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在终极目标、翻译过程、翻译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在翻译客体、语言特征、翻译要求、读者期待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必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内涵,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著述的外译。
关键词: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翻译要求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6-0261-02
Abstract: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both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rules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aspects of the ultimate goal,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But, they,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object, language feature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readers' expectations and translators' quality.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will certainl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which will be useful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works.
Keywords: literary translation;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一、概述
翻译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从题材来看,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应用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文章把与文学翻译相对的专业文献翻译和应用翻译统称为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主要指即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童话等各种文学题材作品进行的翻译,它包括对一切口头或书面的文学作品而进行的翻译;非文学翻译则指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宗教、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文本或应用文本的翻译,如科技著作的翻译、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和新闻通讯的翻译。
关于文学翻译,不少译界前辈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它作过定义或阐述。杨武能(2000)把文学翻译当作“一种文学的艺术的阐释”。许渊冲(1998)认为,“文学翻译是化原文为译文的艺术, 是化原文之美为译文之美的艺术”。蒋洪新(2010)指出文学语言不能把话说满,翻译要遵从原文传其精髓。马悦然(2012)的观点是,“文学翻译要对得起原文作者,不是创造者,不能加,不能删,不能超过原文的作者”。虽然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同为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二者之间有诸多共同或相通之处,但因翻译客体、翻译主体、翻译目标、翻译动机、译本功能、翻译要求和评判标准等皆有差异,相应地,其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上也有所不同。文章拟系统地对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共性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作为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是运用一种语言,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重新表达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程爱华,2005)。
由此可见,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归根到底属于不同语言文化民族之间的一种沟通形式,都涉及到语言转换和跨文化活动,其终极目标都是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信息交流和文化沟通。作为不同题材的翻译,它们的沟通媒介都是语言,都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宗教等领域密切相关,都是译者思维的成果,都具有社会和认知的价值。它们都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在翻译过程、翻译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它们都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能力。
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差异
然而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毕竟分属不同题材,二者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不可小视。
(一) 翻译客体差异
文学翻译以各种文学或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兼具表达作者价值观和思想,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来再现原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文学翻译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或者话剧等的翻译,主要与世界文学作品相关。目的是重塑原文的风格,展现原文的知识性和艺术性、表现手法和意境等,并期待唤起读者的美感或期待视野,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但由于文学作品主观性特别强,很多寓意着作者的想象世界或虚拟世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而非文学翻译可以笼统地称为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它涉及的學科知识和内容十分广泛,是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知识、数字、事实和事件,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创作的学科。它反映的是十分客观的现实世界,目的是再现实用性事实、交际性信息和功利性功能等。非文学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质朴,通用性强,应用客观。非文学翻译要求知识性精准,逻辑清晰,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等特点。 (二)语言特征差异
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文采生动,具有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抒情性,有助于表达丰富的内涵,表现作家个性风格特征,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但非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具有专业性、朴实性、精确性和确定性,有助于经济、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
文学翻译由于译者在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的把握不同,每个译者在语言处理和文化再现的方式不同。特别是涉及到经典诗歌中的词藻或蕴含意义,以及文学事件中的方言俚语、典故、修辞方法等隐含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内容最难翻译,精准度一般不高或者艺术性不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作品语言特征差异巨大,涉及种类众多,特别是概念性极强的科学术语和范畴体系,对相关专业知识要求高,不讲究美但讲究客观精准。
(三)翻译要求差异
当前,就翻译标准,很多翻译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大多对各种题材的翻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题材不同,目的不一,各自的翻译任务和翻译要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于文学翻译而言,其首要任务是传达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知识性信息传达是其次的、附属的。既然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原文作者抒发的感情,以情动人,那么文学翻译译者既要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作的感情、风格、和意境,忠实原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又要深入表达原作品的社会意义和附带意义,追求情感意义,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大致相同的感受,保证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文学翻译的基本要求。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暧昧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翻译家对原文往往有不同理解,因此出现不同的译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即使有的文学作品译文与原文相比,存在错译、漏译现象,只要它成功传达了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就不要紧,更谈不上严重的后果。反过来说,一文章学作品译得字正句对,既真实又精确,却失去了原作的风格和美,那未必是好的译作。
