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美食夜市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将文昌市的地方文化融入美食夜市中去。文章运用文昌市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饮食文化以及节日文化等的特色之处为夜市的美食增添故事性和叙事性,并结合现有的夜市美食现状特征,提出可以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设计建议。笔者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有利于消费者通过地方特色情感化的设计获得更好的感受体验,更重要的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民俗,也便于文昌市文化的延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节日;夜市;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095-03
【本文著录格式】岳越,程伟.论文昌市“文化美食夜市”[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95-97.
一、文昌背景
文昌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城。文昌不仅仅是闻名的侨乡,也是闻名的琼崖革命重要据点,航空航天的重要发射地,同时闽南的大多数文化从这里起源。另外文昌市还是海南省海岸线最长的地方。海南的文昌市在历史上又由于生产紫贝而得名紫贝县。
二、文昌文化分析
(一)地理人文
1.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海南省的发展根源,起源是因为海南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黎族聚居地,从宋代开始,汉族人民开始了自己的移民生活來到海南,文昌市就是当时汉族人们的第一站,文昌市也因此成为闽南文化发展圈子的重要中心。后期,由于汉族人慢慢增多,黎族的百姓开始渐渐隐退在海南省的五指山区域,海南省的文昌市也成为现如今海南省内唯一一个没有黎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集聚的城市,在海南的民间有这样一句成语“文昌无黎”,也从侧面反映了,文昌是实实在在的“无黎区”。
2.岭南文化
海南省地处中国岭南地带,因此在文化方面常常与广东方面的文化相交流融合。无论是在茶文化还是在休闲娱乐,抑或是当地民居装饰和室内家具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典型的岭南文化元素的诸多体现。
3.南洋文化
在民国早期,海南省出现了一大批下南洋的浪潮。民国时期从文昌到东南亚的华侨开始逐渐增多,其中分布在外地的华侨尤其以海南人居多,与本市的人口占比高达2:0.9,是海南省的华侨之乡,华侨也给当地带来了浓厚的南洋文化。比如海口骑楼老街的建筑、南洋的装扮、排球、早茶糕点;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南洋文化的发展上也给海南省带来了新的外地农作物。
4.热带文化
从海南省的地处环境来分析的话,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一些居民从闽南地区移民之后,受热带气候的影响逐渐也改变了自己闽南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生活作息也开始发生改变,由于天气炎热,农作时间也逐渐开始变成“赶早”,由于炎热的气候,人们的生活时间观念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
1.文昌木屐
文昌木屐有着悠长的历史。木屐的形状在开始的时候像是一个小小的没有靠背的椅子,在小椅子的上面接上可以穿在脚上的鞋帮,着地的两只脚是屐齿,屐齿接触地面的面积不大,这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也给木屐增加了优势——安全不易滑倒,在海南的雨季或者台风季里,更方便于行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随着时代开始改变,木屐开始逐渐现代化,慢慢向着拖鞋的样式靠拢,这种样式则是由大块或者整块的木料敲敲凿凿而成。
文昌木屐分为很多种,其中最为美观且最受大众欢迎的是将油漆作为颜料在苦楝木木料上作画,这种木料很轻,在人们制成木屐之后穿在脚上,极为轻便,感觉极为奇妙。民国以来,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多次的中外文化交流,文昌木屐开始被一些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所接受,至今仍然存在。
2.盅盘舞
文昌市蛊盘舞是一个在民间较为传统的舞蹈。在文昌的大部分地区,每当元宵节到来之后,一些民间小队伍,就会自愿组成一个小队列,开始各个村庄送灯游行,目的是拜年贺岁,甚是热闹。蛊盘舞顾名思义即是用蛊、盘子等为道具所展开的一种舞蹈,再添以日常生活中的筷子、盘子、汤匙等,配以人们使用这些工具的模样形状作为跳舞的基本动作,同时加上撞击碗、盘、匙声的感觉节拍,再配上当地的民间小曲,开始欢乐起舞。舞蹈演员一般分为生、旦、丑三角,其中作为主角的人需要双手各拿两只小羽觞,生角的双手分别持盘和筷,丑角则是双手各持四到六个匙,蛊盘舞在现代仍是当地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3.壁画
文昌市的当地居民在制作房屋的装饰时都很喜欢在住宅上绘制具有当地特色的壁画,这也是当地居民在建造房屋时的一大习惯。从民间的屋第壁画来说,老百姓一般都是将壁画绘在门楼的正上端中央和两头的上部,在房屋的正大厅部、横廊部的像人字的屋檐处;在屋子的正厅大门处也很讲究,大门西侧墙和窗户上面的拱门处还有房门的拱处都会绘以好看的装饰,从而使得房屋整体变得多彩,但是又显得肃穆庄重。
