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主要病害病原菌巢式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植物保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kin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准确快速地诊断浙江省慈溪市麦冬常见真菌病害——炭疽病和黑斑病,基于巢式多重PCR技术,针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巢式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炭疽病病原菌山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和黑斑病病原菌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方法.结果 表明,建立的巢式多重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好,同时检测2种病原菌的灵敏度高达100 pg DNA/μL,对10个田间病样进行检测,有5个病样检测到2种病原菌,3个病样检测到其中1种病原菌,2个样品未检测到目标病原菌,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表明所建立的巢氏多重PCR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检测麦冬2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
其他文献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虎坚果,沙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等优势特性.油莎豆茎叶可做青贮饲料,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此外,油莎豆还可用来榨油,榨油后的油饼可用来做饲料.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为了深入了解油莎豆,促进油莎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油莎豆中油脂、蛋白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油莎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功能,并就其市
1 宠物食品的分类rn商业性宠物食品是满足宠物营养需求的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方式.在北美,日本,北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食物提供了宠物消耗的90%以上的卡路里.商业性宠物食品有三种基本形式:干式,半湿式和湿式.根据美国饲料管理官员协会( AAFCO )的建议,大多数生产的宠物食品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营养目标,以支持生长,维持或妊娠/哺乳.这些目标是从科学研究中推断出来的,定义了不同生理状态下营养的最低需要或安全上限.目标营养素包括维持生命所需的卡路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在可能的情况
期刊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疾病.通常临床表现为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输卵管炎、肿头综合征、气囊炎、肝周炎、滑膜炎、全眼球炎等多种症状.禽大肠杆菌病严重威胁着养殖业,在多方面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一例黄羽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介绍如下.
为明确二肽基肽酶Ⅴ (dipeptidyl-peptidase V,DppV)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在线软件对稻瘟菌Dpp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其在稻瘟菌分生孢子不同萌发时间的表达量,通过基因敲除和功能回补、致病力测定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稻瘟菌DppV蛋白含有信号肽,定位于胞外,不合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为经典分泌蛋白,含DAP2结构域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向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发展的重要时期.2018年我国畜牧业产值约2 .87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5.3%[1].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畜牧机械的使用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畜牧业标准化,畜牧机械水平的提高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主要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3].当前,国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机械设备使用率虽不断升高,但目前仍不到35%,且畜牧机械化
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生猪养殖省份,2018年生猪出栏5034万头,全国排名第二,仅低于河南省.湖南省所产生猪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大量供给周边省份.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猪流出地,如何落实好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确保不流出一头问题猪是湖南省基层动物防疫检验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现就基层如何落实生猪产地检疫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在国内猪场的阳性感染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养殖场户病急乱投医,随意选择疫苗,不按程序免疫,首免日龄不正确,甚至多种疫苗轮番使用等,免疫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笔者通过多年的免疫实践与调查研究,认为只要抓住伪狂犬病毒易感的关键时间节点,避开母源抗体干扰,选用高效安全疫苗,并科学掌握免疫的时机和方法,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下,与同行探讨.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的安全生产关系着棉花种植区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全国纺织工业与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棉花上害虫种类繁多,我国已记载有300余种,其中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盲蝽和叶螨等多种(类)重大害虫,且为害周期长,生产上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可导致棉花减产20%~30
棉花害虫是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类群,文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50-7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的起步和发展,80-9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00年以来棉花害虫测报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升级,重点总结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盲蝽等主要害虫在成虫诱集工具、田间虫量调查方法、发生期与发生程度预报和信息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与完善,展望了未来推进智能化监测工具、大区监测手段和大数据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