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特征?创新语文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课程特征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其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类要休养生息、传承发展,文明进步,就必须运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互通有无,相互交往勾通,立德正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语言文字,不可能强大而屹立于世界,不可能发展与发达,一个人不会语言文字,等同于行尸走肉。因此,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中产生了专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及民族精神成长;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切实创新语文教学。
  二、创新有主见,别匍匐他人路
  当今世界,是不断创新的时代,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教育教学处于创新风靡的时代,各种科研课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基层教育管理者不求务实创新,追“新”成“疯”,今年学这模式,明年学那理念,后年呢?春花芳菲时时新,王孙惊艳魂飞尽。简之“啬”到了家,宁愿跟着别人屁股爬,也不愿让教师多花点时间和心神,去研读教材、研读学生和实际,探究切合自身学校、自身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教师在领导的框架下,在别人的路上上匍匐。这样的拿来主义,爬行主义,在一定的范围内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占據了教师创新的时间和课堂,岂不是创新教育的“汤”,应试教育的“药”,真真正正地成了教而不教,创新等于白创。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教学环境和对象,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语文教学创新要得法
  (一)语文教学创新,必须营造创新氛围,引发创新兴趣
  每个孩子对新事物都容易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他们常常会立马想得到结论,会认真、积极地去思考探究。例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中的“真理”是很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农村小学生理解很难,提不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前首先举出浅显易懂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是学生知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上课前,老师宣布上周测试成绩后,问李小明成绩为什么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明白李小明落后的原因是生了半月的病,说明了“人不学要落后”的道理,指出平常说的道理就是真理。老师问了几个问才得出“人不学要落后”这个真理,可是有些真理、定理、学说都是发现者、创立者,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才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强调“一百个问呀!才产生真理。”学生好奇,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研读课文,切实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要你知道”变成“我要知道”。
  (二)创新应重实际、实效,不搞花架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同一片蓝天下,但个体差异、年龄特征、生活地域环境不同,从小接受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不同,而且我们教育者的学历、能力、思维、视界也不划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时,要根据自己的思维取向,价值观取向,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所处环境实际,认真研读教材,创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总之创新要尊从客观实际,让自己力能从心,学生学有所获。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重实效。教有目的,学有所获,创有所新。要根据自身课堂、对象、自身能力实际,构思实效的教学思路,架构实效的教学框架,创设实效的课堂情境,营造实效的课堂氛围,最终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收获高效的教学成绩,这就是真正的创新。那种一味的盲从别人的框架,追求别人的创新形式,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课件展示,学生人人表演,掌声雷动,一句一个“好!”“你真棒”等等评价语言,看起来热热闹闹,可是收到的效果呢?真正掌握了知识点的有几人,能力真的培养了吗?提高了吗?能力的提升必须有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岂可是一堂花花哨哨的教学就能收到实效。因此创新课堂必须重实效。
  (三)语文人文情感丰富,富含想象力,引领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思维,拓宽思维广度。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散性思维训练,要求教师有意识冲破课本的框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思维的广度,培养创新思维。
  (四)学生创新学习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根本
  语文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创新学习,而创新学习的关键是问题质疑,因此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问题”能使学生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互动,共同创新成功,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创新。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自卑或紧张心理不敢问,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学生障碍心理。可以讲一些科学家、伟人等名人的故事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
  2.教给、引导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问问题不能无目的乱问,问到点子上
  如在课堂教学记叙文章时,设计如下问题: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通过这样示范,学生今后在学习写叙事的文章时就知道怎样问问题了。
  3.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讨论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民主、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问题”中畅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一、扑克游戏的设计理念  化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的“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以物质结构为主线,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物质为启蒙,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
期刊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
期刊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影也成了热门。微课为人们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生物科学基础较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实验室仪器不齐全,不利于生物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那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笔者认为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科学知识,学生无法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项目制作成微课,以微课的形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往往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出现“吃不饱”的现象,泯灭了他们英语学习上的聪慧;学有困难的同学,则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作业上,久之,会使他们产生
期刊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创新能力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良好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
期刊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不仅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而且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同时促进
期刊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教材PEP版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这样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目地,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挂图、实物,教学卡片,以及绘画、角色扮演等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的
期刊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创新思维活跃的保证  (一)情境导入激趣  1.精心设计导入语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犹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要求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导语。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根据课文字浅意明感染力强的特点,采用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首先,以精彩的范读来激发
期刊
感悟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所产生情感智慧的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知道,感悟是先有所感,后有所悟,只有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想,获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感知经常相碰撞、接通,才能豁然开朗,心有所悟。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怎样在情境中促使学生感悟呢?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