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的中日“狗”类谚语对比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是非常重要的语义扩张手段。日汉谚语中“狗”的概念隐喻大致可归纳成“人物性格域”和“事物情感态度域”两种经验域,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考察中日“狗”的概念隐喻模式的异同,阐释其意义生成机制,能够揭示日汉语中“狗”的映射之差异,并分析其异同背后的原因。“狗”的动物隐喻在两种语言中所反映出的共性源于中日两国人民认知上的同一性及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而个性源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思维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概念隐喻 中日对比 认知 映射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由Lakoff和Johnson创立而成,它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生成语法统治的基础上诞生。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在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学的研究范畴,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意义产生的根源。a
  隐喻现象常出现在惯用语中,是惯用语语义扩张的重要途经。国内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认知角度的惯用语研究,其中以身体类惯用语居多。动物类惯用语的隐喻对比研究也在逐年增多,但以英汉对比居多,中日两国的动物类惯用语隐喻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曹金波、王丹(2018)是关于中日“猫”类惯用语的隐喻对比研究,邓娟(2015)是关于中日“狗”类惯用语的隐喻对比研究,但笔者在阅读邓娟文章时,发现该文主体部分是将中日“狗”类惯用语根据褒义、贬义、中性意义进行分类,再一一解释每个惯用语的意思,对于语义扩展的过程并未进行详细的介绍,对“狗”的概念隐喻也未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本文在邓娟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分析中日文化背景、认知方式上的异同点。
  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本文以带有隐喻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中日两国许多学者都曾对惯用语进行过定义,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并且惯用语与谚语、成语之间的界限也十分模糊。本研究将惯用语、谚语、成语都纳入考察范围。
  主要运用词汇计量法获取语料。中文方面,通过《中华成语词典》《谚语词典》查询到与“狗”“犬”隐喻有关的语料二百四十一条。日语当中,利用线上「故事ことわざ辞典」「四字熟语辞典」「Weblio辞典」以及相关日文网站b搜集到有关「犬」的隐喻语料一百零二条。
  文章主要运用到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其他文献
她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却意外转行做了厨师。婚后12年,跟着当外交官的先生先后12次搬家,无论纽约、西雅图、香港、雅加达……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她都能从宾客变成主角,用锅铲“炒熟”一个又一个异乡。如今,身为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的她,已出版了3本畅销书,还制作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视频,在饮食界和文化圈成为红人。她甚至把老公都“炼”成了“麻辣味”。这位个性女子,用美食向我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摘 要: 地域文化与名人互为生长。凤子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便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为桂地文化视点。作为一部地方文史著作,《风华绝代封凤子》实现了故土对于根脉所系名人守护的愿心。凤子源自峤山秀水的绝代风华因为编撰者多年在各种资料里的梳耙整理得以还原,地域名人的精神创造与地域文化的源流与内蕴因此辐射开来。  关键词:文化桂地 地域名人 凤子  名人是一方地域在时间的沉淀中孕育出的艺术品,这方地域又因为名人
漏勺:俺“心眼”最多,主人也就是看中了俺这点长处,俺才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经常在厨房捞一把,其实也没捞到多少好处,好处都让人给捞走了到头来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锈钢清洁球:别看俺个头不大,却在厨房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做的都是表面文章,但俺丝毫没马虎过,打的都是硬仗,谁让俺生来就有这身钢铁之躯,在厨房清洁方面,俺是有“球”必“硬”。  燃气灶:俺架子不大,却从上岗之日起,已经“火”了起来,只要俺
摘 要:作为大自然的歌者,《融入野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流露出瞬间感受与阵阵狂喜,给出作者自己对于生命与野地的独特思考。通过文本细读法进行解读,在悖论性思维的运用、系列动词的抓取、意象系列的选取和生命伦理的自觉关怀四个方面,可以发现《融入野地》蕴含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悖论性 系列动词 意象 生命伦理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寄寓了人类诗意生活的共同向往。随着城市文明的愈加发展,人
1. 学渣考试做出了一道难题,巴不得昭告天下。  学霸考试做出了一道難题,会发一个状态,第一句话一定是:这题其实不难。  学神考试做出了一道难题,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2. 学渣面对一道难题,直接翻答案。  学霸面对一道难题,翻了翻书感觉超纲了,或者自感学力不逮,果断放弃。  学神面对一道难题,虽然不会做,但还是不惜死亡一大片脑细胞,去寻找突破口。  3. 学渣考前才刷题,只挑简单题做。  学
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评论:宅女=“居里”夫人?汉语言的奇妙,足以让人击节赞叹一番。  别到处嚷嚷世界抛弃了你,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  评论:精辟!世界也许是我们的,但不是“我”的。  爱情是一杯酒,我小心翼翼捧给心爱的人;他不小心碰洒了,于是我兑上了水。  评论:爱情有点像酒精,兑上点水不改清醇,却更有益健康。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评论:生活是傻大姐,戴上
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都曾有过一段沉迷于武侠片与英雄梦的时光,幻想着自己是乱世中身怀盖世武功的大侠,劫富济贫,锄暴安良,仗剑走天涯。若是追忆起当年憧憬过的英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动作影星了。他19岁就被徐克相中,在《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中独挑大梁饰演男一号。之后接拍了《黄飞鸿之龙城歼霸》《苏乞儿》《风云》《至尊红颜》《新方世玉》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从影20多年以来,他塑造过黄飞鸿、郑成功、霍元甲
柿树兀自伫立在风里,默默无言。  深褐的枝干,还只是与当年的墙边标记相平;暗绿的叶片,还仍在风中摇晃出当年的影子。“哦,这么久了,一定长得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大概就是慢慢长才结实吧!”路过的人们手上拿着秋天的柿子,倒挺开心地看着这风力微微发抖的柿树,没有果实。  从书本里抬起头,我看向它。四年还是三年?反正没多大变化。秋日不结果,他季无阴凉,久而久之,反倒忘了。可几年之前的我,也像人们一样对它充
摘 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把歌谣作为展现主人公苔丝心理伦理变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歌谣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民歌代表着苔丝在成长阶段中所受的伦理教育,世俗小调代表着苔丝受亚雷·德伯诱惑而走向了伦理堕落,圣歌代表着安玑给予苔丝的宗教伦理救赎,只是这种以爱为假象的救赎不够纯粹,最终未能使苔丝得救,反而使其再度沦为封建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关键词:苔丝 歌谣 伦理 民歌 圣歌  
浙江省东阳中學高三女学生申屠佳颖在2017年第五届新少年作文大赛高中组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孟婆汤》,被改编成微电影。该影片在7分钟的时间里再次生动地讲述了这名学生与妈妈之间的真实故事。  2017年,申屠佳颖和妈妈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之后,《孟婆汤》这篇作文刷爆朋友圈。如今,根据这篇作文改编的短片发布后,再次走红网络。  影片中,再现了母女之间的日常生活。女儿因为经常看手机被母亲唠叨,后来为了躲避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