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引领创新工程项目化研究

来源 :办公室业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企业科技成果发展,使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激发企业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党员、青年人才在企业新型供电管理转型试点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天府新区供电公司以“创先卓越实践”活动为引领,大力开展创新工程项目研究。
  【关键词】创先卓越实践;转型升级;新型供电管理转型;创新
  一、创新工程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电网企业面临形势。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行。以清洁、低碳、高效为特征的能源革命,使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据了解,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5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的能源发展方式,带来严重的雾霾、碳排放和能源资源浪费等问题,加快能源清洁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与此同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出“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体制框架,在发、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对电网投资、成本、效率、公平的监管更加严格,行业发展环境、电力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售电公司将呈现多样化趋势,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发电企业、高新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以及社会资本组建的独立售电公司等将成为售电市场竞争主体。
  (二)创新实践面临的挑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当今世界进入了创新技术产品密集出现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给能源电力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公司正处于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时期,保障安全加快发展、提质增效,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要求。建设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世界一流电网,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将面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更大容量超远距离输电、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并网等重大技术挑战;建设战略先进、管理科学、文化优秀、实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落实“创新、创造、创业”要求,找准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着力点,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拓展业务领域和发展空间。要建立协同、高效、开放、领先的创新体系,深化与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联合攻关,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三)创新工程项目应运而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党建服务中心,文化全面渗透,典范传播能量”的思路,结合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新型供电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大力弘扬创先卓越精神,铸就创先卓越队伍,培育创先卓越文化,推动创先卓越理念与企业创新发展实践的内化融合,建立以公司“四个打造、三个争先”目标为统领,以“创先卓越工程”为载体,以劳模(专家)工作室为平台,以“天府智汇”硕博攻关团队为支撑,以对外合作、结对创先为手段,以培育“创先卓越人才”,打造“创先卓越团队”为目标的“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工作机制,推动公司创新工作向项目化、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助推全员创新、持续创新、实用创新,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卓越建功”良好氛围,使创新活动扎根生产一线、贴近生产现场、融入日常工作,最终形成公司创新工作“五个一”目标体系: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一套规范的项目流程、一套正向的激励机制、一套科学的育人模式。
  二、创新工程项目在企业的实践化开展
  (一)项目化实施“创先卓越工程”。围绕公司年度工作目标,把握创新工作重点、难点,项目化实施“创先卓越工程”,将重大管理课题、创新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目标决策—跟踪督办—协调反馈—总结提升”的项目纵向闭环管理机制,把创新工作的难点作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将“创先争优、卓越建功”意识多层次、全方位地渗透到内部管理及生产营销一线,充分发挥党群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各级党员及优秀人才参与企业革新课题研究,进而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实践,为加快企业转型试点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加快推进“创先卓越团队”建设。深入开展党支部领办“创先卓越工程”项目,推进党支部亮点培育,加快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引导、鼓励、表彰、推广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和发展重点开展创新实践。加快推进国网公司劳模熊茜命名的“熊茜劳模创新工作室”及以营销专家李建立命名的“李建立专家创新工作室”场地建设,制定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完成工作室创新团队的组建,落实设施设备配置及资金支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成果培育转化机制,以促进创新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和实用化。创新工作室围绕年度“创先卓越工程”,开展项目立项、实施、反馈、总结和提升,并承担创新研发(设计)中心、創新孵化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的功能。
  (三)广泛开展合作攻关和结对创先工作。加强与电科院等外部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创先卓越工程”项目合作攻关,借助外部先进设备、技术及优秀人才等创新资源,提高课题研发效率,加快创新工作步伐。在新技术、新设备研究方面,还可以将生产厂家纳入攻关团队,探索新设备、新技术合作攻关新模式。公司本部部门(或党支部)选择与基层党组织(含供电所党支部等)通过“结对创先”的方式共同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广泛征集基层单位对课题的意见建议,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创新成果在基层单位的实际转化。
  (四)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创先卓越工程”所需费用原则上应根据项目性质,由牵头部门通过专业渠道合理提报相关预算。公司对列入“创先卓越工程”的创新项目,给予一定的费用倾斜,用于支持“创先卓越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对于公司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由公司工会一次性给予奖励,用于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活动费用的支出。建立“创先卓越工程”定期协调机制,在每季度书记例会上,由党群工作部对“创先卓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共同协商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创先卓越实践”活动推进情况将作为先进党组织的考评依据,并将纳入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对创新项目进展顺利,特色做法鲜明、成效明显的党组织将按季度进行绩效加分奖励。对于在“创先卓越工程”中工作表现突出,且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个人,将优先推荐评选“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   (五)着力培育“创先卓越”人才队伍。提倡员工立足岗位开展创新工作,切实优化创新人才资源配置,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选择优秀专家人才、高级技师及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组成研究团队,同时鼓励和调动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参加创新创效活动,形成“专家 硕博 青年”的人才梯队储备,实行人才动态管理,根据每年度项目需要组合研究攻关团队。建立“创先卓越”先进典型库,推进“双培养、双激励”(即:将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正向激励、负向激励)机制,打造先进典型,培养公司劳模先进,培育“创先卓越”人才队伍,助推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六)积极营造“创先卓越”文化氛围。加大“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宣传力度,深入挖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在公司内网开辟“创先卓越”专栏,重点宣传在创先争优、创新创效等方面的优秀团队、个人及先进事迹(含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等),持续营造“创先争优,卓越建功”的浓厚氛围。关注员工对活动的支持,确保创先卓越理念融入日常言行规范,营造卓越建功积极氛围,增强员工追求“卓越动力”,在创造“卓越业绩”中,培育“卓越人才”,打造“卓越团队”。