壁画的取材非常广泛,其中大多主要以乡下题材为主。人们喜欢在住宅里面绘以吉祥物,在房屋正客厅的大门西侧面墙上,大多绘以“狮子戏球”,在拱门的位置一般会绘有寓意长寿的松鹤和标志富贵如意的牡丹花。在家庭住宅类的壁画里,人们常常选择避让出人物画,但是在村子的祠堂里却以人物画居多,并且具有象征意义的龙、凤、麒麟等也是宗庙祠堂壁画的常见之物。另外,民间的鬼怪神话传说、歌曲故事等都很盛行。
壁画的色彩经久不褪,原因是它的配料很讲究。早期一些民间的壁画艺人用山上带有自然色的粉石配以米酒、赤糖调匀,然后进行绘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昌人们对住宅的装饰又十分讲究,民间的壁画师们也开始发生转变,在图画的构图手法、所画的题材上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技法上也开始出现变化,继承了传统的作图手法的同时又加以创新。除此之外,壁画师们还在颜色上加以丰富化,绚丽的广告颜料、正红、孔雀蓝和大蓝,将壁画的感觉变得更加绚丽夺目,引人入胜。 4.元宵送灯
元宵送灯在文昌属于传统的节日风俗文化,人们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夜晚,手里拿着一盏盏的花灯,其中由一个领头的“灯主”带领,手掌着花灯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专门的敲锣击鼓人员跟随,并且会有燃放炮竹的人员一起沿着村庄游行,最终目的地是临近的公庙,到公庙后人们会将灯按顺序挂在庙内外,挂好之后开抢,有着吉祥如意、家族兴旺、发大财的美好寓意。
5.公期
“公期”属于地方文化风俗,海南人会每年举行这种祭神活动,用来祈求上天神灵保佑。“军坡”是海南文昌的叫法。原因是在当时,移民来之后最先到达的就是文昌,这也使得文昌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三)饮食文化
文昌市的日常饮食一般是以雅淡口味为主,新加坡的“海南鸡饭”就是从文昌的文昌鸡发展而来。海南是一个特别爱吃鸡的省份,宴请宾客必须有鸡。另外海南的文昌也是一个美食重镇,文昌市的每一个镇都有着可以代表本地的特色美食,有着四大名粉之一的抱罗粉、糟粕醋、全家福,以及龙楼海鲜都值得一尝。其中“全家福”更在当地小有盛名,有着头盘菜之称。
三、文昌夜市现状分析
夜市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夜间文化消费在陶冶市民性情、改善城市气质方面有显著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快时代的来临让加班逐渐不可避免化,上班到深夜的人们想吃一口美味的宵夜也成为常态化,这便意味着深夜的夜市小吃有着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居民的夜间娱乐文化可以发展出更大的延展空间。但是文昌市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类成熟的较为系统的小吃经济圈。实际上,伴随文旅融合的深入,文昌市也在“文化夜市”上做出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假日期间的“快闪活动”,在景色里遇人,在戏里看故事,也增加了市民和旅客不一样的文化旅游体验,彰显了文化旅游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激活释放了新兴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多日不见的繁华热闹又回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激活了夜游经济。
(一)夜间文化娱乐业相对单一
文昌市夜间文化娱乐业态还相对单一,一方面源于文昌市“夜市”尚属于早期孵化阶段,缺乏成熟规划,距离多元业态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于大部分市民未形成“夜游”习惯,“下班后就回家”的心理是主流。就连号称“24小时营业”的书坊,也时常因为缺少夜读的读者,很难通宵开放。
(二)缺乏规划
与此同时,文昌市的各类文化场馆等分布零散,并没有集中出现在某一条街区,所以对“文化夜市”的打造,缺乏引流带动作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文化夜市”进一步孵化,有些部门已经给出了积极方案并开始实施。
四、文昌夜市改进方案
就目前来说,人们对“夜市”的概念大多数停留在夜市只是一个夜间进行交易的地摊市场。将当地的民俗文化植入到当地地标性夜市中,是现当代新颖商业文化内涵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未来文昌市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将文化注入到消费市场里,发挥文化的作用,不断的提高夜市的影响力。
(一)夜市选址规划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发展所留下的重要财富,海南省的文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多的资源文化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优势,且当地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将这些优势附在各类地标性夜市里最能实现双赢,如文昌的“公期”、元宵送灯等各式项目。把当地的风俗文化各种款式结合起来,将当地的传承人组织到一起之后,由传承人组织进行定期的表演,把当地的特色小吃和这些表演结合,把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现代居民的生活文化现状进行交融,并且加以创意性的改变,呈现出新形式到大家面前,让市民和游客在夜市中不仅得到胃部的满足,更得到心理上的充实,想办法让市民吃的幸福、玩得开心,诸如此类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注入地标性夜市中,一定会推进文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也可使经营变得多样化,显出夜市经济的活力与动力。