而非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其根本使命在于把知识性信息忠实、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因此,准确和真实,是科技、政治等非文学翻译的唯一重要的要求。译者在从事此类题材的翻译时,选词须确切,不能引起误解;选句须结构严谨,避免产生歧义;逻辑须缜密,不能留有漏洞;风格须客观、简明,避免虚构和抒情。事实上,错译和翻译准确性不够,是科技和人文科学著作、政治和时事文献等翻译的大忌,应尽量避免。
(四)读者期待差异
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对于读者来说,它们都具有社会的认知的价值。只是,文学翻译作品作为社会感化的一种手段,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读者期待重在艺术欣赏、情感体验和美学享受。而非文学翻译作品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读者期待重在完整精准、科学实用的信息(理论、观点、学说、思想)。
(五)译者素养差异
正因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任务和翻译要求不同,读者对译作的期待存在较大差异,相应译者也应具备不同的的素质修养。
文学翻译属于艺术范畴,既是翻译活动,也是文学活动。它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基本信息,而且还要传达原作的审美信息。然而审美信息千变万化,相对无限,难以捉摸。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更为丰富其审美信息,其语言表现形式也往往更丰富、更复杂。译者就越难把握原文的理解,更难传达翻译中的美。因此,文学翻译译者自身必须懂得文学,有较强的文学感受力;须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能力;知识面要宽广;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控能力要强(词汇、句式、修辞等)。而非文学翻译属于非艺术范畴。既然这种翻译的主要价值在于对原作信息正确、忠实、对等的传递,那么它往往要求非文学翻译译者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辨能力;有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具备相关的专业和专门知识,对某一专业的概念、术语及表达方式要很熟悉。
四、结束语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就如翻译之“树”上开出的两朵绚丽之“花”。他们作为不同题材的翻译形式,一方面同属于不同语言文化民族之间的重要沟通形式,都涉及到语言转换和跨文化活动,其目标都是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信息交流和文化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在翻译客体、语言特征、翻译要求、读者期待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文学翻译属于艺术范畴, 它是艺术的再创造,是通过译者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传达、重塑或再造某种艺术意境, 目的在于使读者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是文学翻译的本质。文学翻译不是机械的传承社会文化背景,而是重视语义转换和表达的文化信息传达,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选材和意识形态等影响。此外,译者的文化取向在文学翻译的动机、前期准备、翻译进程甚至是社会反响等有重大渗透和制约。与文学翻译不同,非文学翻译属于非艺术范畴,其主要价值在于对原作信息正确、忠实、对等的传递,这是非文学翻译的本质。我们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进行区分,对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必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内涵,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著述的外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爱华.关于文学翻译本质内涵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蔣洪新.雕虫岁月与漏船载酒——漫谈翻译[J].文景,2010(4).
[4]马悦然.上海复旦大学演讲[R].2012.
[5]许渊冲.文学翻译谈[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
[6]杨武能.歌德与比较文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关键词: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翻译要求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6-0261-02
Abstract: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both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rules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aspects of the ultimate goal,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But, they,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object, language feature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readers' expectations and translators' quality.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will certainl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which will be useful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works.
Keywords: literary translation;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一、概述
翻译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从题材来看,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应用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文章把与文学翻译相对的专业文献翻译和应用翻译统称为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主要指即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童话等各种文学题材作品进行的翻译,它包括对一切口头或书面的文学作品而进行的翻译;非文学翻译则指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宗教、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文本或应用文本的翻译,如科技著作的翻译、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和新闻通讯的翻译。
关于文学翻译,不少译界前辈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它作过定义或阐述。杨武能(2000)把文学翻译当作“一种文学的艺术的阐释”。许渊冲(1998)认为,“文学翻译是化原文为译文的艺术, 是化原文之美为译文之美的艺术”。蒋洪新(2010)指出文学语言不能把话说满,翻译要遵从原文传其精髓。马悦然(2012)的观点是,“文学翻译要对得起原文作者,不是创造者,不能加,不能删,不能超过原文的作者”。虽然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同为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二者之间有诸多共同或相通之处,但因翻译客体、翻译主体、翻译目标、翻译动机、译本功能、翻译要求和评判标准等皆有差异,相应地,其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上也有所不同。文章拟系统地对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共性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作为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是运用一种语言,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重新表达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程爱华,2005)。
由此可见,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归根到底属于不同语言文化民族之间的一种沟通形式,都涉及到语言转换和跨文化活动,其终极目标都是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信息交流和文化沟通。作为不同题材的翻译,它们的沟通媒介都是语言,都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宗教等领域密切相关,都是译者思维的成果,都具有社会和认知的价值。它们都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在翻译过程、翻译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它们都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能力。