  三、创先卓越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影响
  (一)创先卓越实践成果评估。“创先卓越实践”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以专业口牵头负责的联合攻关项目,促进了公司技术支持工作、精益提升项目、创新示范工程三个类别,覆盖新区电网发展、运行、检修、营销、信息通信、电网环保、智能应用、法律纠纷等几大分支共计23个创新工程项目的创立实施,并在2016年逐步落地,预计2017年底所有项目完成,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应用。以党支部牵头负责的结对创新课题,促进了公司团队建设探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员工思维创新课堂实践、廉政监督体系研究以及党员学习方式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新形势下企业技术整体力量,通过管理创新深度挖掘与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管理模式,从而双管齐下推动企业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稳步前进。
  1.从企业管理层面分析。开展“创先卓越实践”活动,成立公司党委创先卓越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创先卓越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至上而下的严密管理机制。
  2.企业组织建设、团队建设层面。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以组织建设带动团队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造学习氛围。通过对“劳模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的打造,为企业“高、精、尖”研发团队的成立、公司科技项目的发展创造了“孵化环境”。
  3.企业员工发展层面。“创先卓越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益于企业挖掘“善谋实干”的员工,更有助于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有团队意识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开辟创新发展道路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在企业的推广应用。虽然企业现状不尽相同,但从大环境分析可知,在当前新的竞争模式下,企业为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变化要求,力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管理模式更新以及新技术研发。“创先卓越实践”活动是以企业党群部门牵头实施,各党支部、专业团队为立足点,开展的创新项目研究。通过党支部结对,促进基层党组织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再上台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不断深化。同时,以各专业骨干牵头成立攻关团队,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研究,与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实现创新项目落地。就企业而言,党的建设是基础,技术革新是必经之路,这些都表明,以“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引领创新工程项目化研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适合在企业中应用。
  (三)创先卓越实践活动的优劣分析及改进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加强了部门之间、党组织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企业团队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二是以开展活动的方式,大力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项目申报、研究、实施与落地。三是以专业带头人牵头项目研究,大力推动企业创新工作室发展,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的方式,为工作室输送年轻“血液”。当然,“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先卓越实践”活动的固化存在一定困难。作为活动本身,存在开始和结束,若活动不再开展,成果的交流、共享、转化以及推广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创新人才缺乏、鼓励机制欠缺。企业不乏青年,青年不乏创新,但青年是否愿意创新,如何鼓励创新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活动开展的瓶颈。
  2.有效的改进措施分析。“创先卓越实践”活动作为创新项目研究的“起点”,就决不能成为它的“终点”。要以“创先卓越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入要加强成果交流,促进成果共享,注重成果转化,着力实现和扩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要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机制,才能将活动有效固化,在企业内部长期形成创新、创先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以员工易于接纳、主动出击,代替被动执行、被动要求,激励员工不断挖掘自我创新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四)创先卓越实践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创先卓越实践”活动与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支部创新及职工创新创效活动、青年文明号创新创效创优活动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发动,营造了“创先争优,卓越建功”的浓厚氛围,调动了各岗位各专业的积极参与,实现创先卓越理念融入各岗位各专业管理规章和流程,使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扎根基层、贴近实际、融入日常工作。同时,抓好了党组织作用发挥,活动开展与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各级党组织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各党支部开展“创先卓越工程”项目研究。活动还与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相结合,引导党员做坚决执行的表率、思想引领的表率、身先士卒的表率,营造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组织争先进、个人争优秀的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郭兵,苏林,谢智敏.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创新政策效果后评估分析[J].技术经济,2012(02).
  [2]李晓春,黄鲁成.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的文献述评与分析[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
  [3]中国华电集团.改革创新助推公司科学发展[J].中国电力发展与改革研究,2009(11).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保险业在分流社会储蓄,辅助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安全消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将为提高内需、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应采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现金流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足,现金管理工作跨标与当前货币政策目标缺乏一致性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6年,面对新的行业发展态势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围绕全面提升竞争力目标,坚持低成本和精品“两大战略”,突出市场和产品“两大主题”,着力抓提升、抓细节、抓关键、抓坚持,深入降本增效,加快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稳定运行和有序发展。  一、抓提升,促进生产经营持续进步  (一)提升指标水平创一流。铁前生产坚持“资源、技术、经济”一体化原则,优结构、降消耗,持续加大攻关力度;钢后生产以销定
具有择尤取向的薄膜材料因弹性呈现各向异性,在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薄膜残余应力时,常发生d-sin2ψ测试曲线的非线性振荡,无法得到准确的应力值。本文利用Voigt、Reuss和Kroner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应用十分普及,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管理;特征;信息化建设;安全  在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基于大数据背景,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数字化特点为档案信息的查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而且依托于网络技术,档案管理效率大幅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