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风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行业中存在不正之风而采取的一项遏制歪风邪气蔓延的举措,目的就是在于促进政府和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推进行风建设,树立政府形象。执政为民,纠风惠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和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纠风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自1990年以来,纠风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3年上半年。主要是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各自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重点解决吃拿卡要、以权以职以业谋私等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各部门各行业对不正之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纠正。
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997年上半年。中央决定把纠风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进行整体部署,在全国统一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
第三阶段:1997年下半年至2002年下半年。纠风工作从以纠为主、着重治标,逐步转到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轨道上来。努力解决引发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阶段: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纠风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级政府把纠风工作摆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重点更加注重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不正之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纠风工作的高度重视,纠风工作由“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改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绝非提法上的简单改变,而是纠风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要求,使纠风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为明确。纠风工作更加全方位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以劳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活动,使顾客得到利益和满足,这就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行业的工作作风,也行业服务永恒的主题。
当前全国上下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行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制和激励机制,是值得我们公交人去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由此本人认为: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纠风工作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
纠风,顾名思义就是纠正行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行风和不正之风。行风简称就是行业的工作作风,也称之为“行业风气”,是指行业和部门对其履行社會职能,或者对其服务对象所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态度、行为和倾向,是责任意识,价值意识,行业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是行业干部、职工在从事本职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状况的反映和表现。不正之风则是,是指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生的带有普遍性、多发性的不良行政行为或服务行为,其本质上是危害国家利益,侵害的客体是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等的合法权益和正当权益,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不良风气,是成了风的消极腐败现象。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大众服务型的公益性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公交线路纵横经交错,四通八达,车辆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点多、面广、分散是城市公共交通固有特点,其服务工作,不仅涉及到行业各层管理者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群众观念、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事规范、办事公开、守信践约、清正廉洁,也关系到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服务事业的可持性健康发展,对树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纠风工作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加强运营服务管理,提高运营服务品牌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二,加强统筹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检查监督体制,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的建设的贯彻落实。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从行业管理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层次:内部的后勤管理保障体系和外部的运营服务创新拓展管理体系。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的好坏不仅体现外部服务工作是否到位;而且还反映到了内部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到位程度。车辆运营设备状况、运行班次准点、服务规范是否到位等因素,很大部分受到内部后勤管理保障体制的影响,因此,在这系列的管理实施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加以检查督促,不要只片面的看到外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内部后勤管理保障体系的监督工作。站牌标识、运营信息、车辆状况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运营服务工作顺利进行,这些因素与我们内部的后勤管理保障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有效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纠风工作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建设的贯彻落实。
其三: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的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促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
公交集团成立以来,纠风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建设和落实,行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满意。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几年来,公交事业蒸蒸日上,车辆不断朝着节能高效、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公交线路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为民办实事的线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延伸,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出行需要,服务工作得到市民的认可和赞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通过加强纠风工作建设为锲机,建立长效的服务监督机制,努力使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争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做好运营服务工作时,不要满足于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服务管理理念也要以时俱进,有创新、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上,要广泛深入运营服务工作中了解制约或影响服务工作正常运行的主客观因素,制定综合的检查监督运营服务的工作机制,从而做到责任分清,工作落实到位,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每个部门在实施管理措施方案时,其业务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关联到其他职能单位部门,加强职能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伙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纠风监督机制来管理落实,要使这一监督机制能够长期有效的贯彻落实,我认为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想认识: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繁重,各基层运营单位要把运营服务的纠风工作纳入本单位全局工作中通盘考虑,单位“一把手”要对纠风工作负总责,经常研究过问纠风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集团相关的责任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纠风专项治理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对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整体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做到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转变传统的服务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营造创服务品牌意识。
纠风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有敏捷的服务工作思路,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进程中纵观全局,用敏锐的思想观念科学谋划运营服务管理工作。明确行业纠风工作的宗旨就是“心系乘客,服务市民”,切实纠正服务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构建大公交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加强和动员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学习和广泛参与纠风工作,进一步认识纠风工作在企业运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管理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有必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式的政治思想学习方法,培育全体员工有创新的工作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找准行业纠风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正确认识纠风工作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纠风工作的发展规律,有利于纠风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只有具备了创新的工作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才能将不正之风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纠风工作的规律,适时地有预见性地调整工作思路,准确找出纠风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促进运营服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比如集团拟试行的《星级驾驶员评定管理方案》,就是要进一步促进驾驶员更好的做好规范化服务工作,创有特色的公交运营服务品牌,使服务行业的不正之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遏制,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4: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运营服务纠风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创新是纠风工作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纠风工作与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同向延伸的根本要求,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运营单位,与一线员工座谈,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尤其是是要到员工或市民反映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苗头性的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把好的经验与措施上升到理论,多找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和新方法。
(五)建立完善纠风监控网络化预警机制。