1.打造文化夜市展示非遗魅力
点线结合,打造文化夜市有规划。精心设计、规划并打造具有洞头地域特色的文化夜市业态场所、品牌和项目。以文昌市的文庙为中心开始,将铜鼓岭、东郊椰林、石头公园、七星岭等纳入,深入挖掘文昌文化IP,结合海洋文化特色,将琳琅满目的贝壳、东海贝雕、古船木等文创作品与街景餐车上的抱罗粉、文昌鸡、糟粕醋、牛肉干等这种极富有文昌当地特色的美食,打造文昌美食夜市与海岛特色夜市为一体的结合,点亮文昌“特色美食夜市”。此外还根据文昌各地自身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大门观音礁、鹿西栖鹿湾等景点推出沙滩音乐会、露营音乐会等文化夜市,不断靓丽文昌文化夜景。
2.重点商圈打造“夜经济”
文昌孔庙以“夜京城”为主题,打造地标。其中一些部分商家可以加入到线下体验“品牌快闪”这种活动中来,一些线上的“红人粉丝”和所能参加的一些线下“消费群体”相结合并加以转化,这样即可将线上的名人效应——线上流量转化为实际的线下实体商业价值;同时文昌的文庙可延长闭馆时间,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还能帮文庙夜市积攒人气,吸引消费者的消费力度,从而推动当地街区的消费。
文庙可将其中一个停车场设置成啤酒花园,为百姓提供轻松休闲的聚会场所,同时需要增添文庙夜间的文艺演出、娱乐、游戏互动、影视等相关服务业类,形成美食娱乐与文化休闲体验等消费场景共存在,满足“夜京城”文化夜市所制定的初衷:多元化需求得以满足。
(二)特色文化体验方案
文庙夜市需要每年定期进行专属海南的文化夜市活动,这则是需要隆重的启动仪式,具有特别意义的文艺演出以凸显文庙夜市的文化氛围。同时,不间断的增添新的具有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内容在夜市上,改变只有传统经营下的夜市模式也尤为重要。在文庙夜市附近,可倡导当地居民自编自演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故事,演身边事,唱当地文明生活,用琼剧、歌曲、当地小调、诗朗诵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当地特色,形成文昌文庙文化夜市名片。因为当地常年温度都很高,当地的居民和消费者都有晚上外出户外纳凉的习惯,可把这些活动安排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举行,这一活动将会对各个人群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文化夜市的创建,目的就在于不仅仅要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更要不断地带动文昌市的商业经济消费能力,促进文昌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我们不要把‘文化美食夜市’当成一个模糊的市场概念,而是将它当作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具象的存在。每个人添一把力,都会让它垒得更高更实在。”文昌市文改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道,只有各行各业的群众和干部一起积极参与,社区、商场、景区、学校、企业等诸多参与者一起努力,并不断提高这些主体的文化素质,使“文化美食夜市”不仅成为文昌市及中外游客崭新的、健康的社交形式与平台,也要将文昌市“文化夜市”打造成一间流动的文化课堂。
除此之外,推进“文化夜市”发展,可与公益文化活动相结合。同时通过将非遗、民间展演等一起融入到“文化夜市”当中来,更能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消费,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验文化消费,让文化惠民活动力度更大、更接地气,以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文化满足感和幸福感。
“文化夜市”不仅仅可以为文昌市积攒人气,促进夜市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生活和体验感,更能有效的提升文昌市的城市形象,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推进文昌市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建设共同飞跃。
参考文献:
[1]何阳. 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策略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学,2014: 17-23.
[2]朱田甜. 行为需求导向下的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要素影响分析——以西安红专南路 为例[J]. 城市建筑,2019(35): 27-29.
[3]李俊鹏. 优势文化概念下的甘肃武威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
[4]张婧杰.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审美特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5]王美钰. 地方性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对乡村民宿发展影响研究[D].s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0.
