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综论。本章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母语为中文者的英语教育(EFL作者认为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EFL教学方法使母语为中文者学习英语事倍功半,原因在于EFL教育过于 注重表层语意,忽视学习外语所应培养的直觉和语感,忽视外语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只把英语看做是一个科目,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拚除实际社会文化的EFL教学法,阻碍了语言的全盘性理解;第二方面: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情境|语境中的运用。语用学着重研究话语,它必须从当下的情境来理解,它没有固定意义。解读话语要靠推论和沟通合作的一般原则。语用学是动态的,它研究言外之意以及听者如何能够了解言外之意。语用意义的研究重在话语发生时的情|语境如何赋予词汇真实的意义和效力。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范畴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单字意义功能的交互作用:不同地方的认知系统,会有不同的词汇分类;说话者凭直觉所运用的语意模式,要把字词放在不同的情|语境来看,才可以察觉各种词汇意义;母语人士能对意义随机应变。由于他们对母语的的格式塔机制能凭直觉弥补词汇空缺。词汇语用学是从词汇语义学发展来的。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Bluter 就语用视角讨论语意模糊;Wilson提出了词汇语用学的特点及以多元面向来探究原型意义的延伸;描述和分析词汇在情|语境中的实际运用情形;用动态而实际的方式来建构意义。词汇语用学的开创学者提出的原则和外语理解息息相关。他们认为词汇语用学具有非典型性,非组合型,它还包括了简练原则;第三方面:EFL教学种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外语语用缺乏认知,很容易造成跨文化沟通的失误。学生最大的理解问题来自英文字词用发的常规和创新,当然包括目标语语区中的语用负迁移;第四方面:每章内容概述。
第二章 意义建构。探讨如何结合惯例和创造力来产生意义,以及母语人士如何透过对情|语境的直觉,运用推敲参照的机制和其他技巧,一贯而自然的建构意义。情|语境主要有三种类型1.语境(上下文);2.当下的实际情境(包括时间和空间);3.社会文化情境。其中社会文化情境对外语学习者最具挑战性,情|语境的功能在于有效制约语境。成功的外语学习者能把字词和情|语境相连,这样才能了解字词在不同情|语境中产生变化,延伸意义。作者认为外语学习者要弄清楚信息意义,必须识别语境、情境和社会文化状况,并把语言特征和情|语境统整起来。广泛接触外语并且采取有效地意义建构策略是成功理解的关键。紧接着讲述了意义的特征:惯例和创造力,稳定性和变异性。母语人士对惯例和创造力的模式,他们能随机应变,而EFL学习者则倍感困难。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就需要关注外语的沟通模式及说理方法;第三方面:作者分别从蕴含语意,意图意义和譬喻性意义三个层面来分析间接语意。但这三个层面意义有他们各自的特点:蕴含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只用绕圈子的方式传递信息;意图意义指信息发出者传递一个信息,希望用这个信息让接收者做某件事;譬喻性意义源于字面意义但也是应情|语境而生的。在意义推论这一节作者认为推论要成功,要具备两个条件1.听者认为信息喻情|语境以及掩着的意图有关;2.听者运用情|语境信息找出最具关联最合理的解释。能够运用多层次的背景知识是母语者能凭直觉、透过推论来察觉语意及替语意解码的关键。指称意义表示语码和外在物体的关系,它带有感情是主观的,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关联性越大,认识就越快,越容易。关联性对于推理行为至为关键。外语学习者会把话语联想到与自我经验最相关的事物,这会导致理解错误。
第三章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到影响EFL学生语用能力的几个方面1.社会文化结构或者是社会文化情|语境。社会文化知识架构不同,母语和外语在理解上会产生隔阂,导致无法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外语。社会和文化是语言的内嵌要素,同时语言的本质是鲜活动态的。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语用能力。2.基模知识。它是人类从经验中所获得的背景知识。它组织经验,制造预期,促使行动,并提供让人们得以记忆、描述、重构事件的框架。基模知识产生指涉点,由指涉点找出关联和意义,然后组织起文化观念和个人经验。而人类沟通是根据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由此可知基模知识的重要;3.认知成熟度与概念流利度。认知成熟度是推敲蕴含|譬喻意义所必须的思考辨识能力,找到语用意义需要认知成熟度,而认知成熟度是与外语的社会与世界不断互动所发展出来的。概念流利度是信息接收者能了解话语和其语用含义的思维能力。在语言转换中,概念流利度需互通基模和概念,只有具备概念流利度才能破解外语语码,达到正确理解;培养多种类型的认知成熟度在文化上重新定向,才能准确理解在不同情|语境中所传递的信息。
