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教师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有近半数的后进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反应,一些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表明,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后进生要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全面发展,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既有社会的、家庭的,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我们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在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应从其心理健康入手。重视和加强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途径中,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倾注满腔的爱。
  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个学生,以母爱之情温暖学生,以師爱之情引导学生。如果我们用心去流露自己对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份真情实感就是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在教育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更需要教师用爱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告别过去,重新塑造崭新的自我。
  一、付出师爱才能取得“后进生”的信任,这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张浩同学由外地转入我所任教的三年三班,由于中途转学,张浩同学没有课本和练习册,加上文化基础差,品行也有些差,因此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总在班级调皮起哄,班级中许多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冷落、歧视他。我几次约他,放学后我要找他谈心,可是,都让他撒谎逃回了家,他对自己已经失去信心,对老师也失去信任,总是在回避我。我了解情况后,心中坚信着一个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未尽责的老师,并暗下决心:就算是一块石头,我也要用爱把他焐热。我花了100多元钱给张浩同学买了练习册和文具,主动接近他,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取得了他的信任,是爱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我抓住机会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帮他树立信心、点燃信念,又帮他制定了短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针对他们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法,利用休息日无偿为他补文化课,张浩同学深受鼓舞,从此认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毕业前由原来班级的后进生提高到中等生。张浩的转变使我深深感受到:辛勤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
  二、用师爱的目光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入口
  “后进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要有耐心、用爱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并且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
  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我经常用自己的钱为学生买日记本、钢笔学习用品等作为奖品,学生学习有进步的要奖励,遵守纪律有进步的要奖励、劳动中表现出色的要奖励,我更是善于捕捉、驾驭教育时机,不忘在奖给学生的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上几句激励、祝愿的话语赠给学生,如“曹莹同学:这段时间你的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你,希望你还要以孙铭阳同学为榜样,加油哇!”“蒋树龙同学:你是班级这个月的纪律委员,希望你严格要求自己,为班级所有学生做个榜样。”这些话语使学生深受鼓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三、师爱能激发“后进生”的潜力,这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教师要尊重,要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个体优势,用爱激发他们的潜力,给学生重新审视、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使他们能主动接受教育,师爱能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
  真挚的爱犹如润物的春雨,浇灌学生的心田,只要教育者努力地用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挚的情感随时维护、关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尊严,学生也会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她。
  师爱——是点亮“后进生”心灵明灯的钥匙,只要充分发挥师爱的激励、感化、调节、引导等作用,一定会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
  爱犹如一泓清泉,滋润着一颗又一颗干涸的心灵,又像一缕缕春风,吹绿了许多贫瘠的人生,我们每捐赠一份爱心,就能拯救一个受伤的心灵。
  作为教师,对后进生,给他们以同等的爱。让后进生同优生一样获得,只要充满热情,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信一定会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后进生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只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就一定能够将后进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影也成了热门。微课为人们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生物科学基础较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实验室仪器不齐全,不利于生物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那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笔者认为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科学知识,学生无法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项目制作成微课,以微课的形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往往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出现“吃不饱”的现象,泯灭了他们英语学习上的聪慧;学有困难的同学,则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作业上,久之,会使他们产生
期刊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创新能力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良好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
期刊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不仅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而且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同时促进
期刊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教材PEP版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这样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目地,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挂图、实物,教学卡片,以及绘画、角色扮演等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的
期刊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创新思维活跃的保证  (一)情境导入激趣  1.精心设计导入语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犹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要求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导语。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根据课文字浅意明感染力强的特点,采用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首先,以精彩的范读来激发
期刊
感悟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所产生情感智慧的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知道,感悟是先有所感,后有所悟,只有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想,获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感知经常相碰撞、接通,才能豁然开朗,心有所悟。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怎样在情境中促使学生感悟呢?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
期刊
一、语文课程特征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其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类要休养生息、传承发展,文明进步,就必须运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互通有无,相互交往勾通,立德正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语言文字,不可能强大而屹立于世界,不可能发展与发达,一个人不会语言文字,等同于行尸走肉。因此,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中产生了专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的宗
期刊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关于新课程的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基于邓小平同志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标。新课改倡导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以学定教为核心。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