[6]蒙美燕.海南饮食特色的文化内涵[J].新教育,2017(10):61.
作者简介:岳越(1994-),女,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程伟(1997-),女,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何东平)
【关键词】民俗文化;节日;夜市;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095-03
【本文著录格式】岳越,程伟.论文昌市“文化美食夜市”[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95-97.
一、文昌背景
文昌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城。文昌不仅仅是闻名的侨乡,也是闻名的琼崖革命重要据点,航空航天的重要发射地,同时闽南的大多数文化从这里起源。另外文昌市还是海南省海岸线最长的地方。海南的文昌市在历史上又由于生产紫贝而得名紫贝县。
二、文昌文化分析
(一)地理人文
1.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海南省的发展根源,起源是因为海南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黎族聚居地,从宋代开始,汉族人民开始了自己的移民生活來到海南,文昌市就是当时汉族人们的第一站,文昌市也因此成为闽南文化发展圈子的重要中心。后期,由于汉族人慢慢增多,黎族的百姓开始渐渐隐退在海南省的五指山区域,海南省的文昌市也成为现如今海南省内唯一一个没有黎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集聚的城市,在海南的民间有这样一句成语“文昌无黎”,也从侧面反映了,文昌是实实在在的“无黎区”。
2.岭南文化
海南省地处中国岭南地带,因此在文化方面常常与广东方面的文化相交流融合。无论是在茶文化还是在休闲娱乐,抑或是当地民居装饰和室内家具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典型的岭南文化元素的诸多体现。
3.南洋文化
在民国早期,海南省出现了一大批下南洋的浪潮。民国时期从文昌到东南亚的华侨开始逐渐增多,其中分布在外地的华侨尤其以海南人居多,与本市的人口占比高达2:0.9,是海南省的华侨之乡,华侨也给当地带来了浓厚的南洋文化。比如海口骑楼老街的建筑、南洋的装扮、排球、早茶糕点;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南洋文化的发展上也给海南省带来了新的外地农作物。
4.热带文化
从海南省的地处环境来分析的话,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一些居民从闽南地区移民之后,受热带气候的影响逐渐也改变了自己闽南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生活作息也开始发生改变,由于天气炎热,农作时间也逐渐开始变成“赶早”,由于炎热的气候,人们的生活时间观念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
1.文昌木屐
文昌木屐有着悠长的历史。木屐的形状在开始的时候像是一个小小的没有靠背的椅子,在小椅子的上面接上可以穿在脚上的鞋帮,着地的两只脚是屐齿,屐齿接触地面的面积不大,这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也给木屐增加了优势——安全不易滑倒,在海南的雨季或者台风季里,更方便于行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随着时代开始改变,木屐开始逐渐现代化,慢慢向着拖鞋的样式靠拢,这种样式则是由大块或者整块的木料敲敲凿凿而成。
文昌木屐分为很多种,其中最为美观且最受大众欢迎的是将油漆作为颜料在苦楝木木料上作画,这种木料很轻,在人们制成木屐之后穿在脚上,极为轻便,感觉极为奇妙。民国以来,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多次的中外文化交流,文昌木屐开始被一些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所接受,至今仍然存在。
2.盅盘舞
文昌市蛊盘舞是一个在民间较为传统的舞蹈。在文昌的大部分地区,每当元宵节到来之后,一些民间小队伍,就会自愿组成一个小队列,开始各个村庄送灯游行,目的是拜年贺岁,甚是热闹。蛊盘舞顾名思义即是用蛊、盘子等为道具所展开的一种舞蹈,再添以日常生活中的筷子、盘子、汤匙等,配以人们使用这些工具的模样形状作为跳舞的基本动作,同时加上撞击碗、盘、匙声的感觉节拍,再配上当地的民间小曲,开始欢乐起舞。舞蹈演员一般分为生、旦、丑三角,其中作为主角的人需要双手各拿两只小羽觞,生角的双手分别持盘和筷,丑角则是双手各持四到六个匙,蛊盘舞在现代仍是当地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3.壁画
文昌市的当地居民在制作房屋的装饰时都很喜欢在住宅上绘制具有当地特色的壁画,这也是当地居民在建造房屋时的一大习惯。从民间的屋第壁画来说,老百姓一般都是将壁画绘在门楼的正上端中央和两头的上部,在房屋的正大厅部、横廊部的像人字的屋檐处;在屋子的正厅大门处也很讲究,大门西侧墙和窗户上面的拱门处还有房门的拱处都会绘以好看的装饰,从而使得房屋整体变得多彩,但是又显得肃穆庄重。
壁画的取材非常广泛,其中大多主要以乡下题材为主。人们喜欢在住宅里面绘以吉祥物,在房屋正客厅的大门西侧面墙上,大多绘以“狮子戏球”,在拱门的位置一般会绘有寓意长寿的松鹤和标志富贵如意的牡丹花。在家庭住宅类的壁画里,人们常常选择避让出人物画,但是在村子的祠堂里却以人物画居多,并且具有象征意义的龙、凤、麒麟等也是宗庙祠堂壁画的常见之物。另外,民间的鬼怪神话传说、歌曲故事等都很盛行。