第四章 观察和调查研究。这一章深入探究东亚EFL的教育现状,并提出不重视自然语言实际使用的教育缺失。学生不加审视的背诵课本,笔记,还有单字翻译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学生敏锐察觉字词灵活变化的潜能,使得学生缺乏概念流利度。针对这种弊端作者提出EFL课堂应该把那些能够利用原有知识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外语媒体资源作为学习工具。作者提供的实证数据显示:即使是东亚的进阶学习者,对于日常英文的修辞|语用策略进行解码时,大都仍然相当困难。
第五章 英文语用策略中的修辞技巧。这一章以描述性的方式配合许多实例来探讨英语语用策略。同时发现间接性和意图性在外语中难以掌握,尤其是相似性转换语(similarity),反意转换语(opposition),替换性转换语(substitution),这也是这本书题目中的SOS的来源。相似性转换语包括譬喻和互文;反意转换语包括反语、矛盾句、矛盾语;替代性转换语包括委婉语、夸张和淡化。在实际情境中修词语的使用通常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对学习者而言,设法理解外语修辞的过程有助于逐渐建立外语的社会文化知识。在语意推敲时所下的功夫,通常会在脑海中形成外语联想的基模网络。抢眼词|流传语,宣传语和文字游戏常用突显性策略来透过情感来传递和强化意义,用来增添幽默。这些对于EFL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修辞在使用过程中的融合及EFL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传统及面向的不熟悉所致。这章提供大量的词汇语用实例有助于协助教师和学生开始培养对情|语境线索的敏感度和主动进行推敲的能力。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新方向。在这一章里面作者对前面几章内容总结的基础上期许发展有效教学策略,重新定位EFL教学观。在全球化以后,经由一种文化沟通模式编码的信息,需要在一种文化种透过另一种文化的沟通模式来解码,为了避免曲解,必须看出情|语境的语用层面。文章再次强调充分基模知识和语用理解的必要性。语用效力是建立在外语社会文化的观念和基模上的。为了能在现实环境中有效沟通就该培养学生循着情|语境的线索去理解语用指涉解读能力。对于EFL教育的缺失,作者提出要学会推敲及使用一些媒体资源来协助老师营造自然语言环境的多种真实素材。最后从学习目标、教材、方法、学生活动方面提出了作者对EFL教育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2.评价
首先:它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从本书的编排上来看,除了作者阐述的主题内容外,作者为每一章都设定了问题讨论、活动和计划,在本书的最后还添加了两个附录:第一个是关于语用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各个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成果,还有关于特定言语行为已经做过的一些研究。第二个附录是一些关于语用学的主要教科书和参考书。这对语用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作者从词汇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词汇的教与学。首先来说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学科;在《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评述》中作者介绍了修辞的词汇语用问题。“修辞研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人们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文化等不同层面对修辞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涉及委婉、幽默、双关、移觉、隐喻等修辞语用现象,探讨内容主要有:一是语用修辞的策略研究,如实现英语、日语委婉表达的策略。二是语用修辞的构建方式研究,如创造双关的手段、隐喻的常见表现形式、英语委婉语的构建方式、英语幽默的形成、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语用修辞特征、词类转换的语法化、语言词汇层面的修辞手段等。三是外来词的语用修辞特色研究。四是语用修辞的效果与功能研究,如极限表达与修辞效果、移觉的认知机制与认知功能。”可见英语词汇语用模式的研究是非常新的一个话题。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五章,对于修辞技巧的分类,作者首次把意义的转化分成similarity, opposition, substitution, 即 SOS.
