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学校的主旋律,学校的生命靠质量,学校的形象靠质量,学校的真正价值体现同样靠质量。所以,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还相对落后,师资薄弱,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留守儿童偏多,教师待遇低等因素使得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举步维艰。因此,积极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本人就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几点体会,谈一下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重教风,浓学风。
端正的教风与浓厚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所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良性竞争、齐心协力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心浮气躁,同时还缺乏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因此尽可能的关心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校长,要通过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来进行有效的教学领导,提高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效能。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学校的改进和发展充满激情并为之努力,以能够成为学校一员为荣。对教师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广而告之”,欣赏放大;对教师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宽容提醒,适时转化;对教师遇到的困难,我们要真心关照,保驾护航。只有真正的关注教师、善待教师,教师们才能够潜下心来,关注教学、关爱学生,为提升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二、重教法,导学法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我校老年教师多,刚出道青年教师多,代课教师多,骨干教师少的特点,我们采用多途径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具体做法是:一是向理论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读熟吃透,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学习教辅教参及教材,研读教材的总体内容及编排体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使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二是向先进学习。学校历来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只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学习培训,学校舍得花钱,一律支持,同时对学习作出要求:凡外出学习者,要写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回来后要上好汇报课或汇报讲座,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学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三是向校内骨干教师学习。在抓教师素质的提高中,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发挥他们辐射作用,组织他们上引路课,介绍教学教研经验。通过师傅带徒弟做法,进行传、帮、带活动,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时落实青年教师跟踪制,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四是向名师学习。我们的教师无法走近名师,但我们可以根据每位教师的理解与欣赏选择一名名师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开展“走进名师,与名师同行”活动,深入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搜集名师的教案、论文、讲座,用名师教案、上模仿课。敬名师、练内功;研名师,见行动。通过学习名师,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魅力。
提升教师素质的目的在于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一节高效课必须关注学生的七个方面:⑴看学生是否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⑵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知的过程中;⑶看学生是否由被动地听记转变为主动地参与;⑷看学生是否能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合作与交流;⑸看学生是否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创新;⑹看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充分的练与掌握基础知识;⑺看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按这七点要求进行备课与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教师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学习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习惯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始自终地贯穿于教师的常态教学中,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在课堂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从学生预习、写字、朗读、倾听、回答问题,坐姿、课本的使用等方面抓起,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学习习惯。为强化落实,我们对全校学生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读一本好书,制定一份科学的学习时间表,熟练使用一种读书工具。同时围绕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与各种竞赛。为抓好学生学习习惯,我们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发展个性,做到低起点,严要求,持之以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重落实,强效果
思想是先导,行动是关键,能否出成效则取决于是否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把加强教学过程督导,落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教师质量意识,我们构建了两级质量督查网络:一级是学校教学督查。我们对教师教学常规实行“一推四看”的抽查制度:“一推”就是不定期推门听课,课后查看教案、作业与随堂抽测。“四看”是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课一致;二看设计的“导学”与“训练”是否突出重点;三看教师的授课与指导是否到位;四看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科学、适量。二级是年级组、教研组督查。内容涉及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两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各年级学困生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困生名单,定期对学困生基础知识进行统一测试,对学困生进行质量跟踪分析;教研组长定期(每周一次)检查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和教学反思,及时反馈;单元检测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只有狠抓落实,经常性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讨和改进,才能使提高教学质量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靠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抓。我们坚信,只有要我们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之路,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这里,本人就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几点体会,谈一下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重教风,浓学风。
端正的教风与浓厚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所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良性竞争、齐心协力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心浮气躁,同时还缺乏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因此尽可能的关心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校长,要通过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来进行有效的教学领导,提高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效能。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学校的改进和发展充满激情并为之努力,以能够成为学校一员为荣。对教师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广而告之”,欣赏放大;对教师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宽容提醒,适时转化;对教师遇到的困难,我们要真心关照,保驾护航。只有真正的关注教师、善待教师,教师们才能够潜下心来,关注教学、关爱学生,为提升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二、重教法,导学法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我校老年教师多,刚出道青年教师多,代课教师多,骨干教师少的特点,我们采用多途径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具体做法是:一是向理论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读熟吃透,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学习教辅教参及教材,研读教材的总体内容及编排体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使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二是向先进学习。学校历来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只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学习培训,学校舍得花钱,一律支持,同时对学习作出要求:凡外出学习者,要写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回来后要上好汇报课或汇报讲座,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学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三是向校内骨干教师学习。在抓教师素质的提高中,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发挥他们辐射作用,组织他们上引路课,介绍教学教研经验。通过师傅带徒弟做法,进行传、帮、带活动,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时落实青年教师跟踪制,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四是向名师学习。我们的教师无法走近名师,但我们可以根据每位教师的理解与欣赏选择一名名师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开展“走进名师,与名师同行”活动,深入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搜集名师的教案、论文、讲座,用名师教案、上模仿课。敬名师、练内功;研名师,见行动。通过学习名师,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魅力。
提升教师素质的目的在于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一节高效课必须关注学生的七个方面:⑴看学生是否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⑵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知的过程中;⑶看学生是否由被动地听记转变为主动地参与;⑷看学生是否能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合作与交流;⑸看学生是否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创新;⑹看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充分的练与掌握基础知识;⑺看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按这七点要求进行备课与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教师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学习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习惯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始自终地贯穿于教师的常态教学中,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在课堂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从学生预习、写字、朗读、倾听、回答问题,坐姿、课本的使用等方面抓起,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学习习惯。为强化落实,我们对全校学生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读一本好书,制定一份科学的学习时间表,熟练使用一种读书工具。同时围绕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与各种竞赛。为抓好学生学习习惯,我们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发展个性,做到低起点,严要求,持之以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重落实,强效果
思想是先导,行动是关键,能否出成效则取决于是否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把加强教学过程督导,落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教师质量意识,我们构建了两级质量督查网络:一级是学校教学督查。我们对教师教学常规实行“一推四看”的抽查制度:“一推”就是不定期推门听课,课后查看教案、作业与随堂抽测。“四看”是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课一致;二看设计的“导学”与“训练”是否突出重点;三看教师的授课与指导是否到位;四看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科学、适量。二级是年级组、教研组督查。内容涉及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两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各年级学困生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困生名单,定期对学困生基础知识进行统一测试,对学困生进行质量跟踪分析;教研组长定期(每周一次)检查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和教学反思,及时反馈;单元检测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只有狠抓落实,经常性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讨和改进,才能使提高教学质量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靠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抓。我们坚信,只有要我们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之路,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