壁画的色彩经久不褪,原因是它的配料很讲究。早期一些民间的壁画艺人用山上带有自然色的粉石配以米酒、赤糖调匀,然后进行绘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昌人们对住宅的装饰又十分讲究,民间的壁画师们也开始发生转变,在图画的构图手法、所画的题材上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技法上也开始出现变化,继承了传统的作图手法的同时又加以创新。除此之外,壁画师们还在颜色上加以丰富化,绚丽的广告颜料、正红、孔雀蓝和大蓝,将壁画的感觉变得更加绚丽夺目,引人入胜。 4.元宵送灯
元宵送灯在文昌属于传统的节日风俗文化,人们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夜晚,手里拿着一盏盏的花灯,其中由一个领头的“灯主”带领,手掌着花灯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专门的敲锣击鼓人员跟随,并且会有燃放炮竹的人员一起沿着村庄游行,最终目的地是临近的公庙,到公庙后人们会将灯按顺序挂在庙内外,挂好之后开抢,有着吉祥如意、家族兴旺、发大财的美好寓意。
5.公期
“公期”属于地方文化风俗,海南人会每年举行这种祭神活动,用来祈求上天神灵保佑。“军坡”是海南文昌的叫法。原因是在当时,移民来之后最先到达的就是文昌,这也使得文昌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三)饮食文化
文昌市的日常饮食一般是以雅淡口味为主,新加坡的“海南鸡饭”就是从文昌的文昌鸡发展而来。海南是一个特别爱吃鸡的省份,宴请宾客必须有鸡。另外海南的文昌也是一个美食重镇,文昌市的每一个镇都有着可以代表本地的特色美食,有着四大名粉之一的抱罗粉、糟粕醋、全家福,以及龙楼海鲜都值得一尝。其中“全家福”更在当地小有盛名,有着头盘菜之称。
三、文昌夜市现状分析
夜市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夜间文化消费在陶冶市民性情、改善城市气质方面有显著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快时代的来临让加班逐渐不可避免化,上班到深夜的人们想吃一口美味的宵夜也成为常态化,这便意味着深夜的夜市小吃有着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居民的夜间娱乐文化可以发展出更大的延展空间。但是文昌市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类成熟的较为系统的小吃经济圈。实际上,伴随文旅融合的深入,文昌市也在“文化夜市”上做出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假日期间的“快闪活动”,在景色里遇人,在戏里看故事,也增加了市民和旅客不一样的文化旅游体验,彰显了文化旅游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激活释放了新兴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多日不见的繁华热闹又回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激活了夜游经济。
(一)夜间文化娱乐业相对单一
文昌市夜间文化娱乐业态还相对单一,一方面源于文昌市“夜市”尚属于早期孵化阶段,缺乏成熟规划,距离多元业态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于大部分市民未形成“夜游”习惯,“下班后就回家”的心理是主流。就连号称“24小时营业”的书坊,也时常因为缺少夜读的读者,很难通宵开放。
(二)缺乏规划
与此同时,文昌市的各类文化场馆等分布零散,并没有集中出现在某一条街区,所以对“文化夜市”的打造,缺乏引流带动作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文化夜市”进一步孵化,有些部门已经给出了积极方案并开始实施。
四、文昌夜市改进方案
就目前来说,人们对“夜市”的概念大多数停留在夜市只是一个夜间进行交易的地摊市场。将当地的民俗文化植入到当地地标性夜市中,是现当代新颖商业文化内涵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未来文昌市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将文化注入到消费市场里,发挥文化的作用,不断的提高夜市的影响力。
(一)夜市选址规划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发展所留下的重要财富,海南省的文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多的资源文化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优势,且当地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将这些优势附在各类地标性夜市里最能实现双赢,如文昌的“公期”、元宵送灯等各式项目。把当地的风俗文化各种款式结合起来,将当地的传承人组织到一起之后,由传承人组织进行定期的表演,把当地的特色小吃和这些表演结合,把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现代居民的生活文化现状进行交融,并且加以创意性的改变,呈现出新形式到大家面前,让市民和游客在夜市中不仅得到胃部的满足,更得到心理上的充实,想办法让市民吃的幸福、玩得开心,诸如此类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注入地标性夜市中,一定会推进文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也可使经营变得多样化,显出夜市经济的活力与动力。
1.打造文化夜市展示非遗魅力