以集团所属的各基层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所的设立纠风工作监控小组、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座谈沟通行风工作情况,构建社会公众监督网;以基层单位的板报和集团《公交报》等媒体为依托,建立纠风舆论监督网;以各基层单位党支部为依托,建立行业自律纠风监督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以上是本人的工作体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自1990年以来,纠风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3年上半年。主要是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各自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重点解决吃拿卡要、以权以职以业谋私等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各部门各行业对不正之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纠正。
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997年上半年。中央决定把纠风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进行整体部署,在全国统一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
第三阶段:1997年下半年至2002年下半年。纠风工作从以纠为主、着重治标,逐步转到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轨道上来。努力解决引发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阶段: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纠风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级政府把纠风工作摆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重点更加注重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不正之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纠风工作的高度重视,纠风工作由“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改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绝非提法上的简单改变,而是纠风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要求,使纠风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为明确。纠风工作更加全方位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以劳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活动,使顾客得到利益和满足,这就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行业的工作作风,也行业服务永恒的主题。
当前全国上下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行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制和激励机制,是值得我们公交人去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由此本人认为: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纠风工作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
纠风,顾名思义就是纠正行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行风和不正之风。行风简称就是行业的工作作风,也称之为“行业风气”,是指行业和部门对其履行社會职能,或者对其服务对象所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态度、行为和倾向,是责任意识,价值意识,行业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是行业干部、职工在从事本职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状况的反映和表现。不正之风则是,是指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生的带有普遍性、多发性的不良行政行为或服务行为,其本质上是危害国家利益,侵害的客体是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等的合法权益和正当权益,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不良风气,是成了风的消极腐败现象。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大众服务型的公益性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公交线路纵横经交错,四通八达,车辆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点多、面广、分散是城市公共交通固有特点,其服务工作,不仅涉及到行业各层管理者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群众观念、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事规范、办事公开、守信践约、清正廉洁,也关系到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服务事业的可持性健康发展,对树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纠风工作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加强运营服务管理,提高运营服务品牌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二,加强统筹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检查监督体制,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的建设的贯彻落实。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从行业管理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层次:内部的后勤管理保障体系和外部的运营服务创新拓展管理体系。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的好坏不仅体现外部服务工作是否到位;而且还反映到了内部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到位程度。车辆运营设备状况、运行班次准点、服务规范是否到位等因素,很大部分受到内部后勤管理保障体制的影响,因此,在这系列的管理实施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加以检查督促,不要只片面的看到外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内部后勤管理保障体系的监督工作。站牌标识、运营信息、车辆状况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运营服务工作顺利进行,这些因素与我们内部的后勤管理保障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有效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纠风工作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建设的贯彻落实。
其三: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的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促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品牌。
公交集团成立以来,纠风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建设和落实,行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满意。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几年来,公交事业蒸蒸日上,车辆不断朝着节能高效、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公交线路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为民办实事的线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延伸,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出行需要,服务工作得到市民的认可和赞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通过加强纠风工作建设为锲机,建立长效的服务监督机制,努力使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争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做好运营服务工作时,不要满足于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服务管理理念也要以时俱进,有创新、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上,要广泛深入运营服务工作中了解制约或影响服务工作正常运行的主客观因素,制定综合的检查监督运营服务的工作机制,从而做到责任分清,工作落实到位,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每个部门在实施管理措施方案时,其业务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关联到其他职能单位部门,加强职能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伙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纠风监督机制来管理落实,要使这一监督机制能够长期有效的贯彻落实,我认为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想认识: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工作繁重,各基层运营单位要把运营服务的纠风工作纳入本单位全局工作中通盘考虑,单位“一把手”要对纠风工作负总责,经常研究过问纠风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集团相关的责任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纠风专项治理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对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整体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做到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转变传统的服务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营造创服务品牌意识。
纠风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有敏捷的服务工作思路,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进程中纵观全局,用敏锐的思想观念科学谋划运营服务管理工作。明确行业纠风工作的宗旨就是“心系乘客,服务市民”,切实纠正服务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牌,构建大公交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加强和动员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学习和广泛参与纠风工作,进一步认识纠风工作在企业运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管理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有必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式的政治思想学习方法,培育全体员工有创新的工作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找准行业纠风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正确认识纠风工作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纠风工作的发展规律,有利于纠风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只有具备了创新的工作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才能将不正之风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纠风工作的规律,适时地有预见性地调整工作思路,准确找出纠风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促进运营服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比如集团拟试行的《星级驾驶员评定管理方案》,就是要进一步促进驾驶员更好的做好规范化服务工作,创有特色的公交运营服务品牌,使服务行业的不正之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遏制,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4: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运营服务纠风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创新是纠风工作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纠风工作与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同向延伸的根本要求,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运营单位,与一线员工座谈,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尤其是是要到员工或市民反映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苗头性的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把好的经验与措施上升到理论,多找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和新方法。
(五)建立完善纠风监控网络化预警机制。
以集团所属的各基层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所的设立纠风工作监控小组、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座谈沟通行风工作情况,构建社会公众监督网;以基层单位的板报和集团《公交报》等媒体为依托,建立纠风舆论监督网;以各基层单位党支部为依托,建立行业自律纠风监督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以上是本人的工作体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