以使灾害活动所发挥的能力减弱。我们都知道,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是不可抗拒的。那么,如果有受灾体存在,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使受灾体提高防御能力,尽量避免遭到破坏。
3.1地质灾害勘察
鉴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就需要对灾害多发地的地质勘测工作加大力度。成立专门的勘察小组和调查小组,对于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进行调查,请有关专家进行分析,从地质的特点到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都要进行评估,并定期地深入现场进行观察。
3.2保护和治理区域自然环境
对于灾害频发地,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各种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就会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3.3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更为有利于灾害的防止。将跟踪技术应用到其中,建立灾情档案以及防止数据库,一旦有相关的异常状况发生,就会迅速地将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得到多方的支持。灾情预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平台,可以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灾情防治水平。
4结束语
结合本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种耗费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理项目,是具有社会深远意义的。尤其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技术、方法以及材料方面都可以应用在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之中,这必将带动岩土工程地质防治工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钟永辉.论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及主要类型[J].科技资讯,2009,(02).
[2]李迎新.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