其次:特别强的实用性。
本书介绍SOS英语词汇语用模式是以东亚的EFL教育为背景的。我们作为EFL学习者,流畅顺利的在实际情|语境中进行沟通是我们的最终母的,也是EFL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EFL教育它具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说只注重目标语的语法和概念意义;由下而上,逐字翻译;把自然语言仅看做是一个科目;缺乏融会贯通的思考和学习,学习缺乏关联性;拚弃实际社会文化,脱离语境;很少见到一些英语系国家的沟通|行为模式等等。这些缺陷使我们的沟通目标难以实现,常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目标语的一些沟通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例子使我们在情|语境种学习词汇。
对于EFL学生来说,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词汇学习只是死记拼写及相对应的汉语解释。但是由于英语词汇和汉语并内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词汇具有变异性,也会造成EFL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使用错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情景和语境。本书为我们EFL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记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再次:全面的跨学科性。
英语词汇的语用意义是运用语用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来研究的。在SOS 英语词汇语用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科,如语用学,词汇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以及词汇语义学。归根到底这些都是由意义的惯例和创造力,稳定性和变异性以及语意的非组合性决定的。
最后: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在每一章节说明问题时都会举大量正反面的的例子,让我们从实际应用种感受到词汇的具体用法。这一用法在第五章种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第四章种作者做了实证研究,并且做了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了结论。
第一章 综论。本章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母语为中文者的英语教育(EFL作者认为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EFL教学方法使母语为中文者学习英语事倍功半,原因在于EFL教育过于 注重表层语意,忽视学习外语所应培养的直觉和语感,忽视外语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只把英语看做是一个科目,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拚除实际社会文化的EFL教学法,阻碍了语言的全盘性理解;第二方面: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情境|语境中的运用。语用学着重研究话语,它必须从当下的情境来理解,它没有固定意义。解读话语要靠推论和沟通合作的一般原则。语用学是动态的,它研究言外之意以及听者如何能够了解言外之意。语用意义的研究重在话语发生时的情|语境如何赋予词汇真实的意义和效力。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范畴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单字意义功能的交互作用:不同地方的认知系统,会有不同的词汇分类;说话者凭直觉所运用的语意模式,要把字词放在不同的情|语境来看,才可以察觉各种词汇意义;母语人士能对意义随机应变。由于他们对母语的的格式塔机制能凭直觉弥补词汇空缺。词汇语用学是从词汇语义学发展来的。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Bluter 就语用视角讨论语意模糊;Wilson提出了词汇语用学的特点及以多元面向来探究原型意义的延伸;描述和分析词汇在情|语境中的实际运用情形;用动态而实际的方式来建构意义。词汇语用学的开创学者提出的原则和外语理解息息相关。他们认为词汇语用学具有非典型性,非组合型,它还包括了简练原则;第三方面:EFL教学种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外语语用缺乏认知,很容易造成跨文化沟通的失误。学生最大的理解问题来自英文字词用发的常规和创新,当然包括目标语语区中的语用负迁移;第四方面:每章内容概述。
第二章 意义建构。探讨如何结合惯例和创造力来产生意义,以及母语人士如何透过对情|语境的直觉,运用推敲参照的机制和其他技巧,一贯而自然的建构意义。情|语境主要有三种类型1.语境(上下文);2.当下的实际情境(包括时间和空间);3.社会文化情境。其中社会文化情境对外语学习者最具挑战性,情|语境的功能在于有效制约语境。成功的外语学习者能把字词和情|语境相连,这样才能了解字词在不同情|语境中产生变化,延伸意义。作者认为外语学习者要弄清楚信息意义,必须识别语境、情境和社会文化状况,并把语言特征和情|语境统整起来。广泛接触外语并且采取有效地意义建构策略是成功理解的关键。紧接着讲述了意义的特征:惯例和创造力,稳定性和变异性。母语人士对惯例和创造力的模式,他们能随机应变,而EFL学习者则倍感困难。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就需要关注外语的沟通模式及说理方法;第三方面:作者分别从蕴含语意,意图意义和譬喻性意义三个层面来分析间接语意。但这三个层面意义有他们各自的特点:蕴含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只用绕圈子的方式传递信息;意图意义指信息发出者传递一个信息,希望用这个信息让接收者做某件事;譬喻性意义源于字面意义但也是应情|语境而生的。在意义推论这一节作者认为推论要成功,要具备两个条件1.听者认为信息喻情|语境以及掩着的意图有关;2.听者运用情|语境信息找出最具关联最合理的解释。能够运用多层次的背景知识是母语者能凭直觉、透过推论来察觉语意及替语意解码的关键。指称意义表示语码和外在物体的关系,它带有感情是主观的,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关联性越大,认识就越快,越容易。关联性对于推理行为至为关键。外语学习者会把话语联想到与自我经验最相关的事物,这会导致理解错误。
第三章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到影响EFL学生语用能力的几个方面1.社会文化结构或者是社会文化情|语境。社会文化知识架构不同,母语和外语在理解上会产生隔阂,导致无法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外语。社会和文化是语言的内嵌要素,同时语言的本质是鲜活动态的。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语用能力。2.基模知识。它是人类从经验中所获得的背景知识。它组织经验,制造预期,促使行动,并提供让人们得以记忆、描述、重构事件的框架。基模知识产生指涉点,由指涉点找出关联和意义,然后组织起文化观念和个人经验。而人类沟通是根据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由此可知基模知识的重要;3.认知成熟度与概念流利度。认知成熟度是推敲蕴含|譬喻意义所必须的思考辨识能力,找到语用意义需要认知成熟度,而认知成熟度是与外语的社会与世界不断互动所发展出来的。概念流利度是信息接收者能了解话语和其语用含义的思维能力。在语言转换中,概念流利度需互通基模和概念,只有具备概念流利度才能破解外语语码,达到正确理解;培养多种类型的认知成熟度在文化上重新定向,才能准确理解在不同情|语境中所传递的信息。
