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由字、词、句、段和篇的发展过程,目的的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这一学习初始阶段,探寻不同的阅读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034-0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对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本文就围绕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这一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1 分级阅读教学法
  分级阅读教学是根据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分两步进行,一是学生的分级: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分别提出要求、分别施教、分层指导。实施这种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分级要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并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激励每个学生奋发向上。二是教学内容的分级: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分别在教学内容上设计难易有别的问题,以一篇课文为例,如果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级,那么,教学目标和内容也要分为三级。如一级学生要求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能够积累词语和理解词义;二级学生就要求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的语句;三级学生要求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能够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级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分级学习和跨级学习相结合,分级指导和整体参与相结合,要充分体现整体提高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等级适时的做出调整。
  2 探究阅读教学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知识教不尽,学生应把学习的工具拿在手里,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所以说,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探究阅读教学实施中,本人尊循“先学后教”的原则,给学生充足的寻找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阅读教学分四步进行:首先是感知材料,教师通过让学生在领读、朗读和背诵等多种形式的读文或利用录音、黑板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其次是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再则是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凭借探究活动情景,进一步归纳重点,迁移训练,让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这种方法适用多种体裁的课文,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3 比较阅读教学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把同类型的或相反类型的两篇课文或段落放在一起讲,是学生在学习中认真参照、反复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阅读教学中,可以分别把两篇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填表对比,相互参照。例如我教《黄河象》和《琥珀》两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别从成因、联想、发现和价值方面来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学生对课文理解得透彻,了解得清楚。这样,学生学得也快,记得也牢,并且比较阅读教学对学生了解课文层次结构和写文方法上很有指导意义。
  4 体验阅读教学法
  体验阅读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阅读”,体验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在课文中找训练话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或让学生即席演讲,或让学生发表评论,或让学生开展评论,或让学生进行辩论。譬如:我教《丰碑》一课,让学生想象将军发现冻死的战士时和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的心情。我讲《放弃射门》一课时。以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为题来辩论场面激烈,情景感人。体验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阅读,体验语感,体验修辞的美妙和感情的真实,并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对阅读教学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教学手段。
  体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和分析课本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要言简意赅,可讲可不讲的干脆不讲,作好引导作用,尽量让学生勤奋起来,在勤奋中思考,在勤奋中内化。
  5 绘图勾画阅读法
  绘图勾画阅读教学不但培养学生的阅读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动脑想象和动手绘画能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让给学生寓学于乐。具体做法是:(1)把握整体绘画。比如我在讲老舍的《草原》一课时,第一段大草原的自然风光描写的确是一幅画,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学生动手画,读与画结合,手脑并用,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又在快乐中画画。(2)画连环组画。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绘制多幅画面,组成连环画。譬如我讲《赤壁之战》时,让学生在画的下面再注上文字解释,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高,理解的深入要比单方面进行好得多。
  6 读写结合阅读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准确的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写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它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有收获通过一种自由的具有个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完成读的升华。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教学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照意图和情感,最重要的目的也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
  读写结合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写文的顺序和结构。例如我讲《第一场雪》,让学生讨论写《第一场雪》这篇作文的顺序,再去读课文,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我们与作家的思路差不多,也是先写下雪前,再写下雪,最后写雪后天晴。
  读写结合阅读或仿写,或续写,或改写。学生在阅读那些典范的篇目中,潜移默化掌握了语言规则,积累了佳句和词语,领会了修辞的效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掌握所学知识的技能。
  总之,书教千法以读为本。以上所举教法,都体现了读的特点,这不仅符合教学本身规律,也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的新理念。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灵活运用,因文而教,因人施法,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简小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27.
  [2] 郭小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剑南学文:经典教苑,2009,7.
其他文献
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是在重视教师素养的前提下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1 教师要在教材内容和人
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砷和汞,确定了最佳仪器测定条件及主要试剂的浓度,在最佳条件下,砷、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86和0.006μg/L。比较了湿法消解、微波消解两
陶瓷艺术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骄傲。将其引入教学,以它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身心得到
采用1986,1995,2000和2006年美国TM卫星影像,通过人工解译、计算机自动识别以及实地核实等方法,监测盘锦市湿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得出变化趋势。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育能力、获得科学方法的主要场所,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本源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而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有意识地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我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 创设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
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巧妙地创设出生动具体并富有感情
高中物理的曲线运动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功能曲线运动演示仪,并演示其运动特点,旨在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进
【教学背景】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是随机的,学习资源广泛但是具有不确定性,而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固
摘要:培养模式是为实现蕴含一定教育理念的培养目标而对培养对象实施的标准化培养过程,这一过程由入学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制度和质量评估构成。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洲的会计硕士培养模式的分析以及与我国情况相对比,提出以下主要建议:学术型硕士招生应注重研究能力的考察,培养过程中以参加科研活动为主、开设方法类课程、实施导师与指导小组结合的导师制;专业型硕士招生则应注重实践能力的考察,培养过程中以系
【正】长期以来,传统"秧田式"课堂座位排列主导着我国各级中小学的课堂安排。在以传递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年代,"秧田式"课堂座位排列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当下随着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