点线结合,打造文化夜市有规划。精心设计、规划并打造具有洞头地域特色的文化夜市业态场所、品牌和项目。以文昌市的文庙为中心开始,将铜鼓岭、东郊椰林、石头公园、七星岭等纳入,深入挖掘文昌文化IP,结合海洋文化特色,将琳琅满目的贝壳、东海贝雕、古船木等文创作品与街景餐车上的抱罗粉、文昌鸡、糟粕醋、牛肉干等这种极富有文昌当地特色的美食,打造文昌美食夜市与海岛特色夜市为一体的结合,点亮文昌“特色美食夜市”。此外还根据文昌各地自身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大门观音礁、鹿西栖鹿湾等景点推出沙滩音乐会、露营音乐会等文化夜市,不断靓丽文昌文化夜景。
2.重点商圈打造“夜经济”
文昌孔庙以“夜京城”为主题,打造地标。其中一些部分商家可以加入到线下体验“品牌快闪”这种活动中来,一些线上的“红人粉丝”和所能参加的一些线下“消费群体”相结合并加以转化,这样即可将线上的名人效应——线上流量转化为实际的线下实体商业价值;同时文昌的文庙可延长闭馆时间,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还能帮文庙夜市积攒人气,吸引消费者的消费力度,从而推动当地街区的消费。
文庙可将其中一个停车场设置成啤酒花园,为百姓提供轻松休闲的聚会场所,同时需要增添文庙夜间的文艺演出、娱乐、游戏互动、影视等相关服务业类,形成美食娱乐与文化休闲体验等消费场景共存在,满足“夜京城”文化夜市所制定的初衷:多元化需求得以满足。
(二)特色文化体验方案
文庙夜市需要每年定期进行专属海南的文化夜市活动,这则是需要隆重的启动仪式,具有特别意义的文艺演出以凸显文庙夜市的文化氛围。同时,不间断的增添新的具有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内容在夜市上,改变只有传统经营下的夜市模式也尤为重要。在文庙夜市附近,可倡导当地居民自编自演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故事,演身边事,唱当地文明生活,用琼剧、歌曲、当地小调、诗朗诵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当地特色,形成文昌文庙文化夜市名片。因为当地常年温度都很高,当地的居民和消费者都有晚上外出户外纳凉的习惯,可把这些活动安排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举行,这一活动将会对各个人群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文化夜市的创建,目的就在于不仅仅要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更要不断地带动文昌市的商业经济消费能力,促进文昌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我们不要把‘文化美食夜市’当成一个模糊的市场概念,而是将它当作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具象的存在。每个人添一把力,都会让它垒得更高更实在。”文昌市文改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道,只有各行各业的群众和干部一起积极参与,社区、商场、景区、学校、企业等诸多参与者一起努力,并不断提高这些主体的文化素质,使“文化美食夜市”不仅成为文昌市及中外游客崭新的、健康的社交形式与平台,也要将文昌市“文化夜市”打造成一间流动的文化课堂。
除此之外,推进“文化夜市”发展,可与公益文化活动相结合。同时通过将非遗、民间展演等一起融入到“文化夜市”当中来,更能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消费,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验文化消费,让文化惠民活动力度更大、更接地气,以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文化满足感和幸福感。
“文化夜市”不仅仅可以为文昌市积攒人气,促进夜市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生活和体验感,更能有效的提升文昌市的城市形象,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推进文昌市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建设共同飞跃。
参考文献:
[1]何阳. 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策略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学,2014: 17-23.
[2]朱田甜. 行为需求导向下的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要素影响分析——以西安红专南路 为例[J]. 城市建筑,2019(35): 27-29.
[3]李俊鹏. 优势文化概念下的甘肃武威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
[4]张婧杰.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审美特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5]王美钰. 地方性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对乡村民宿发展影响研究[D].s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0.
[6]蒙美燕.海南饮食特色的文化内涵[J].新教育,2017(10):61.
作者简介:岳越(1994-),女,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程伟(1997-),女,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何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