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差异
然而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毕竟分属不同题材,二者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不可小视。
(一) 翻译客体差异
文学翻译以各种文学或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兼具表达作者价值观和思想,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来再现原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文学翻译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或者话剧等的翻译,主要与世界文学作品相关。目的是重塑原文的风格,展现原文的知识性和艺术性、表现手法和意境等,并期待唤起读者的美感或期待视野,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但由于文学作品主观性特别强,很多寓意着作者的想象世界或虚拟世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而非文学翻译可以笼统地称为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它涉及的學科知识和内容十分广泛,是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知识、数字、事实和事件,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创作的学科。它反映的是十分客观的现实世界,目的是再现实用性事实、交际性信息和功利性功能等。非文学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质朴,通用性强,应用客观。非文学翻译要求知识性精准,逻辑清晰,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等特点。 (二)语言特征差异
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文采生动,具有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抒情性,有助于表达丰富的内涵,表现作家个性风格特征,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但非文学作品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具有专业性、朴实性、精确性和确定性,有助于经济、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
文学翻译由于译者在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的把握不同,每个译者在语言处理和文化再现的方式不同。特别是涉及到经典诗歌中的词藻或蕴含意义,以及文学事件中的方言俚语、典故、修辞方法等隐含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内容最难翻译,精准度一般不高或者艺术性不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作品语言特征差异巨大,涉及种类众多,特别是概念性极强的科学术语和范畴体系,对相关专业知识要求高,不讲究美但讲究客观精准。
(三)翻译要求差异
当前,就翻译标准,很多翻译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大多对各种题材的翻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题材不同,目的不一,各自的翻译任务和翻译要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于文学翻译而言,其首要任务是传达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知识性信息传达是其次的、附属的。既然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原文作者抒发的感情,以情动人,那么文学翻译译者既要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作的感情、风格、和意境,忠实原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又要深入表达原作品的社会意义和附带意义,追求情感意义,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大致相同的感受,保证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文学翻译的基本要求。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暧昧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翻译家对原文往往有不同理解,因此出现不同的译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即使有的文学作品译文与原文相比,存在错译、漏译现象,只要它成功传达了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就不要紧,更谈不上严重的后果。反过来说,一文章学作品译得字正句对,既真实又精确,却失去了原作的风格和美,那未必是好的译作。
而非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其根本使命在于把知识性信息忠实、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因此,准确和真实,是科技、政治等非文学翻译的唯一重要的要求。译者在从事此类题材的翻译时,选词须确切,不能引起误解;选句须结构严谨,避免产生歧义;逻辑须缜密,不能留有漏洞;风格须客观、简明,避免虚构和抒情。事实上,错译和翻译准确性不够,是科技和人文科学著作、政治和时事文献等翻译的大忌,应尽量避免。
(四)读者期待差异
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对于读者来说,它们都具有社会的认知的价值。只是,文学翻译作品作为社会感化的一种手段,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读者期待重在艺术欣赏、情感体验和美学享受。而非文学翻译作品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读者期待重在完整精准、科学实用的信息(理论、观点、学说、思想)。
(五)译者素养差异
正因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任务和翻译要求不同,读者对译作的期待存在较大差异,相应译者也应具备不同的的素质修养。
文学翻译属于艺术范畴,既是翻译活动,也是文学活动。它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基本信息,而且还要传达原作的审美信息。然而审美信息千变万化,相对无限,难以捉摸。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更为丰富其审美信息,其语言表现形式也往往更丰富、更复杂。译者就越难把握原文的理解,更难传达翻译中的美。因此,文学翻译译者自身必须懂得文学,有较强的文学感受力;须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能力;知识面要宽广;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控能力要强(词汇、句式、修辞等)。而非文学翻译属于非艺术范畴。既然这种翻译的主要价值在于对原作信息正确、忠实、对等的传递,那么它往往要求非文学翻译译者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辨能力;有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具备相关的专业和专门知识,对某一专业的概念、术语及表达方式要很熟悉。
四、结束语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就如翻译之“树”上开出的两朵绚丽之“花”。他们作为不同题材的翻译形式,一方面同属于不同语言文化民族之间的重要沟通形式,都涉及到语言转换和跨文化活动,其目标都是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信息交流和文化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在翻译客体、语言特征、翻译要求、读者期待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文学翻译属于艺术范畴, 它是艺术的再创造,是通过译者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传达、重塑或再造某种艺术意境, 目的在于使读者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是文学翻译的本质。文学翻译不是机械的传承社会文化背景,而是重视语义转换和表达的文化信息传达,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选材和意识形态等影响。此外,译者的文化取向在文学翻译的动机、前期准备、翻译进程甚至是社会反响等有重大渗透和制约。与文学翻译不同,非文学翻译属于非艺术范畴,其主要价值在于对原作信息正确、忠实、对等的传递,这是非文学翻译的本质。我们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进行区分,对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必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内涵,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著述的外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爱华.关于文学翻译本质内涵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蔣洪新.雕虫岁月与漏船载酒——漫谈翻译[J].文景,2010(4).
[4]马悦然.上海复旦大学演讲[R].2012.
[5]许渊冲.文学翻译谈[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
[6]杨武能.歌德与比较文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