第四章 观察和调查研究。这一章深入探究东亚EFL的教育现状,并提出不重视自然语言实际使用的教育缺失。学生不加审视的背诵课本,笔记,还有单字翻译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学生敏锐察觉字词灵活变化的潜能,使得学生缺乏概念流利度。针对这种弊端作者提出EFL课堂应该把那些能够利用原有知识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外语媒体资源作为学习工具。作者提供的实证数据显示:即使是东亚的进阶学习者,对于日常英文的修辞|语用策略进行解码时,大都仍然相当困难。
第五章 英文语用策略中的修辞技巧。这一章以描述性的方式配合许多实例来探讨英语语用策略。同时发现间接性和意图性在外语中难以掌握,尤其是相似性转换语(similarity),反意转换语(opposition),替换性转换语(substitution),这也是这本书题目中的SOS的来源。相似性转换语包括譬喻和互文;反意转换语包括反语、矛盾句、矛盾语;替代性转换语包括委婉语、夸张和淡化。在实际情境中修词语的使用通常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对学习者而言,设法理解外语修辞的过程有助于逐渐建立外语的社会文化知识。在语意推敲时所下的功夫,通常会在脑海中形成外语联想的基模网络。抢眼词|流传语,宣传语和文字游戏常用突显性策略来透过情感来传递和强化意义,用来增添幽默。这些对于EFL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修辞在使用过程中的融合及EFL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传统及面向的不熟悉所致。这章提供大量的词汇语用实例有助于协助教师和学生开始培养对情|语境线索的敏感度和主动进行推敲的能力。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新方向。在这一章里面作者对前面几章内容总结的基础上期许发展有效教学策略,重新定位EFL教学观。在全球化以后,经由一种文化沟通模式编码的信息,需要在一种文化种透过另一种文化的沟通模式来解码,为了避免曲解,必须看出情|语境的语用层面。文章再次强调充分基模知识和语用理解的必要性。语用效力是建立在外语社会文化的观念和基模上的。为了能在现实环境中有效沟通就该培养学生循着情|语境的线索去理解语用指涉解读能力。对于EFL教育的缺失,作者提出要学会推敲及使用一些媒体资源来协助老师营造自然语言环境的多种真实素材。最后从学习目标、教材、方法、学生活动方面提出了作者对EFL教育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2.评价
首先:它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从本书的编排上来看,除了作者阐述的主题内容外,作者为每一章都设定了问题讨论、活动和计划,在本书的最后还添加了两个附录:第一个是关于语用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各个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成果,还有关于特定言语行为已经做过的一些研究。第二个附录是一些关于语用学的主要教科书和参考书。这对语用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作者从词汇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词汇的教与学。首先来说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学科;在《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评述》中作者介绍了修辞的词汇语用问题。“修辞研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人们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文化等不同层面对修辞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涉及委婉、幽默、双关、移觉、隐喻等修辞语用现象,探讨内容主要有:一是语用修辞的策略研究,如实现英语、日语委婉表达的策略。二是语用修辞的构建方式研究,如创造双关的手段、隐喻的常见表现形式、英语委婉语的构建方式、英语幽默的形成、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语用修辞特征、词类转换的语法化、语言词汇层面的修辞手段等。三是外来词的语用修辞特色研究。四是语用修辞的效果与功能研究,如极限表达与修辞效果、移觉的认知机制与认知功能。”可见英语词汇语用模式的研究是非常新的一个话题。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五章,对于修辞技巧的分类,作者首次把意义的转化分成similarity, opposition, substitution, 即 SOS.
其次:特别强的实用性。
本书介绍SOS英语词汇语用模式是以东亚的EFL教育为背景的。我们作为EFL学习者,流畅顺利的在实际情|语境中进行沟通是我们的最终母的,也是EFL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EFL教育它具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说只注重目标语的语法和概念意义;由下而上,逐字翻译;把自然语言仅看做是一个科目;缺乏融会贯通的思考和学习,学习缺乏关联性;拚弃实际社会文化,脱离语境;很少见到一些英语系国家的沟通|行为模式等等。这些缺陷使我们的沟通目标难以实现,常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目标语的一些沟通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例子使我们在情|语境种学习词汇。
对于EFL学生来说,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词汇学习只是死记拼写及相对应的汉语解释。但是由于英语词汇和汉语并内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词汇具有变异性,也会造成EFL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使用错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情景和语境。本书为我们EFL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记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再次:全面的跨学科性。
英语词汇的语用意义是运用语用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来研究的。在SOS 英语词汇语用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科,如语用学,词汇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以及词汇语义学。归根到底这些都是由意义的惯例和创造力,稳定性和变异性以及语意的非组合性决定的。
最后: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在每一章节说明问题时都会举大量正反面的的例子,让我们从实际应用种感受到词汇的具体用法。这一用法在第五章种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第四章种作者做了实证研究,并且做了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